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覺得你父親的思考很難懂嗎?
其實並沒有那麼難懂
因為上一輩的思考常常伴隨著一個時代的邏輯
努力就有錢賺 => 錢賺不夠代表不夠努力 =>應該花更多時間去賺錢
以前我們那麼苦都過來了 => 現在小孩子都不能吃苦 => 想罷工就是過太爽/想過更爽
他們沒有想過上面的老闆會把他們賺的錢攔下來
你幫公司賺50萬也是月薪兩萬、你幫公司賺500萬也是月薪兩萬
他們不會去思考為什麼明明經濟是成長的、但是班越上越多、薪水卻一樣悲劇
他們不會去注意到,那些數字後面代表的意義
因為
「他們永遠覺得過去他們比較苦」
但是過去努力幾年能夠買房子、現在努力幾年只能買地磚
過去努力幾年能好好過日子、現在跟著慣老闆做幾年大概只會過勞死
你滑手機,過太爽、去工作
你玩電腦,過太爽、去工作
你看電影,過太爽、去工作
你出去玩,過太爽、去工作
你○○○,過太爽、去工作
即使你在公司累得跟狗一樣,只要有他看不慣的休閒娛樂,就是
過太爽、去工作
即使你在公司累的像狗一樣,賺的錢還是不夠買一棟房子,那一定是
你過太爽、去工作
當然我不敢保證這是每一個上一代的邏輯
但是我覺得應該50%不是問題(′‧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