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閏余成歲,律呂調陽。……」這篇作於蕭梁時期、傳頌千年的《千字文》,相信大家都能背得下來,但對於該文的來歷和作者卻鮮為人知。 梁武帝一生多才多藝,文學素養極高,是歷史上著名的文人皇帝。蕭梁建立後,梁武帝為了培養教育子孫,鞏固江山社稷,於是命文學侍從殷鐵石從王羲之的書碣碑石中拓下一千個各不相同的字,每字一紙,一個字一個字地教授皇子,讓他們從識文斷字開始,學習文化知識。由於這些字雜亂無章,沒有韻律,不便記憶,故收效甚微,於是梁武帝想到了一個人,他就是周興嗣。 周興嗣,字思纂,陳郡項(今河南沈丘)人,漢太子太傅周堪的後人。周興嗣十三歲時就開始遊學京師,博覽群書,「博通記傳,善屬文」,是當時的一位文學奇才。南齊隆昌年間,周興嗣出任桂陽郡丞,太守王峻對其甚為賞識,優禮有加。梁武帝以梁代齊時,周興嗣寫了一篇《休平賦》,頌揚梁武帝功德,其文詞之華麗,對仗之工整,時人為之傾倒。不久,梁武帝任命周興嗣為員外散騎侍郎。 一天,梁武帝把自己的苦惱告訴了周興嗣,讓周興嗣將這一千個不同的字,整理編成一篇通暢而又有韻律的文章。皇帝安排的事情,絲毫怠慢不得,而且既要有質量,又要有速度。周興嗣接到詔令,立即返回家中,將這一千字仔細揣摩,反覆吟誦,排列組合,整夜推敲。天剛放曉時,《千字文》這篇千古奇文便問世!梁武帝讀後龍顏大悅,即命刻印為「諸王」的習誦讀本,並刊諸於世。 《千字文》問世,不亞於現在的今日頭條爆款雷文!一千個風牛馬不相及的單個字的組合,一篇構思精巧、前後對仗、音韻諧美、文采斐然的千古奇文的誕生,且在一夜之間完成,這談何容易?可《梁書》僅用了「使興嗣為文」五個字記載此事,未免蜻蜓點水,說得過於輕巧。 據唐代《尚書故實》記載,「梁周興嗣編次千字文,而有王右軍者,人皆不曉。其始乃梁武教諸王書,令殷鐵石於大王書中,榻一千字不重者,每字片紙,雜碎無序。武帝召興嗣謂曰:『卿有才思,為我韻之。』興嗣一夕編綴進上,鬢髮皆白,而賞錫甚厚。」說周興嗣為了寫就《千字文》,一夜之間苦思冥想,熬得頭髮全白了。這正是:千古奇文耗神事,一篇寫就頭飛雪。(劉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