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常情況下,兒童體格生長發育是沿著遺傳所確定的自身特定軌道進行,即遵循一條正常的生長曲線發展,但是實際生活中,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兒童會出現生長速度減慢或停滯,偏離正常的生長曲線,最終導致身材矮小,或稱矮小症。
所謂矮小症,是指身高低於本民族、本地區、同齡、同性別健康兒童的平均身高兩個標準差,或第三百分位以下。根據身體各部分的比例,尤其是上、下部量的比例是否正常,可分為勻稱型矮小和非勻稱型矮小。
那麼,導致兒童身材矮小的原因有哪些呢?
1、最常見的是生長激素缺乏症(GHD),大多數為特發性,多見於男孩,出生時身高和體重均正常,大多在1歲以後出現生長速度減慢,年身高增長率小於5厘米,身高低於同年齡、同性別正常健康兒童兩個標準差以下(或達第三百分位以下),智力正常,肢體勻稱,骨齡小於實際年齡2歲以上,行生長激素激發試驗提示生長激素的峰值
2、由甲狀腺功能減退引起的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生長發育障礙亦較常見,患兒表現為非勻稱型矮小,伴有智力落後,有顏面粘液水腫、眼距寬、鼻樑平、舌大而寬的特殊面容,表情淡漠,皮膚粗糙,便秘,可行甲狀腺功能檢查進一步明確。
'
3、還可以因精神心理障礙、宮內發育遲緩、先天性卵巢發育不全、某些代謝性疾病(如先天性軟骨發育不全、腎小管酸中毒等)、某些慢性疾病及營養不良等引起兒童身材矮小。
4、如患兒身材矮小,但在目前的檢查條件下不能發現異常結果,則可考慮為特發性矮小。其可能為家族性矮小,即患兒身材矮小有明顯的家族性,與父母的矮身材有關,家族中成員多位為矮身材;亦可能為體質性生長延遲,也有家族性,其父母可有青春期發育延遲的歷史。
身材矮小會導致孩子缺乏自信,出現社交障礙,對其心理發育造成不利影響,因此,早發現、早治療就顯的極為重要。家長可為孩子建立一份生長發育檔案,每半年或一年記錄一次孩子的身高、體重,如兒童的生長速度3歲前每年小於7厘米、3歲到青春期每年小於5厘米、青春期每年小於6厘米,則表示兒童生長緩慢,需及時至醫院就診明確原因,採取相應治療手段改善小兒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