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子孫必須緊記這個日寇:他是天皇裕仁的皇叔朝香宮鳩彥,南京大屠殺元兇首惡!他親手簽發屠城軍令,30萬中國人枉死!戰後卻因是日皇親屬而逃過戰犯審判逍遙法外!
二戰結束後,德國、日本的首要戰犯無不被同盟國審判和處以極刑。除罪大惡極者處以絞刑外,次等戰犯亦被處以徒刑,這體現了正義的最終勝利。但中國在抗戰勝利後,遠東(東京)審判不僅未清算頭號戰犯裕仁的戰爭罪行,連南京大屠殺始作俑者,最大的元兇朝香宮鳩彥也被放掉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為什麼說朝香宮鳩彥是南京大屠殺最大的元兇
朝香宮鳩彥親王是日本天皇裕仁的「皇叔」,是南京大屠殺真正的罪魁禍首。為什麼這麼說呢?早在1926年12月裕仁登基前,朝香宮兄弟三人就成為裕仁組織的好戰小集團的骨幹分子。長兄東久邇宮常駐倫敦,二兄北白川與朝香宮常駐巴黎,定期向裕仁報告英、法對日本軍國主義擴張的反應。後朝香宮與北白川駕車時發生車禍,北白川當場撞死,朝香宮一條腿粉碎性骨折。1936年2月26日,日本少壯派軍人發動兵變,因朝香宮籲請天皇裕仁赦免政變軍官,被裕仁認為危急時刻態度不當,將他從皇室成員名單中剔除,好戰的朝香宮從此失寵。
1937年12月1日,日軍開始進攻南京。此時上海派遣軍司令官松井石根結核病發作,臥床而不能主持軍務。次日,日本大本營任命朝香宮以陸軍中將銜接替松井職務。5日,朝香宮抵達南京前線司令部,立即聽取第10軍司令官柳川平助、16師團長中島今朝吾等人的戰況報告,尤其聽中島今朝吾談到中國軍隊經過最初接觸談判後沒有投降意願時,責令部下儘快攻陷南京。在12日南京淪陷前,朝香宮即發出一連串由他本人親自蓋章簽署的命令,上面均標有「機密·閱後銷毀」字樣,但命令的內容卻簡單而明了:「殺掉全部俘虜!」由於有朝香宮十分明確的命令,日軍在南京大開殺戒。
中島今朝吾所部在烏龍山、幕府山炮台附近俘虜中國士兵14777名,全部被慘無人道地「處理」!這個數字是日本記者的統計,但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判定為57400餘人!這個數字除了教導總隊等戰俘18000餘人,還包括了從南京城裡逃出聚於幕府山西南的平民四萬餘人。隨後柳川平助及其日本9個師團也開始在各地屠殺。朝香宮又委任中島為南京市區警備司令,在城內大肆屠殺。
1946年2月,中國國防部戰犯審判軍事法庭(南京軍事法庭)根據證據,判定被屠殺人數為30萬人!故此對直接當事人谷壽夫等四人判處死刑。1948年,遠東軍事法庭以當時能夠確認的證據判定被屠殺人數不少於20萬!其中裁定:「日方占領南京市的兩三天裡,至少導致12000名中國非武裝青少年死亡」、「在實施占領的最初六周內,在南京及其周邊遭到殺害的老百姓和俘虜總人數,據認為在20萬人以上」。因而不僅判處松井死刑,時任日本外相廣田弘毅也被認定承擔責任而被判處死刑。
日本著名學者藤原彰、小野賢二等經過研究認定被屠殺人數為15萬至20萬!(《皇軍士兵日記中的南京大屠殺》)南京大屠殺在朝香宮的命令下,自1937年12月集體屠殺一直延續到1938年2月的小股屠殺,時間長達三個月!據中國南京軍事法庭調查表明:共有19萬人死於日軍28宗集體屠殺,15萬人死於858小股和零星屠殺!這歷史上最殘忍的血腥屠殺,完全出於朝香宮的一道命令,他是南京大屠殺真正的元兇和首犯!
而且,後來的檔案證實,朝香宮不僅下令屠殺戰俘,「有444宗謀殺、集體屠殺、強姦、縱火和搶劫案被證明與朝香宮有關!」
朝香宮及裕仁等之所以能逃脫懲罰,是因為得到了麥克阿瑟的庇護
日本投降後,為逃避審判,裕仁首先將原來委以重要軍職的皇室成員調離軍職,並與麥克阿瑟會晤後,最終獲得美國政府「不得審判天皇及皇室成員」的承諾。南京大屠殺的首犯朝香宮最終得以逃脫極刑,逍遙法外,終日以高爾夫球自娛,以94歲高齡於1981年4月12日死去!
麥克阿瑟在剛剛占領日本之時,確實想履行他的諾言:「不追究天皇的戰爭責任,死不瞑目!」以洗刷他在菲律賓被日本戰敗的恥辱。嚴懲日本的戰爭罪行,審判日本天皇,一度是駐日美軍管制當局的首要任務。而且麥克阿瑟一度還想利用日本皇室之間的矛盾,換掉裕仁。
公元13世紀末日本南北朝時代,皇室內部分成兩大派系,後來在幕府干預下,皇權歸於北朝。1945年9月,南朝直系後裔熊澤寬道上書麥克阿瑟,稱裕仁是「篡位的北朝天皇的子孫,他必須將皇位返還給我」。麥克阿瑟頗為重視,曾派員向熊澤調查。1946年元旦,裕仁迫於麥克阿瑟的壓力,公開發表《人格宣言》,向全體日本國民宣布自己不是「現人神」。
1月18日美軍《星條旗報》在頭版刊登大肆宣傳熊澤的報道《他才是真正的日本天皇》,這明顯是駐日美軍當局藉此施壓,以逼迫裕仁就範,馴服地執行美國占領日本的一系列方針大計。但最終麥克阿瑟還是認為不審判、不更換裕仁更符合美國的利益。他看到驕橫的日軍只需天皇的一紙詔書便放下武器,感慨裕仁是「勝過20個機械化師團的力量」,他認為可以利用天皇制度對日本進行間接統治,以防止日本成為共產主義的島嶼。
不可否認,裕仁也明白美國人的用心。1945年9月27日,裕仁親自登門拜訪麥克阿瑟並密談,從而完成了不顧道義準則的見不得人的交易。秘密會見後,麥克阿瑟立即致電美國總統杜魯門,建議「不能把裕仁作為戰犯逮捕」。麥克阿瑟以他的威望及對美國政府的影響,終於使杜魯門原定對日本的政策發生了相反的變化。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成立後,盟軍最高司令部國際檢查局局長、遠東國際軍事法庭首席檢察官基南於1945年12月初動身登上赴日飛機後,杜魯門將一封親筆信火速派人交與他手上,明確指示他不得對裕仁和皇室任何成員予以起訴!對於美國的雙重標準,澳大利亞等國針鋒相對提出以裕仁為首的日本主要戰犯名單。中國、紐西蘭、蘇聯、荷蘭等國也主張審判裕仁。
美國政府一方面對盟國施壓,一方面秘密指示麥克阿瑟:「對天皇制的直接攻擊會削弱民主勢力而加強共產主義和軍國主義這兩種極端勢力。故此命令總司令官(指麥克阿瑟——筆者注)暗中協助擴大天皇的聲望……」自此,美國庇護戰犯裕仁、保留天皇制的政策最終形成,不對裕仁及皇室成員犯下的戰爭罪行予以起訴,成為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金科玉律。一些犯下滔天罪行的皇室成員如朝香宮也因此沒有受到極刑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