為什麼年過50歲,身高就會「縮水」變矮呢?專家表示,身高隨著年齡增加而變矮的主要關鍵是骨質疏鬆症,尤其停經後婦女更為明顯。若想確認自己是否有骨質疏鬆的問題,只要靠2個方法就能得到答案,有助盡快擬定搶救骨本的計畫。
身高隨著年齡增加而變矮的主要關鍵是骨質疏鬆症,尤其停經後婦女更為明顯。
椎體空洞化易變矮
本身是骨科醫師的大千健康醫療體系執行長陳進堂表示,上半身的高度主要是由脊椎的長度決定,分別由頸椎、胸椎及腰椎共24節組成。脊椎體和椎間盤會因為老化、賀爾蒙減少、甲狀腺疾病、長期使用類固醇、維他命D不足、體重太輕等因素,導致椎體密度慢慢空洞化,最後被壓扁,形成一般人熟知的骨質疏鬆。
一般來說,只要每節椎體少0.1公分,身高至少矮2.4公分;若椎體前後兩面扁平化的程度不一樣,就會出現駝背現象。
老年人腰椎與年輕人腰椎比較圖。(圖片提供/大千醫院)
2方法判斷自己骨鬆了嗎?
想要確認自己的脊椎體是否有扁平化的狀況,除了量身高之外,陳進堂醫師建議也可透過以下兩個方法做判斷。
1. 貼牆量腦距離:將背靠牆,讓腳跟和臀部緊貼牆壁,兩眼平視前方,再測量後腦勺與牆壁間的距離,如果大於5公分則表示脊椎體已有扁平化現象。
2. 骨質密度檢測:骨質密度檢測是另一項較有科學根據的檢查,運用患者測出的數據和20歲年輕人的平均數據相比較,若超過一定範圍即表示有骨質疏鬆,脊椎體有空洞及扁平化,身高當然就會變矮了。
防骨鬆飲食:多牛奶、少咖啡
陳進堂醫師表示,預防骨質疏鬆,民眾在平日飲食上可補充高鈣食物,例如:牛奶、堅果等,也要多接受日照,才能促進鈣質吸收;盡量減少飲用濃茶及咖啡等會讓鈣質流失的飲料;飲食不油膩,維持理想的體重,都是保護骨質的好方法。另外,超過50歲以上的民眾,也要記得每年做一次骨質密度檢查,才能維持好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