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叮睏了,媽媽就抱著他邊走邊搖,等他睡著之後,就把他放在床上。但是叮叮總是醒,一晚上醒好幾次。醒了就大哭,於是爸爸抱著他在房間裡走來走去,仿佛有魔法一般,小傢伙安靜下來,睡著了。但是放下沒多久,他又醒了。
不管寶寶是每晚頻繁的醒,還是同一時刻醒,可能都是在告訴你,你可能哪裡做錯了。按照良好的常規程序作息的新生兒,一晚上醒來次數不超過兩次。在排除了飢餓和疼痛的原因之外,如果你的寶寶每隔一小時醒一次,哪怕每隔兩小時醒一次,都很可能是你做了什麼事情使得晚上的時間對他很有吸引力。特別是當你的寶寶過六周大關時,他的大腦發育更加成熟,開始會聯想,所以如果你用某種特別的方式應對他的夜醒,例如把他抱起來走來走去,當你不這麼做時,他就會大聲抗議,因為他覺得「睡覺就應該是這樣的」。而你雖然困得不行,卻沒有一點辦法。
寶寶夜裡頻繁醒來,可能是睡眠環境改變了或者你干擾了寶寶正常的睡眠轉換。
1、睡眠環境的改變
如果寶寶總是在媽媽抱著喂奶的時候才睡著,當她夜裡第一次醒來,雖然她的身體沒有不適,但是,好像有什麼地方不對!媽媽的溫暖和味道哪裡去了?媽媽的乳房哪裡去了?剛剛不是還在媽媽懷裡,好好地含著媽媽的乳 頭嗎?他的警覺系統發出警告,有事情不對勁了,和入睡時的環境不同了。寶寶馬上完全清醒,開始哭喊。很快,媽媽把他抱起來,他吃上乳 頭。寶寶又找到了睡覺時該有的感覺,就算不餓,他也要含著媽媽的乳 頭才能睡著。這個遊戲一晚上會重複三四次。
想想這幾個問題:你總是做走動或者晃動的動作來讓寶寶睡覺嗎?用喂奶來讓他平靜下來嗎?在嬰兒車裡推著睡覺嗎?當他睡得不安穩時,你會給他吃奶嗎?
如果上面任何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那是你讓寶寶睡覺的環境不一樣了,睡覺前你用了道具,而他夜裡醒來後,道具沒有了,和以前不一樣了。搖晃,走動都是道具。如果你給嬰兒乳房幫助他睡覺,讓他躺在你的肚子上,把他抱在臂彎里,那麼你也就變成了道具。
解決方案:不要用道具哄寶寶入睡
如果你不希望寶寶2歲時還要抱著他來回走或者給他喂奶(小編因為當時不懂,從一開始就是在家的時候給女兒吃著奶睡覺,不在家的時候要奶奶抱著,在客廳里走來走去哄睡著再放到床上。一直到2歲,才可以不用抱能自己睡,但是旁邊要有人陪。一直到6歲還這樣。),那你就從現在開始,不要依賴道具,給他建立睡眠儀式。如果你的寶寶已經有了道具依賴,那從現在開始改正,可能需要3天6天甚至超過一周的時間,但是如果你堅持下去,你就可以讓寶寶改掉用道具的習慣。
小貼士:道具和安撫物
也有媽媽問,不是允許寶寶用安撫物嗎?那道具和安撫物有什麼不一樣?
道具和安撫物不一樣的,取決於誰控制,是父母還是嬰兒,道具是父母選擇和控制的東西。安撫物,例如一塊毯子或者寶寶最喜歡的毛絨玩具是嬰兒選定的東西。道具經常是在嬰兒出生後頭幾個星期給嬰兒,嬰兒要到6個月或者更大時才會選擇安撫物。
奶嘴可以兩者皆是,如果奶嘴掉下來時嬰兒總是會醒來,要父母把它重新放回去那麼它就是道具;如果嬰兒不叼著奶嘴才能睡著,或者能自己撿回去再叼上,那麼它就是安撫物。
2、大人干擾了睡眠的正常轉換
當他半夜醒來時你會怎麼做?或者白天小睡提前醒來時你會怎麼做?你會馬上衝進去嗎?陪他玩?抱他起來?
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麼你可能太早關注他了。寶寶在睡眠交替期,似醒非醒,你跑過來,要麼說話,要麼提供飲食,干擾了寶寶正常的睡眠轉換,這樣容易養成睡短的習慣,也更容易醒來。如果你不允許他花時間從不同睡眠狀態中進行自然轉換,他很有可能只會依賴你晚上給他額外的愛撫和安心。
解決方案:給寶寶重新入睡的時間
聽,對哭聲作出反應,但是不要馬上衝進去幫助嬰兒,當嬰兒從深度睡眠中甦醒過來時都會發出一點聲音,你要去了解寶寶的聲音是什麼樣子?這時,寶寶好像在跟自己說話。與哭不同,他們經常會漸漸的重新睡著。
如果半夜或者下午小睡時,你聽到寶寶發出聲音不要匆忙衝進去。當他早上5點或5點半醒來時,他這是餓了,那麼就喂他,然後用襁褓裹好它,再把他放回床上。如果有必要的話採取噓-拍法。
早上稍後,當你起床看到他已經開始自得其樂的時候,你要注意你的語氣,不要表現得好像他是個被你拋棄的可憐的小東西似的,而是要說:「看看你,自己躺在那玩的那麼開心,真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