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講堂:從傳動系統看「斷軸」
近期很多車友都在熱議關於傳動系統優劣的話題,也有很多車友提問什麼樣的傳動系統好,海峰感覺是時候和大家全面介紹一下摩托車現有的傳動方式了。主流的傳動方式分為3類,首先是我們最為常見的鏈條傳動,之後是踏板車和很多美式巡航車所使用的皮帶傳動,最後是大排量車上使用的軸傳動。各種傳動方式各有優劣,今天海峰和大家掰開了揉碎了聊一聊。
首先我們說說鏈條傳動,目前大街上最常見的摩托車大多採用鏈條傳動。從街車到跑車再到越野車,鏈條傳動無處不在。早年車型中,鏈條傳動憑藉其較高的傳輸效率以及當時相對低廉的設計成本,成為了市場上大多數摩托車的首選傳動方式。
鏈條傳動的優點在於結構簡單,進而能夠對多種用途車型有著不錯的適用性。軸上載荷比較小加之鏈條自身重量輕,所以有著極高的傳輸效率。所以注重性能的公升級跑車及各量級越野車必然會使用鏈條傳動。
如果說鏈條傳動的缺點,我認為第一,鏈條傳動時是金屬與金屬之間撞擊的聲音,所以噪聲相比皮帶傳動要略大一些。第二,鏈條傳動只適用於兩個平行軸之間進行,如果是非平行軸的話,鏈條傳動並不適用。第三,需要經常進行維護,除銹、噴潤滑液,保證鏈條沒有死結並且保有足夠的潤滑度。
其次我們說說在踏板車領域應用最為廣泛的皮帶傳動,踏板車選擇皮帶傳動最主要的原因在於運轉平順、噪音低、安裝精度低,並且對突變的載荷能夠進行緩和。基於這些原因,那些傳統的美式巡航車也選擇皮帶傳動。不過,很多改裝發燒友會把皮帶傳動改裝為鏈條傳動,這樣能夠延長傳動系統壽命及充滿復古情懷。
皮帶傳動還是存在一些缺點的,例如大扭矩輸出時會有打滑的現象,傳輸效率相比鏈條要低一些,使用壽命也要短很多。所以那些性能車不會選擇皮帶傳動,因為皮帶與傳動軸之間有很大的壓力,在製造時要比鏈條更複雜一些,但後期維護相對簡單。
最後我們了解一下軸傳動。眾所周知,大多數汽車都配有傳動軸,這種傳動方式不但傳輸效率高,還是迄今為止最為可靠的。
很多摩托車的傳動系統也為軸傳動,我們熟知的包括寶馬拳擊手發動機、摩托古茲的橫置V形雙缸發動機、本田金翼的水平對置六缸發動機等等。選擇它的原因有三點,第一是因為動力傳輸最直接,並且故障率及維護成本低廉。第二是受到發動機排列形式的影響,軸傳動可以對垂直排列的兩根傳動軸間進行動力傳輸。算是彌補了鏈條傳動的不足。第三,軸傳動能夠承受的扭矩更大一些,所以很多不追求速度的大排量車型會採用軸傳動。
當然,軸傳動也存在一定的缺點,主要是傳動軸自重較大,對油耗有一定的提升。不過真喜歡這種傳動方式,那增加的一絲油耗又算的了什麼呢?
以上是小白講堂的內容,下面海峰來個返場。
說到軸傳動,我突然想到了前些天在網上熱議的寶馬斷軸事件,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這不是一次炒作,至少是對於那位橫穿歐亞大陸的騎士來說這不是炒作!
對於斷軸、生鏽、漏水諸多問題,海峰有話要說(此觀點為海峰個人觀點,不代表《勁動力摩托》及其它編輯老師)。說到斷軸,我只見過越野汽車由於扭矩過大而造成的傳動軸擰成麻花而斷裂的情況。並且汽車的傳動軸大多暴露在外面,不論下雨下雪它始終在車底承受著種種的腐蝕。傳動軸有可能發生斷裂的地方只可能是十字軸的位置,而我在圖片上看車主拍攝的傳動軸照片,並沒能看出任何斷裂,有的只是銹跡斑斑。而傳動軸軸體上的銹跡對行車安全並不構成太大影響,如果說真的拋錨了,那斷裂的位置在何處?
生鏽這事更好解釋,傳動軸軸體上的生鏽一則表示車輛長期未動或者長期處於潮濕環境中,但是只要騎行就在不斷工作的萬向節會被銹跡全部覆蓋,可見對於傳動軸的保養做的是多麼的不及時。此外,見過寶馬傳動軸的朋友肯定會記得,在傳動軸末端有一個防水防塵的膠套,正是這個膠套起到了抵禦外來物侵襲的作用。不過大家都知道,橡膠是有壽命的,所謂的漏水是否有可能是長期使用導致膠套老化造成的呢?當然是否也有一種可能是傳動軸保護膠套質量不過關?所以說跑長途前對車輛進行全方位檢查是非常有必要的。
出於一個具有職業道德的媒體人,我不喜歡人云亦云。因為有著飛機維修經歷,所以我更習慣用理論知識來解釋所有發生的現象。對於漏水、生鏽、斷軸這些事情,我還是認為會有一定的人為因素在內。最後退一萬步來說,我周圍水鳥車主真的很多,但是並未聽說「斷軸」的狀況,鑒於安全的角度考慮,定期對車輛進行保養和檢查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人成虎的事情屢見不鮮,作為一個媒體人我能做的就是不去誤導消費者,並且憑藉專業的知識和嚴謹的分析去審視、講述發生的一切。最後我還是要建議所有摩友,不論長途行駛還是短途代步,定期保養車輛,維護車輛各個零部件的正常潤滑是非常有必要的,這一切都是為了安全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