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戰調查官方報告共260萬字 ,入侵伊拉克非最後選擇, 前英相布萊爾為伊戰負全權責任

@ 2016-07-07

有關伊拉克戰爭的調查報告——齊爾考特(Chilcot)報告今天(7月6日)公布於眾。齊爾考特說,入侵伊拉克不是「最後選擇」。

該報告最令人關注的是英國前首相布萊爾的角色。齊爾考特報告出台後布萊爾表示,他對伊戰負全權責任。

痛苦艱難的決定

布萊爾在當天下午的新聞發布會上發表了聲情並茂的演講。他說,做出伊戰的決定是他10年首相生涯中最痛苦、沉重和艱難的決定。

他說,對自己的行動表示難過、歉意和遺憾。但布萊爾表示,他不同意有些人的說法稱,如果薩達姆仍然在世,今年的社會也許不會這麼亂。

他還辯解說,他不相信那些在伊戰中陣亡的人白白地犧牲了生命。

布萊爾在為伊戰辯護後,回答記者尖銳的提問

批評者稱,布萊爾對伊戰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自伊戰以來,他一直面臨各種批評,有些人甚至呼籲將他作為戰爭罪犯來進行懲罰。

布萊爾堅信薩達姆擁有大規模的生化武器。布萊爾的最新表態稱,並沒有對情報使用不當。

他還表示,政府並沒有為執意要對伊拉克開戰而製造虛假情報。

他說,他之所以做出那樣的決定是基於當時的情報信息,並認為當時的決定是正確的。

他說,他並不想推卸責任。他還呼籲人們站在他的角度想一想。

布萊爾是「兇手」?

有人要求應該把布萊爾當戰爭罪犯來懲罰。

一些英國陣亡士兵的家屬稱布萊爾為「恐怖分子」。一名在伊戰中失去兒子的英國母親稱布萊爾是謀殺她兒子的「兇手」。

齊爾考特說,「肯定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WMD)存在的這種說法站不住腳」,而對戰後的計劃「完全不充分」。

齊爾考特說,未來戰爭要採取更加謹慎的態度。

這份有關伊戰調查的官方報告共有260萬字,歷時7年。

這份有關伊戰調查的官方報告共有260萬字,歷時7年,主要調查2003年伊戰英國的責任。

該報告是由當時英國首相布朗授權進行的。

這份由齊爾考特勳爵負責的調查報告概括了英國在2003年伊拉克戰爭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可以從中汲取的教訓。

該報告調查了英國政府從2001到2009年之間對伊拉克戰爭的決策以及後續的一些問題,包括當時伊戰的背景、軍隊的裝備以及是否準備就緒問題、伊戰是如何展開的、戰後的計劃等。

齊爾考特報告主要結論:

戰爭並非是當時的最後選擇,英國在沒有認真考慮用和平方式解除武裝的情況下選擇加入伊戰。

雖然後期軍事干預有可能必要,但當時(2003年3月)薩達姆並不構成立即威脅。當時應該採取控制的戰略並繼續這種戰略。聯合國安理會大多數成員國支持聯合國繼續對伊拉克進行核查和監視。

對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威脅的嚴重性判斷失誤,肯定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一說法站不住腳。

對薩達姆繼續生產生化武器的情報「經不住推敲」。

伊戰政策是基於「有缺欠的情報」基礎上。應該有人對此提出挑戰,但卻沒有。

英國做出對伊拉克採取軍事打擊行動的法律依據不能令人信服。

英國對伊戰爭削弱了聯合國的權威性。聯合國憲章規定安理會的職責是維持和平與安全。

「裝備不足」。伊戰決定作出後,在伊拉克部署軍隊的時間「很少」,當時的風險「沒有被適當的指出,也沒有完全」向大臣們告知,導致「伊拉克英軍裝備的嚴重不足」。

2002年7月28日,布萊爾安撫當時美國總統小布希,他將毫無條件地與布希堅定站在一起。但布萊爾在給布希的信中說,軍事行動需要美國領導的聯軍支持。

儘管得到許多明確的警告,入侵伊拉克的後果被低估了。在薩達姆倒台後對伊拉克的計劃和準備工作「非常不足」。

英國政府沒能達到它當時所想要達到的目標。同時,伊戰導致了英軍近200名官兵的犧牲。伊拉克人民的苦難更多,到2009年至少15萬伊拉克人死亡,100多萬人無家可歸。

應該吸取的教訓:布萊爾高估了自己對美國伊戰的影響力。

應該鼓勵坦誠與知情的辯論以及挑戰致關重要。同時應確保平民和政府軍事武裝裝備充分。

未來,任何干預決定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很好的評估、辯論以及嚴格的挑戰。決策需要徹底執行。

卡梅倫表態

卡梅倫說,「我們需要吸取戰爭的教訓」。

英國首相卡梅倫說,這對英國是「困難的一天」。卡梅倫表示將在下周用兩天的時間在議會辯論齊爾考特報告。

卡梅倫說,我們需要吸取戰爭的教訓,「戰爭應該是最後的手段」。

但卡梅倫表示,齊爾考特報告「並沒有說當時有故意誤導公眾的企圖」。

卡梅倫同時為美國和英國情報部門的合作進行了辯護。

英國反對黨工黨領袖科爾賓表示,沒有聯合國授權的戰爭是危險的。

科爾賓還向在伊戰中陣亡士兵的家屬表示慰問。而伊戰時英國的外交大臣斯特勞則表示,他將終生感受伊戰的後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