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0年的骨頭湯
2010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安清理一座戰國秦墓小龕過程中,發現了一件青銅鼎,內有半鼎湯,湯內還浸有數根骨頭。這個發現在我國考古界尚屬首次。
與「骨頭湯」一起出土的是,疑似「酒」的神秘液體,雖然早已氣味全無,卻珍貴異常。據悉,「骨頭湯」和神秘液體已保存了2400多年。這個發現在中國考古界尚屬首次。
唐代餃子
1972年在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唐代墓葬餃子,是現時所發現最早的餃子實物。該展品儘管已嚴重鈣化,整體顏色發黑,堅硬如石,但外形相當完整,能看得清其上的花邊,非常漂亮。據工作人員介紹,這種一千多年前的餃子餡是用肉做的,由於當地乾旱少雨,這些餃子在下葬後不久,內部的水分就被周圍的土壤吸干,來不及腐敗變質就成了「木乃伊」,才得以保存下來。和餃子一起亮相的還有3碟精美點心,點心有方形、圓形等,數種顏色搭配在一起,十分講究。
消失的藕片
馬王堆墓室里有一雲紋漆鼎,將鼎蓋揭開時,見裡面有近十片蓮藕浸泡於水中。這些藕片質地白皙,如同剛剛切開放入其中,藕片之上一個又一個小孔都清晰可辨,惹人愛憐。為當漆鼎搬到墓坑之外時,隨著水的盪動和空氣、光照的浸蝕,藕片已消失大半,待繪圖和照相完畢後,所有的藕片在運往博物館的路上,竟全部消失化成粉漿了。
千年肉靈芝
「肉靈芝」是種不吃不喝,不腐不臭的神奇生物。而著名詩人蘇東坡也曾在自己的詩集中描述品嘗過「肉靈芝」的美味。2004年,陝西省韓城市農民王建修在黃河龍門段打魚時,在河灘上偶然發現一個怪異的「肉蘑菇」,「肉蘑菇」狀如馬脖,觸之有彈性,經測量,它高61.5公分、寬42公分、周長110公分,重36公斤。 經專家考證,這就是古籍里記載的「太歲」,而且生長至少在千年以上。它曾在西安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吉林市博物館等多地展出。
3000多年前就有饢
饢是新疆人的主食,維吾爾族諺語中有「一日不可無饢」的說法,可見饢在維吾爾族人飲食中的地位。考古資料表明,新疆3000多年前的墓葬中就有比較原始的饢出土。1972年,考古工作者在吐魯番地區阿斯塔那唐墓中發現了一個直徑19.5厘米的饢,呈圓形,出土時碎為12塊,土黃色,已經脫水干化。其原料為小麥粉,是在饢坑中烤制而成的,它中心薄,邊緣厚,中央戳有花紋,樣子與現在新疆人日常所吃的饢完全一樣。
古羅馬時期的葡萄酒
版權歸原創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