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7月,全國暴雨成災,真希望有根孫悟空的金箍棒朝天一指,立刻放晴。由此想起,古人古代抗洪防雨,靠什麼? 科學尚不昌明的時代里,面對超人力的自然災害,古人只能採取各種今天看似愚昧的方式,祈求上蒼和神仙的恩賜。
比如古代的有些地區,有將童男童女獻祭河神的惡俗,不過,到了後來祈雨習俗有進步,一般都由禮部官員主持祈雨儀式,實在久旱不雨或大雨不止,作為天之子,皇帝甚至會下「罪己詔」檢討自己。 今天,不聊中國,來聊聊日本的祈雨。 一、
這個懸掛的小人偶叫「晴天娃娃」,喜歡動漫的同學一定很熟悉,它是古代日本民間祈禱雨止天晴時掛在屋檐下的人偶。當然,掛這個人偶一般來說並沒啥作用,在日本有句話,叫「越掛晴天娃娃,天越下雨」,與我們常說的「越是帶傘,越不下雨」差不多意思。 製作「晴天娃娃」很簡單,大家可以試試。一個桌球,用白色手帕包好,紮上橡皮筋,在頭上畫上眼睛、嘴巴等表情。如果沒有桌球,用紙揉成圓球也可。 在日本,還有「雨天娃娃」的說法,據說只要把人偶反著掛起來,就能求雨。同時,日本人認為:晴天娃娃是女孩,雨天娃娃是男孩。
圖:在日本,「晴天娃娃」是隨處可見的一景
不過,這些看似吉祥物、充滿童心的民間巫術,卻有著頗為殘酷的故事。 二、 和無數文化產品一樣,日本人的「晴天娃娃」,源自中國:這個平安時代從中國傳來的娃娃,中國民間是個拿著掃帚的剪紙人形,叫做「掃晴娘」。
掃晴娘最早見於中國的元代,李俊民在《掃晴娘》一詩寫道:「捲袖搴裳手持帚,掛向陰空便搖手。」到了明清兩代,掃晴習俗在民間盛行,清代北京風俗的雜記《燕京歲時記》里,也記載了這個風俗。 據日本人考證,「晴娘」是一位擅長剪紙,美麗、活潑的北京姑娘。有一年夏天,北京下起了大暴雨,京城幾乎被淹沒。晴娘心地善良,晚上焚香向上天祈願,希望大雨早日停下來。這時,她聽到了一個聲音:「晴娘啊,東海龍王希望你做他兒子的妻子。如果你不服從的話,就將北京沉入海底。」 晴娘立刻回答:「如果能拯救城市,我願意奉獻自己。所以,請不要再降雨了。」話音剛落,一陣風將晴娘颳走了,與此同時,暴雨突然停了下來。
為了紀念晴娘,每到夏天下大雨的時候,北京人就會製作「掃晴娘」的人形剪紙,掛在家門口。 這個把自己當祭品的民間故事,在中國找不到相關記載,但日本人卻非常欣賞,甚至,發展成為殘酷物語。 三、 日本是個多雨的國家,對水特別崇敬。比如天降暴雨不停,就認為是龍神發怒,或者是水神在哭泣,或者是有些冤死者的怨靈在作祟。
圖:浮世繪「名所江戸百景」之夏日雨景。
遇到這些情況,就要祈雨(下或停)。 祈雨是重大的法事,只能由皇族、神職人員、法師、陰陽師等高級專業人士來做。比如天皇親自跪拜、神女跳舞,法師念經,而一旦失敗,祈雨者有時要付出生命的代價。 據說,有一年日本天降大雨,無數市鎮被淹,一個著名法師奉皇族之命祈雨,但第二天雨不但沒停反而更大,皇族一怒之下將他的首級砍下,獻給天神,結果第三天,雨停了。
圖:浮世繪「菅原道真乞雨」(平安時代著名貴族、詩人、陰陽師)
日本人用人命獻祭的習慣,直到「掃晴娘」流傳到日本後,才有所改變:把真實的人頭,變成了人偶的頭。 「晴天娃娃」在日本,稱為てるてる坊主(晴天法師)。 二十年代起,日本有一首著名童謠「てるてる坊主/晴天娃娃」(淺原鏡村作詞、中山晉平作曲)進入了教科書,流傳至今,歌詞的最後,是嚇人一跳的殘酷歌詞: 晴天娃娃,晴天娃娃, 明天求你要放晴, 如果雨還不停下, 就把你的頭割下。
如果雨不停,就把如此可愛的女娃娃頭割下——這樣陰森的童謠,在中國是不會有的。
四、日本人認為萬物有靈,民間傳說中有大量的神、妖、鬼故事,收錄一些與下雨、水有關的日本鬼怪,同學們看過後,日後去日本,一定要引以為戒哦。
雨女:
雨天,一個美女打著傘獨自立在雨中,如果這時候有男子向她套近乎,和她共用一把傘的話,那這個美女(雨女)就會永遠跟著他,讓男子一直生活在潮濕的環境中,最終不治而死。
河童:
河童是日本常見的妖怪,外表長得像人,手、腳上均長有蹼,背上有一個龜殼,皮膚上像青蛙一樣布滿黏液。河童多出沒在水邊,每年都害許多無辜的人溺死,他們會突然冒出拉住人的腳,拉到水裡後,再吃掉人的內臟。
橋姬:
夜晚,如果有男子獨自過橋,橋姬就會出來勾引,將他引到水中溺死;如果是女子過橋,橋姬就強行把她拉進水裡。據說橋姬是殉情自殺的女子,死後怨靈不滅。
溺之女:
深山的溫泉,男子如果看見溫泉池裡泡著個半裸美女,千萬不要色迷心竅靠近,因為她一旦站起來,你就會發現,除了頭部以外,她浸在水中的身體全是骸骨,她會輕易將你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