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菸罰款1000新幣! 新加坡禁令為何行之有效???

@ 2016-07-06

編者按:今年6月1日開始,北京將實施「史上最嚴」的控煙條例,部分室外場所也被列入禁菸範圍,違反禁令的菸民,最高罰款200元。這個被稱為最嚴禁菸令的條例,真有那麼嚴厲嗎?據了解,在新加坡,禁止標識會放置在所有公共場所,而罰款的額度也是令人咋舌。比如,攜帶易燃物品的罰金高達5000元新幣(1元新幣約合5元人民幣),吸菸的罰款是1000元新幣。然而,也正是這些禁令使新加坡成為世界聞名的花園城市。

不少人感嘆新加坡城市整潔、有秩序,沒有人亂丟垃圾,也沒有人清早起來在擁擠的地鐵車廂里吃豬肉大蔥餡的包子。感慨之餘,不免會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中國的大城市不能像新加坡一樣。

很多人會說,新加坡人素質高,從小接受了良好的環境衛生的教育。但你也許想不到,正如北京和上海一樣,新加坡是一個外來人口多、人口流動大的社會。2010年的統計數據顯示,新加坡人口逼近500萬,其中新加坡公民只有320萬。換句話說,每3個居住在新加坡的人中,就有一個外籍人員。而在這180萬外籍人員中,又有大量收入和教育水平相對較低的外籍勞工。比如,在新加坡從事建築行業的8萬名工人,就有5萬多人來自周邊的發展中國家。一個問題是,為什麼這些初來乍到的外籍工人也能很好地遵守社會規則?

這裡,不得不說一下新加坡高額罰款的威懾作用。以新加坡的地鐵為例,到處可以看到各種禁止標誌。值得一提的是,所有的禁止標誌都將罰款金額明明白白地寫了出來,而罰款的額度也是令人咋舌。比如,攜帶易燃物品的罰金高達5000元新幣(1元新幣約合5元人民幣),吸菸的罰款是1000元新幣,而喝飲料與吃東西最高可能被罰500元新幣。而各種規定也是相當細緻,比如,還會有專門的標識告訴大家,不可以攜帶榴槤進入地鐵。

且不要小看這些罰款標誌。一般來說,國內的各種規章多以「嚴禁」開頭,「嚴禁隨地吐痰」,「嚴禁吸菸」……這些標誌和語言給人的觀感是:「我的行為確實不太好,但後果可能也不是很嚴重。」在很多人看來,隨地吐痰等等還只是文明與否的問題。但在新加坡,看到了如此高額的罰款,你的第一反應會是:「我是不是犯法了?」我初到新加坡時,在地鐵上有些口渴,書包里就有一瓶礦泉水,於是向一位久居新加坡的同學詢問,礦泉水不會像含糖飲料一樣弄髒車廂,是不是能喝一點。經過了一番討論,最後決定,安全起見,還是忍一忍吧。可見,在嚴格的罰款制度下,這種「我是不是犯法了」的想法,會產生多麼大的自我約束力。

在過去的幾年,我從來沒有目睹過一起被罰的事件,也沒有遇到過一位執法人員。也許偶爾隨手扔一個垃圾,並不一定會被逮到,但一個大家都明白的道理是,即便被逮到的風險不大,後果卻可能很嚴重,這一點大大降低了人們違規的意願。同時,媒體關於一些罰款個案的報道,也明白無誤地告訴人們執法者的存在,並強化了大家對各種禁令的認知。

不容忽視的一點是,在加大處罰的同時,新加坡的市政建設也大大降低了人們遵守規定的成本。比如,人們可能急於將一些垃圾扔掉,當找不到垃圾桶的時候,就隨手丟棄了。而在新加坡,有統計顯示,平均每5~25米遠的地方就有一個垃圾桶,這也為公眾維護衛生環境提供了條件。為了減少亂扔垃圾的現象,新加坡國家環境部做了非常細緻的調研,比如哪些垃圾桶經常閒置,而哪些垃圾桶又裝得過滿,類似的調研為垃圾桶的合理擺放提供了必要的參考。

如此嚴厲的懲罰當然也會引起一些質疑。比如,就有這麼一個案例,有一位乘客在地鐵上吃了一些甜食,恰巧被執法人員逮到,儘管他解釋說自己當時感到頭暈,必須補充些能量,但最終還是被迫接受了罰款。於是,有人質疑在這種情況下罰款是否合理?還有人說,在「口香糖禁令」解禁之前,吃口香糖可能污染環境,那麼是否可以允許人們吃一塊硬糖?總之,對於紅線究竟應該畫在哪的爭論可能永遠不會停止。然而,正如所有各種法規一樣,新加坡的禁令有其不近人情的一面,但並不能因此否定它存在的必要。

絕大多數新加坡人和外來者之所以能夠認可這些禁令,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大家都看到了這些禁令帶來的好處——新加坡能成為世界聞名的花園城市離不開這些禁令。更重要的是,這些禁令並不是設計者的心血來潮之作,也不是某一次運動的產物,相反,它體現出了制定者細緻的設計,更有持之以恆的執行,以及系統性的規劃。

(原標題:新加坡禁令為何行之有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