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以為「以後」就在不久以後,信誓旦旦的說著「以後有的是時間」,卻忘記了以後裡,早已經沒有了現在的「我們」。
曾經以為,「以後」,是一個美好、充滿希望的詞。
發現好看的電影,以後找時間去看;廈門真美,以後我們一起去;多陪陪爸爸媽媽,以後一定做到……
後來才發現,「以後」不過是一個充滿著幻想而又虛無空洞的詞語。
很多被我們透支的以後,在多年以後,變成了「永遠不」。
很小的時候,我在自然課本上看到各種各樣的海水魚,莫名地喜歡。於是蒐集了幾百張海水魚的圖片,畫了各種各樣的魚在作業本上,做夢都想擁有一隻小海缸。
因為海缸價格不菲,而且對於小朋友來說太複雜,媽媽總是跟我說:「以後買給你,等你長大一些。」很長一段時間,我沉浸在擁有一個小海缸的幻想裡,設想過我的海缸裡有什麼種類的魚,什麼樣的海藻和珊瑚,還給幾條魚起了名字。
後來我長大了。高中畢業那一年看《海底總動員》,看到那個可愛嬌小的小丑魚莫尼,瞬間想起我曾那麼渴望擁有小海缸。當時的我,已經不迷戀海缸了,更想要一個畫架,松木的,有顏料盒,有萬向輪的那種。
工作之後,一個好朋友著手在家裡布置小海缸,知道我小時候曾心心念念想有在家裡有一片海,問我要不要也在家裡布置一個。我搖頭。
我已經不想要一個小海缸了。
是的,當可以擁有小海缸的時候,我沒有了小時候的那份歡心。在別處看到色彩斑斕的海水魚自由的游來游去,還是會有一點激動,但是我已經不再對著海底世界的圖片發呆,它們也不曾出現在我的夢裡。
其實何止是小海缸呢?在某個年紀,某個階段,某種心心念念想擁有的東西,種種原因,被許給了以後。在以後的某一天,就算重新撿起來,也沒有了當時的那種心境;即使可以擁有更多,也沒有了當時的那份歡喜。
在平凡人的生活裡,以後像是一隻魔法棒,讓我們在求而不得時尋得平衡。等以後,是一件美得像童話的事情,只是——
等以後,可以擁有自己小時候幻想中的小小帳篷,卻再也找不到當時想在家裡客廳「野營」的熱情;
等以後,可以和年少時喜歡過的女神一起吃飯一起開玩笑,卻抵不上當時說上一句話的歡喜;
等以後,想多陪爸爸媽媽一起走走看看,卻發現歲月已經改變了生活的模樣……
在被透支的以後裡,即使得到更多,也找不到當時那種滿足和欣喜若狂。因為很多以前在心目中十分重要的東西,被拖延了以後,也就沒有了當時的珍貴。無關乎年齡,無關乎堅持,只是不同的時間和空間,有些多東西的地位,已經悄悄的發生了變化。
如大家所說,15歲才得到5歲時熱愛的洋娃娃,40歲才買得起15歲心儀的裙子,65歲重遇20歲的戀人……又有什麼意義。
年少時,我們以為「以後」就在不久以後,信誓旦旦的說著改天,下一次,明年……我們以為「以後有的是時間」,卻忘記了以後裡,早已經沒有現在的「我們」。
經歷過失去和來不及,才知道,人生充滿變數,很多事都不能如我們所願,懂得了明天和意外不一定誰會先來,也就學會了把「沒有以後」作為人生信條,把握當下。
海倫凱勒曾寫道:「如果你把每一天都當作生命中的最後一天去生活的話,那麼有一天你會發現你是正確的。」
現在的我,終於知道,「以後有的是時間」,不過是說給自己的寬慰之詞。生活也闡釋了一個道理:這個世界上只有一種成功,就是把當下過成喜歡的樣子。
於是,我想抓住時間,把更多的事放在現在,把更多的人放在現在,而不是「以後」裡。如果還沒有完全擁有這種能力,那就一邊低下頭默默努力,一邊用心握住現在可以把握的一切。讓「以後」離的近一點,近一點就能錯過得慢一點。
要給母親做一件漂亮的衣服
等我賺到錢以後
要給母親買好吃的
等我找到工作以後
要讓母親坐趟飛機
等我成為富豪以後„„
小時候我想為母親做很多事
每次結論都以「以後」結束
但那時我不知道,其實沒有「以後」
這是韓國總統李明博《母親》一書中的一節。在生活中,這可能是每一個人對人對事的心態。只是一不小心,那被我們透支的以後,就永遠被「封存」在以後裡了。
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在「等以後」。彷彿「以後」是一個被施了魔法冰凍住的地方,它就在那兒自顧自的美麗著,也等待著,好像我們隨時想過去就能抵達一樣。事實是,在我們懷著期待一步步靠近時,「以後」早已經模糊了模樣。
依心而行,歲月無恙,不過是一句安慰的話。時光荏苒,人來人往,在信誓旦旦約定的那個以後裡,也許早已經人去樓空,物是人非。
天地無情催歲月,歲月無情不想饒。在我們幻想的那個以後裡,也許並沒有現在想要的一切,出現的也是我們沒有見過的自己,和陌生的夥伴。
你說的以後,我不相信。
生命的鮮活力,不是在以後,而是在此時此刻,此情此景。擁有念想中的一件東西,滿心歡喜;完成期待中的一次體驗,心懷感恩;陪伴牽掛著的人,哪怕是坐著不說話,就無比美好,無比心安……
把握好現在,少一些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