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比北斗更牛的大殺器來了 安倍坐不住了

@ 2016-07-05

中國比北斗更牛的大殺器來了 安倍坐不住了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自由空間站計劃是國際空間站計劃的前身,這個計劃最初只是是1980年代美國戰略防禦計劃的一個部分。由於各種原因,俄羅斯只能憑藉既有的太空技術優勢,成為國際空間站的重要的一員,但目測再規劃自己的獨立的太空站計劃的可能性很小。

目前,美國宇航局與一些公司正緊鑼密鼓的研發太空計程車,想要在2017年前恢復向國際空間站的運送能力。然而,目前美國仍不得不以每人6000萬美元的高昂代價,用俄羅斯火箭將自己的太空人送上空間站。

有專家指出,美國太空計程車計劃能否順利進行至今仍是未知數,如果出現俄羅斯突然停止向美歐日租借聯盟號宇宙飛船,那麼國際空間站唯一的選擇是說服中國為他們提供新的支持。

有軍事評論員指出,美國是太空戰思維的發明者,並一直致力於太空武器化和推動外太空軍備競賽。而現在中國表現出來的太空探索和和平利用熱情令美國惶恐不安。

國際空間站

因為中國的技術正在積極追趕中,而且中國雄厚的經濟實力也足以支撐這些龐大的探索和開發戰略。另外北斗導航系統和亞投行戰略已經充分體現出中國的號召力。據悉中國10年內將以天宮為基礎建立未來國際上第二個空間站,屆時會吸引很多國家加盟而俄羅斯最有可能成為第一個支持者。日本媒體近日稱,美國和日本決定將國際空間站的運行時間較原計劃延長4年,截止到2024年。

日美相關人士擔心,中國可能在2022年成立宇宙空間站,如果國際空間站在2020年停止運行,那麼兩年後將有許多對太空開發感興趣的國家接近擁有空間站的中國,就此出現「宇宙版亞投行」,這不僅使中國的影響力增強,還可能導致歐洲等地的軍事技術流入中國,中國有可能借這些技術提高自己的太空作戰能力。轉自米爾軍情網 http://www.miercn.com

中國可能在2022年成立宇宙空間站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近日透露,將於今年中至明年上半年間,組織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任務,其中預計於今年第三季度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2020年前後完成中國空間站建造任務。

3月11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高級顧問、中國科學院院士顧逸東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即將發射的天宮二號與當前在軌運行的天宮一號都屬空間實驗室,基本規模差不多,但「與天宮一號相比,天宮二號更為正規。

空間一號主要是作為目標飛行器和神舟飛船進行對接,在這個過程中,交會對接技術得以檢驗,並成功應用。

在天宮二號上,這些成熟技術就被用來開展包括空間科學和應用的實驗。在此基礎上,航天員在天宮二號上將駐留更長的時間,同時開展很多科學實驗工作,實驗的數量和範圍比在天宮一號上開展的更多。」

提及天宮一號、天宮二號以及在2020年建造完成的空間站之間的區別,顧逸東介紹說,空間站是一個全新的階段,天宮一號、天宮二號主要是在多方面發展技術、積累經驗,為建造和運行空間站做準備。米爾軍事論壇 bbs.miercn.com

他表示,空間站是一個全新的大系統,和空間實驗室有非常大的區別。

宇宙空間站是一個全新的大系統

「空間實驗室是單艙段的,8噸左右,用於支持短期有人參與的空間活動。而空間站由三個艙段對接後成為一個組合體,每個艙段都是20噸級。 所以需要發展大火箭,只有大火箭研發成功,才有可能發射空間站的艙段,從而建造空間站。」同時由於航天員在空間站上停留的時間更長,因此他們需要更多的訓練、積累更多的經驗。轉自米爾軍情網 http://www.miercn.com

「空間站規模更大,裝載有效載荷的能力也比較強,將在軌道上運行十年以上。

所以空間站安排的項目更多,已經確定了若干個科學和應用的方向和主題,涉及空間科學和應用的大部分領域,比如說空間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同時在空間微重科學方面分了幾個方向,包括在微重條件下開展流體科學實驗、燃燒科學實驗,空間材料科學實驗、基礎物理實驗。

空間站規模越大,裝載有效載荷的能力也就越強

此外還有空間天文、空間物理和空間環境研究,以及從太空對地球觀測,對地球系統進行研究;還有一些前沿技術實驗等。」

至於航天科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以及惠及民生之間的關聯,顧逸東說,空間科學和應用對推動產業升級、發展新興產業有重要作用。

他舉例說,通過對航天員在太空骨質疏鬆問題的研究形成的藥物和技術,國外已經將治療藥物商業化,用於老年人預防和治療骨質疏鬆很有效,我國也有類似的成果轉化。

此外在空間站上開展的微重力流體、燃燒、材料、生物技術等科學研究,也將為地面許多工業加工過程、高效清潔燃燒、提高動力系統性能、發展新的生物製藥、進行材料設計和新材料製備等產業應用和科技發展產生廣泛的影響和推動。

全國兩會上公布的「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將深空探測及空間飛行器在軌服務與維護系統作為「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六大重大科技項目之一。www.miercn.com 愛國交流理性平台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8日接受新華社專訪,獨家披露了2020年前後建成的中國空間站和今明兩年將實施的天空二號空間實驗室的任務。

天宮一號對接神舟十號

中國空間站什麼樣?

周建平表示,中國計劃在2020年前後建成的空間站總體構型是三個艙段,一個核心艙,兩個實驗艙,每個艙都是20噸級,整體呈T字構型。核心艙有五個對接口,可以對接一艘貨運飛船、兩艘載人飛船和兩個實驗艙,另有一個供航天員出艙活動的出艙口。

「中國空間站是可以進一步擴展的,根據空間科學研究和應用的需要,可以對接更多的艙段。」周建平說。

建設空間站的背後,是大型空間設施建造技術的巨大跨越

建設空間站的背後,是大型空間設施建造技術的巨大跨越。我國「天舟」貨運飛船採用模塊化設計,具有全密封貨艙、半密封/半開放貨艙、全開放貨艙三種構型,可以把不同的載荷包括小型艙段運輸上去,由航天員和機械臂將其裝配到空間站上。這要求我們掌握大型空間設施的建造技術和運營管理技術,具備大的維護維修升級能力。

「中國空間站的研發,遵循了規模適度原則。這麼大的工程,適度規模有利於控制工程的成本,重點突出載人航天的特色,突出發揮人在太空中的作用。中國空間站建成之時,國際空間站將達到壽命末期。」周建平說。www.miercn.com 愛國交流理性平台

「空間站的神聖使命是,成為太空中的中國國家實驗室,支持科學家從事前沿科學探索、空間技術研究和空間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最終目的是為全人類造福。」周建平說。

空間站資源十分寶貴,經過科學慎重遴選,空間站上將搭載安裝包括生物學、材料科學、基礎物理、微重力、流體、燃燒等十餘大類的科學研究實驗設施。

「材料科學的實驗設施設備,能夠利用太空微重力環境製備新材料,研究材料的空間使用性能。未來很多研究,孕育在新材料的研發中,具有廣闊工業價值。」周建平說,一流的太空實驗平台,將為科學家們取得世界級的重大突破提供條件保障。

宇宙之眼:比哈勃視場角大300多倍的巡天望遠鏡

周建平表示,未來會單獨發射一個十幾噸的光學艙,與空間站保持共軌飛行狀態。

「計劃在光學艙里架設一套口徑兩米的巡天望遠鏡,解析度與哈勃相當,視場角是哈勃的300多倍。如果在軌十年,可以對百分之四十以上的天區,約一萬七千五百平方度天區進行觀測。」周建平說。

這套望遠鏡,天區和波段覆蓋廣,像質好,將是中國人的「宇宙之眼」。它可以源源不斷地為科學家們研究宇宙學和天文學提供海量的科學數據,為中國科學家站在世界科學前列、做出重大原創性成果提供有力支撐。

中國空間站:多接口的「變形金剛」

「宇宙的構成和演化,暗能量、暗物質、黑洞的研究……我們期待對宇宙學、天文學的基本問題取得重大突破。」周建平說。「中國不是最早進入宇宙空間的,換一個角度理解,反而有後發優勢。近年來,信息技術、新能源、自動化和人工智慧技術的進步,將綜合體現在中國空間站上。」

中國的空間站基於當代最新技術成果設計建造,信息化程度更高、能力更強。「尤其在通信、網絡、數據管理和應用等方面,我國的空間站都相當先進。這也得益於當代技術發展和國家科技進步。」周建平說。空間站如此龐大的系統,需要強有力的電力保障。

「中國空間站有兩對『翅膀』——單翼翼展約30米的柔性太陽翼。它們與雙軸對日定向機構、高效能鋰離子電池等一起,構成了空間站先進、強大的電源系統。」周建平說,這個系統能夠為空間站提供可靠、充足的不間斷供電。

中國成功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中星10號

「目前,地面上太陽能光伏發電,太陽能到電能的轉化率一般在百分之十幾左右。空間站使用最新研發的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轉化效率可達30%以上。」周建平說。「一名航天員在艙內操作機械臂,一名航天員在艙外太空行走。無論是艙段轉位、大設備的移動,還是航天員自身的移動,都可以通過機械臂完成。」這不是科幻片,而是不久將來的現實。「中國空間站有兩類機械臂,長度累計15米。人機配合,讓空間站建造維修成為可能。」周建平說。

太空經濟:循環利用和高效利用

往太空運送物資的成本非常高,載人航天的發展必須把經濟性作為重大、優先問題。「進行物資循環利用並提高物資循環利用率,是世界載人航天關注的重大技術挑戰問題。」周建平說。

中國空間站設計了完整的可再生生命保障系統。航天員呼出的水蒸氣會通過冷凝水的方式回收,排泄的尿液也會回收凈化,重新作為飲用水和生活用水使用。電解制氧時產生的氫氣與航天員呼出的二氧化碳,將通過化學反應重新生成氧氣,這也降低了氧氣的補給需求。

提高單位物質的效率是提高經濟性的有效手段。中國空間站將採用電推進技術作為空間站軌道維持的動力裝置,這將顯著降低空間站運行期間的推進劑補給需求。我國也在研究下一代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發展思路,將瞄準可重複使用的目標,以期進一步降低空間運輸的成本,提高效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