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說:首先需要和大家說明,開齋節不是馬來人新年!開齋節其實是全球穆斯林慶祝齋月結束的一個慶典。開齋節落在伊斯蘭月曆的「Syawal」月,也就是伊斯蘭日曆的10月首日,為伊斯蘭教重要節日之一。馬來人的新年(回曆元旦日)今年落在10月2號。回曆元旦日是紀念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在這天從麥加(Makkah)逃亡至麥地那(Madinah)。
信奉伊斯蘭教的馬來人把開齋節視為一年內最重要和最「喜慶」的日子,事前各種準備,如添置新服裝、購買佳節物品、打掃布置等,都是迎接佳節的準備工作。
由於其慶祝方式很像華人的農曆新年,所以很多人都誤以為開齋節是馬來人的新年。
在馬來西亞鄉村(俗稱甘榜)一帶,開齋節前夕依然會看見馬來人同心協力展開大掃除,除了全村居民一起做清理工作,也會一起烹調食物。
開齋節前一天,家家戶戶的婦女們開始準備佳節必備食物,包括裹馬來粽子(Ketupat)、起火烤煮竹筒飯(Lemang),烘培各種糕點及煮一大鍋的仁當咖喱(Rendang)。在城市一帶,較忙碌的馬來人則選擇到夜市小販檔口購買開齋食物,及通過餅家訂製糕點。
由於馬來粽是馬來人的傳統食物,是開齋節必備的美食。所以很多開齋節的裝飾都以馬來粽為主要象徵。
大馬馬來人如何慶祝開齋節第一天呢?
清真寺禱告儀式
晨陽出來後,他們早上起來沐浴凈身,穿上新衣裳,出門到清真寺進行開齋節前夕的讚詞、聽經,內容主要是讚頌上天並進行開齋捐。
馬來人喜歡以一家同色來表現團結,路上時常會看到全家人穿同一色調新衣裳出門拜年的可愛情況。
男士會穿上馬來裝的寬鬆衣褲、戴上宋谷帽(Songkok),女士則以俏麗的古籠裝Baju Kurung 或可巴雅裝Kebaya拜年。
穿上傳統馬來服的阿邦們(Abang,大哥的意思)很帥氣對吧?
墓地祭拜已逝親人
是的,馬來同胞開齋節第一天就去墓地,就像華人的清明節。
那是因為只有開齋節許多親人都會回鄉的日子,所以掃墓都在開齋節這一天進行。
通常是在清真寺祈禱後或回家中用餐後,一家人穿戴整齊、扶老攜幼到墓園去探望已逝的親人,思念並為他們誦經祈禱,清理和美化墓地,為墓柱換上新的布蓋,最後撒上鮮花才離開。
向長輩問安與請求寬恕
從清真寺或掃墓回到家裡,晚輩長幼有序地排隊向長輩們問安與請求寬恕、諒解,懇求原諒在過去一年內所犯下的過失。
由於馬來西亞是個多元種族的國家,當地的馬來人也受當地華人文化影響,長輩會給小孩子發「青包封」,就好象華人的新年派送紅包。
為什麼是青包?青色代表伊斯蘭教的顏色,所以馬來人都很喜歡青色喲~
親戚朋友相互探訪
馬來同胞會去拜訪他們的親屬和朋友。他們一般先到祖父祖母的家,然後才繼續到其他親戚朋友家拜訪。
天生熱情好客的馬來同胞自己也會選擇一天開放門戶,招待各方的朋友。而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準備了豐富的菜肴和糕點招待來訪的客人。
好客的馬來同胞還特別喜歡其他民族前來拜訪,把他們的來訪看作是十分榮幸的事情。
也有些馬來同胞會以流水席的用餐方式共同歡慶開齋節。親朋好友可以大快朵頤享用傳統馬來美食,捧著大肚子回家。
煙火的季節
晚上就是小孩最喜歡的時間,因為可以玩煙花!
一天就這樣結束了,賓客陸陸續續回家了。回去梳洗後睡個好覺,準備迎接第二天的開齋節咯~
評語:結束了辛苦的齋戒月,明天開齋節一定要大吃特吃!
祝各位穆斯林讀者開齋節快樂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