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拒絕與俄共造武器:一技術領先俄太多

@ 2016-07-06

中國拒絕與俄共造武器:一技術領先俄太多

俄羅斯建造潛艇的歷史相當悠久,技術水平也相當高,中國一共進口了12艘俄制基洛級潛艇,成為僅次於俄海軍的第二大用戶。

後來隨著中國國產新型常規潛艇性能的提升,以及俄方又拿不出更好的產品,中國停止再訂購新的潛艇,直到2013年時,中俄成達4艘「拉達」級潛艇的合同,這是俄羅斯最新一代的常規潛艇,注意這次不是採購,而是聯合開發,雙方一起打造最先進常規潛艇。

俄羅斯潛艇

然而,俄羅斯官方不久前宣布,在完成三艘「拉達」級潛艇建造後,徹底終止該項目。至於此舉的目的,俄方解說是:將集中資金研發第五代常規潛艇「卡琳娜」級,預計2020年後開工建造。

也就是說,這個中俄合作項目結束了,考慮到俄方的狀態,那麼原因只有一個:中國拒絕與俄方繼續合作,且態度堅決,否則俄方不至於直接砍掉這個項目。

俄羅斯主要出口型潛艇

自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中俄即建立了良好的關係,特別是軍貿領域,中國一直為俄最主要的軍貿輸入國,其中,海軍裝備占據了相當大的分額,潛艇更是相當重要的一項。隨著中國技術水平的提升,俄方為了爭取到採購合同,才許可中方參與研發工作。

所謂「拉達」級潛艇,也稱:聖彼得堡級,俄曾以「阿穆爾」的代號在國際上推銷過,可惜無人問津。這個項目,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當時代號:677,出口型潛艇項目,而且準備發展為一個系統,從550噸到1850噸不等的五個型號。

首艇早在1997年即開始建造,直到2005年底首艇才算完工,另二艘雖先後開工,但實際從沒有離開過船台。也可以說,2013年,中國同意以合作方式參與,算是搶救這一項目的最後一個機會。

中國海軍潛艇

從實際情況看,這一項目合作相當不順利,至於原因首先是它的設計本身存在問題,雖然公開的理論數據相當先進,可是實際能達到什麼水平卻是一個末知數,從各方面傳出的消息來看,其存在許多尚沒有解決的技術問題。比如:它沒有AIP系統,即不依賴空氣的動力系統,這可是現代常規潛艇的標配,也就是類型不同。

中國海軍基洛級潛艇

俄羅斯至今沒有實用型的AIP系統,中國則已實用化。潛艇技術本身就是一個綜合性的技術,涉及幾乎所有的工業部門,它的技術水平是由整個國家的工業技術水平來決定的,俄羅斯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在新技術領域的創新能力嚴重不足,如今想實現造出一流的潛艇難度太大。

再有一點,中俄雙方的合作問題,中方可不是印度,只要負責出錢即可,什麼事情都讓俄方做主,中方也要參與研發工作,也有自己的要求,比如:採用自己的AIP與作戰系統等,這樣的要求很合理,但是俄方卻不會願意接。

一旦接受,等於整個潛艇進行大幅度的修改,也許最終的結果就是全新的潛艇,這可能是俄方無法接受的,這可能讓中方對於該型潛艇技術有全面的了解。

中國海軍新型常規動力潛艇

如今俄方宣布項目中止,只能證明雙方沒法在技術合作上的達成一致,中方發現了問題,拒絕簽置最終的採購合同。

中國海軍潛艇編隊

中方回應起來可是底氣十足,中國在技術可不象印度那樣受制於人,離開了俄羅斯造也一樣能造出潛艇來,水平也不低。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之後,中國技術水平雖不敢稱天下第一,但與第一的距離已相當近了,如果俄方不能拿出令人滿意的產品,那麼絕對無法吸引中國簽約。如今俄羅斯只能寄希望於新一代潛艇了,否則難改當前的局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