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關於中畫幅相機的話題撲面而來,口袋有點閒錢的攝影愛好者坐不住了,那顆發燒的心又開始騷動起來,琢磨著是不是換個中畫幅來玩玩。一些新人常有這樣的疑問:啥是中畫幅?不是有全畫幅了嗎?關於畫幅,你該有一次徹底學習了。
中畫幅無反來了,要玩顛覆?
哈蘇發布中畫幅無反相機X1D,在一個機身中塞進了一塊43.8×32.9mm規格中畫幅CMOS,卻與M4/3相機有幾乎相同的體積(比一般單反相機都要小),最關鍵的是售價不到6萬(如果除去哈蘇品牌值3W,是不是中畫幅能做到3W的價格呢?巨大的誘惑)。
從各種跡像看來,中畫幅會成為今後大家熱議的話題。根據小道消息傳出,今年年底索尼和富士也都會上馬中畫幅項目,難道以後感動常在索尼?富士也行呀。這是繞開佳能和尼康,要玩顛覆?有點意思!
中畫幅大過全畫幅,你清楚嗎?
中畫幅是什麼鬼?竟然還有人認為,全畫幅比中畫幅大。其實這並不怪用戶不理解。按正常人的思維,全畫幅是最大的,因為全嘛。如果你說半畫幅、中畫幅、大畫幅,這就容易理解多了。為什麼要來一個全畫幅?這名字誰起的?這麼彆扭!這裡老狼要說,這都是數位相機的錯,畫幅的混亂命名和數位相機發展的畸形有關。
數位相機發展初期,由於生產工藝、研發能力等限制,當時沒有辦法將135膠卷大小的感光元件降低成本做民用,於是就採用折中的辦法,改用APS-C畫幅大小的感光元件,由於這個畫幅正好是135膠卷的一半,索性就叫半畫幅,後來135畫幅就順理成章的叫做全畫幅。
這里新手可能會問:什麼是畫幅?
畫幅是相對於底片成像面積的名稱。通常所說的全畫幅就是135膠卷的成像面積,一般是24×36㎜。中畫幅就是120、220膠卷的成像面積,其中中畫幅成像面積按長寬比例不同又細分為645(6×4.5cm)、6×6、6×7、6×8等。就拿6×6來說,畫幅的面積比135膠卷多了4.17倍,如果不受輸出能力的限制,中畫幅能比全畫幅多4.17倍的細節。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中畫幅居然大了這麼多。底大一級壓死人也是有道理的。
底大壓死人是有道理的
「底大壓死人」這句話並不是進入數碼時代才有的。早些年數位相機還沒有普及的時候,很多影樓裡用來拍婚紗的,常常是一台瑪米亞RB67,畢竟135相機那宛如郵票一般大小的底片面積是難以應付放大到48寸照片的需求。
在這裡並不是有意要吐槽手機,但同一個場景手機拍的、數位相機拍的、全畫幅單反拍的、中畫幅相機拍的,大畫幅相機拍的,照片放在一起,大家一眼便能分清畫質好壞,這直接表現在物體細節上,放大看(目前2K級別的顯示器也就200萬像素左右,4K級別顯示也就800萬像素左右,直接看全圖確實差別不會天大,但是一但放大,或者微噴輸出,差異會立刻變的非常明顯)。
越小的畫幅越慘不忍睹,差一點的手機拍出的人物頭髮幾乎連不起來。這也就是為什麼手機廠商可以把手機拍照功能吹上天,但很少會拍人像作為樣片,也很少提供未裁剪壓縮的原圖供大家下載的原因,因為禁不起放大。
除了像素優勢還有啥?
在全畫幅機身已經提升到5000萬像素的今天,像素似乎已經不是中畫幅相機最大的優勢了,還有必要上嗎?當然。實際上,中畫幅相機最明顯的特徵就是畫質極為細膩,試想一下一斤黃豆煮出來的豆漿和一把黃豆煮出來的豆漿,他們的濃度差別是顯而易見的。
在拍攝的時候,也許全畫幅和中畫幅在取景上都是可以一樣的,即使是在網絡上使用的1200萬像素的圖也有明顯差別。但對於像微信這種無下限的壓縮,就是大畫幅拍的,壓縮後和手機的照片也看不出差別。
有人說,中畫幅談色彩屬於玄學。假使說你拍一塊紅色的布,用手機記錄的話,布上從洋紅到紫紅之間的紅色信息有10個,你用全畫幅單反拍可能會記錄下100個,那麼用中畫幅呢?對於手機來說該是天文數字了!同一塊實體色彩在更大畫幅上呈現的豐富程度絕對騙不眼睛的。
目前135系統下主流單反支持的色彩位深為12bit,一些高端型號支持14bit,而像哈蘇X1D這樣算入門級的中畫幅機身色彩位深為就已經達到16bit,聽上去只差2bit,但區別卻呈幾何倍數,2個次冪的差別,14bit能表現的顏色是4,398,046,511,104種,而16bit能表現的顏色是281,474,976,710,656種,差不多64倍的差異,這就是為什麼中畫幅機身拍出來的照片色彩更加飽滿豐富的原因。
別只看上中畫幅的好,它會讓你窮三代
說攝影窮三代,單反毀一生,那多少有點調侃的意思。就算喜歡折騰,充其量也就往裡面砸幾萬,一般家庭都是可以承受的,但中畫幅就沒有頭了。哈蘇X1D充其量就是個孫子輩,玩到後面機身、鏡頭、數碼後背上的投入基本都是全畫幅的十倍。
此外,還有一個提醒很有必要,那就是使玩上了中畫幅必須要習慣後期調整,你不會後期,便失去了購買中畫幅的意義和價值。中畫幅的源文件與135系統不同,中畫幅並沒有植入像135系統那樣屬於廠家配置的色彩曲線文件,而是以一種最原始的狀態生成圖像。
當我們看到源文件圖像時它會 給人感覺非常的「平淡」和「灰白」,只有經過後期調整,才能將動態範圍及色彩深度真正釋放出來。懶人們,還是徹底死了這條心。
關於中畫幅,的確好東西,但並非適合絕大多數玩家。至少在年底富士、索尼殺入之前,謹慎考慮,三思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