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五星上將氣焰囂張!毛主席審時度勢直接將他打服!

@ 2016-07-07

抗美援朝的時候,面對以美國為首的擁有強大優勢裝備的十六個國家聯合軍,身在異國戰場的志願軍對戰勝強敵信心百倍,而支撐他們信念的最大理由就是在北京遙控指揮的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為了取得旗開得勝的效果,毛主席對彭德懷面授機宜:

我軍入朝後,在元陝、平壤線以北大塊山區 打開朝鮮的根據地,並以該線以北,德川、寧遠公路線以南地區構築兩道至三道防線。第一個時期只打防禦戰,殲滅小股敵人。如敵來攻,則在陣地前面分割殲滅之。

這無不體現毛主席初戰慎重的思想。當時「聯合國軍」與朝鮮人民軍的力量對比極端懸殊。「聯合國軍」及韓國軍兵力達42萬餘人,擁有飛機1100餘架,軍艦300餘艘,其中直接用於「三八線」以北的兵力就有4個軍、10個師另1個旅、1個空降團。而人民軍原有的10個步兵師、1個坦克旅、1個炮兵團等15萬人,大部在南進中受到重創和攔截,「三八線」以北已失去堅強有力的抵抗。

正因如此,美軍指揮官麥克阿瑟趾高氣揚地於10月17至20日連續下令軍隊兵分多路,疾速向中朝邊境推進,在感恩節前占領全朝鮮。至10月24日,「聯合國軍」主力距中朝邊境已不足100公里,有些部隊已抵達中朝邊境。麥克阿瑟放棄了原定中朝邊境以南40公里劃定的「麥克阿瑟線」,繼續令美第八集團軍司令沃克、美第十軍軍長阿爾蒙德指揮所屬部隊以最快的速度向中朝邊境推進,控制要點,堵截和消滅北撤的人民軍,妄圖一舉摧毀朝鮮人民政權,實現其侵占整個朝鮮的罪惡計劃。 就在志願軍10月19日渡過鴨綠江之後,敵軍已越過志願軍的防線。毛主席審時度勢,當機立斷,於10月21日電示志願軍,放棄原定計劃,改取運雲動中殲敵的方針,他說道:

現在是爭取戰機問題,是在幾天內完成戰役部署,以便幾天後開始作戰的問題,而不是先有一個時期部署防禦,然後再談攻擊的問題。敵進甚急,捕捉戰機至關重要,遲則恐來不及。此時是殲滅南軍三幾個師,爭取出國第一個勝仗,開始轉變戰局的極好時機。

戰爭的發展果然不出毛主席所料,打贏第一仗後麥克阿瑟再也拽不起來了。是啊,在毛主席面前,再好的將軍又算得了什麼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