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年3月9日,歐巴馬提名駱家輝出任美國駐華大使,時任國務卿希拉蕊出席儀式
文|張夢圓
眼下,希拉蕊和特朗普鎖定美國兩黨總統候選人資格已成定局,他們會選擇誰來做搭檔衝擊白宮?日前,美國媒體有聲音稱,希拉蕊在考慮選擇華裔駱家輝當副總統候選人,引發外界關注。
在美國,駱家輝是知名度最高的華裔之一,他不僅當過州長和商務部長,還是美國史上首位華裔駐華大使。駱家輝有機會再度改寫歷史,成為首位華裔美國副總統嗎?
先別激動。這個消息最初出現在《紐約時報》網站6月23日的數據政治新聞欄目「結局」(The Upshot)上,一位名叫內特·科恩的大選分析師和欄目編輯就當周大選形勢侃侃而談。內特在對話中提到了一個頗有些「非主流」的想法:駱家輝也許是希拉蕊考慮副總統人選的一個不錯的選擇。
在他們的對話實錄中,內特列出了不少有說服力的理由:
托尼(欄目編輯):我注意到你最近在推特上一直在推薦駱家輝,稱他是希拉蕊競選夥伴選擇的一個「沉睡」選項,很是歡樂呀。
內特:哈哈哈,那我就來全盤透露下,這也跟我的家鄉州有私心有關(註:內特來自華盛頓州的西雅圖,而駱家輝當過華盛頓州的州長)。我認為駱家輝是個非常有趣的選擇。他很有資歷——當過州長、商務部長、駐華大使——可以很好地補足希拉蕊「經驗」和「有氣質」的信號。他可能成為第一位亞裔副總統(駱家輝是第三代中國移民),這點也能傳遞希拉蕊「一起變強」的信息。駱家輝還和希拉蕊在國務院共事過,他在2008年時就最早為希拉蕊背書。他幾乎每項條件都符合,除了全國的知名度。
而且,他現在不是在任參議員,也不存在失掉一個參議院席位的煩惱。
托尼:謝謝你幫我說了他的簡介,因為你可能也知道,99%看這個訪談的讀者可能從來都沒有聽說過他的名字。
駱家輝曾為希拉蕊的助選活動站台
駱家輝是美籍華人中最具辨識度的名字之一。
現年66歲的駱家輝出生在美國華盛頓州的西雅圖市,祖籍是中國廣東省台山市一個叫吉龍村的地方。台山作為「中國第一僑鄉」在海外聞名遐邇,台山人在外流散達140多萬人,比居家人口100萬還多。
台山的移民遵循一種軌跡,第一代往往會去美國等地的唐人街定居,在餐廳、洗衣店、便利店做著低薪勞苦的工作,希冀有朝一日積累產業、搬到郊區,讓下一代受到更好的教育,向上攀爬。
12014年初,即將離職的時任駐華大使駱家輝再訪廣東僑鄉台山祖居,受到當地官民歡迎接待
駱家輝的家族也是這樣,他的祖父踏上美國國土時不會講英語,找了一份幫人料理家務的工作,以圖練習英語。(後來駱家輝任州長時的官邸距祖父幫工的家庭只有1.6公里。)駱家輝的父親是參加過二戰駐歐洲的美國退伍軍人,駱家輝曾在西雅圖的老兵公屋裡呆過6年,兒時的他還曾在父母開的雜貨店裡幫忙,靠打零工的積蓄和獎學金到耶魯大學深造。
在耶魯獲得政治學學士學位、波士頓大學獲得法學學位後,駱家輝步入政界,打破了一個個族裔天花板:華盛頓州金縣第一位也是唯一的華裔郡長,美國歷史上第一位華裔州長,歐巴馬內閣中第二位華裔部長,以及史上首位華裔駐華大使。
駱家輝完美的政治履歷是美國夢照進現實的最佳註腳。
駱家輝祖屋裡擺放的照片 來源:《紐約時報》
駱家輝可能成為希拉蕊副總統人選的傳言在幾年前就已經甚囂塵上,鑒於兩人友好的交往歷史,這並不奇怪。
早在2008年美國大選初選階段中,駱家輝就站在了希拉蕊的陣營,擔任她在華盛頓州指導委員會的聯合主席。「希拉蕊有能力和經驗為這個國家真正帶來改變。」駱家輝在2007年12月委員會的啟動儀式上說。
而九年過去,當年功敗垂成的希拉蕊再次向白宮發起衝擊,駱家輝力挺希拉蕊的立場沒有變化。他在今年3月接受《外交學人》專訪時認為,希拉蕊的當選對延續中美關係有益:
「希拉蕊在諸如貿易、安全、人權等議題上會尋求更強有力和坦率方式來解決,因為曾任國務卿的希拉蕊明白中美關係的重要性,也知道這一關係對國際社會的重要性,她會繼續培養強化這種關係。」駱家輝說,而談到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他好戰的語調會對雙邊關係產生不利影響」。
2011年8月4日,時任國務卿希拉蕊主持駱家輝就任駐華大使的宣誓儀式,她說:「我認識駱家輝很久了……我聽說了他在贏得州長那晚在數百賓客前唱歌的事兒,但更喜歡他向李蒙求婚的故事,他租了架直升機拉出橫幅『李蒙,我愛你,願意嫁給我嗎』。」
2011年8月4日的宣誓就職駐華大使儀式上,希拉蕊為駱家輝鼓掌
成為駱家輝妻子的李蒙才貌兼具,她在校讀書期間曾獲得「全美亞裔小姐」的稱號,在西雅圖一家本地電視台做頗有名氣的記者,與當時還是州議員的駱家輝因採訪而結識。而李蒙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身份——孫中山的後人,她的祖母嫁給了孫中山的長子孫科。因此,不少人說李蒙是不計家室鴻溝、「下嫁」駱家輝。希拉蕊很賞識李蒙,甚至有民主黨人士認為,李蒙的氣質像極了甘迺迪夫人。
駱家輝與妻子李蒙(Mona Lee)
但駱家輝真的可能在2016年大選中出任希拉蕊的副手嗎?
首先,駱家輝自己曾否認過這個說法。2014年5月,剛剛辭去駐華大使一職回到美國的駱家輝在接受《西雅圖時報》採訪時說,關於他謀求民主黨2016年副總統提名的說法是「炒作」。
其次,內特所列出的幾項優勢在目前的大選形勢下似乎並不有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刁大明接受搜狐國際採訪時分析,駱家輝的聯邦政府執政及外事經驗與希拉蕊的從政經歷非常「同構」,無法形成互補效果。而駱家輝的經驗會強化希拉蕊所代表的建制派那種高高在上、長期在任的政治精英形象,未必是件好事。
「美國總統候選人選擇副手是個非常個人化的選擇,如果總統參選人有很大劣勢的話,不要指望副手能有明顯的彌補,只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刁大明說,「大多數情況下,副手起著平衡的作用,儘量去彌合總統候選人在形象、資歷、觀感上的不足,但有多少效果也很難說。根據歷史經驗來看,年齡、是不是圈內人、是不是初選里的對手、副手來自州的大小,這些都是重要的考慮因素。」
66歲的駱家輝(希拉蕊68歲)著實很難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他在初選中也未與希拉蕊產生政見對立,而華盛頓州一直以來是民主黨的大本營,今年5月希拉蕊也順利拿下該州的初選勝利。此外,若是非要通過任命副總統來打破某個族裔歷史的話,華裔可能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而是人口比重越來越大的拉美裔。
鑒於對手桑德斯帶來的左翼衝擊,希拉蕊迫切考慮的也許並不是創造歷史(她自己已經創造了性別歷史不是嗎),而是審慎地整合黨內力量,平衡桑德斯所代表的那個派別利益——重視勞工及工會利益、向華爾街開戰、在教育醫療收入等領域公平再分配。而這也有助於收編那些被特朗普吸引的白人工人階級選民。
最後,正如《紐約時報》專欄里提到的那樣,駱家輝在美國的公眾知名度太低了。「幾乎等於沒有」,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富布萊特學者白君竹(Steven Balla)告訴搜狐國際。「儘管在歷史上有過令人驚訝的選擇,但我覺得這不會發生在希拉蕊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