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姥姥們還在給寶寶把尿?立刻馬上制止!

@ 2016-07-02

年輕的媽咪們知道嗎? 小寶貝每日小便的次數和小便量是隨著年齡不同而有所不同的。一般來說,年齡越小,每天排尿次數越多,而每次尿量則較少。

小寶貝1歲半前千萬不要強行把尿!

剛出生的小寶貝及小嬰兒的新陳代謝旺盛,年齡愈小,他的新陳代謝就愈活躍,而寶貝的腎臟功能還沒有發育完善,他的腎臟裡面的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鹽的重吸收率低,吃的又是以液體食物(乳類)為主,而膀胱容量又較小,所以每天排尿次數很多。這時候,小寶貝的大腦對膀胱的自主神經支配功能也沒有建立。

因此,小寶貝對排尿沒有自主調控的能力(對排尿沒有控制)。所以,1歲半前不要強行給寶貝把尿。

寶貝尿多少?

●一般來說,在剛出生頭幾天,由於進食量少,寶貝尿量可以較少,一天只有4~5 次。幾天之後,隨著進食量增多,排尿次數會迅速增多,6個月以前,一天可達20~30次,每次約30毫升。

● 6 個月後,隨著半流質的輔助食品的增加以及腎臟功能的逐漸完善,排尿的次數會逐漸減少。

●到周歲時,一天排尿約15~16次,每次約60毫升(大概為普通玻璃杯的1/3杯)。

● 2~3歲時,平均一天10次左右,每次的尿量也逐漸增至90毫升左右。隨著寶貝年齡逐漸增長,腎臟功能逐漸發育完善,他的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鹽的重吸收能力逐漸增長,膀胱容量也逐漸增長,每天排尿的次數就會減少,而每次的尿量會逐漸增多了。

2~3歲以後,隨著大腦對膀胱的自主神經支配功能逐漸建立(對排尿的條件反射),寶貝會對排尿逐漸有自主調控的能力。比如,會主動告訴父母親,自己要撒尿了,如果尿了褲子或者尿床了,會有羞恥感等等。當然了,由於寶貝們的個體差異,以及飲水量、氣溫和活動量等因素的影響,尿量和排尿次數可以不完全一致。

寶貝尿多尿少跟什麼有關呢?

寶貝小便量的多少主要取決於他的功能正常的腎臟對水、鹽的代謝及調節功能,由寶貝的具有正常生理功能的腎小管和集合管對水的重吸收率來決定。腎臟重吸收的水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在腎臟的近端小管重吸收,是伴隨血漿濾過液中的溶質成分的吸收而被吸收的,與寶貝體內是否缺水無關;另一部分是在腎臟的遠端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這是根據寶貝體內是否缺水來調節變化的。

一般來說,小便量比平常多了,說明寶貝攝入的水分多了,小便量比平常少了,則說明寶貝體內缺水了,就這樣腎臟根據寶貝體內水及鹽的情況來決定尿量的多少,以此來維持寶貝的體液和鹽類的平衡。當然了,小寶貝的排尿量和排尿次數還和氣溫、濕度、呼吸、食物種類、活動量大小及精神因素等等有關。年輕的媽咪們可以根據寶貝尿量的情況及尿色、嘴唇乾濕及精神狀態等等大致判斷一下寶貝攝入的水分是否合適。

媽咪們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判斷寶貝的尿液

寶貝的身體每時每刻都在進行著新陳代謝,寶貝的腎臟將新陳代謝產生的有害物質,如肌酐、尿素、尿酸等含氮物質及磷酸鹽、無機硫酸鹽等通過尿液代謝排出體外,使這些廢物不會在體內蓄積。同樣,通過相同的途徑,腎臟還能將進入人體內的有毒物質和藥物排出體外。所以,通過排尿,可以反映出寶貝的身體是否健康。

顏色:正常情況下,寶貝的尿色大多呈現出無色、透明或淺黃色,存放片刻後底層稍有沉澱。但尿色的深淺與飲水的多少及出汗有關,飲水多、出汗少的寶貝則尿量多而色淺;飲水少、出汗多的寶貝則尿量少而色深;通常早晨第一次排出的尿,顏色要較白天深。這是因為早晨第一次排出的尿要較為濃縮所致。

氣味:寶貝的新鮮尿液無氣味,放置時間長了,尿中的尿素就會分解出氨,發出氨氣味。如果剛排出的尿就有異味,則是疾病的表現。清亮度:正常的尿液很清,幾乎是無色的。有時剛尿時很清,最後變渾,不過這大多為正常現象,是尿液中溶解的物質沉澱所致。

哪些因素會影響寶貝小便的性狀?

腎臟功能是否正常:因為腎臟的主要功能就是生成和排泄尿液,維持水的平衡和酸鹼平衡,排出代謝廢物、毒物和藥物。

是否有疾病因素:如新生兒黃疸可使寶貝尿色發黃,寶貝在腹瀉、發燒、腎病時出現尿少;有腎炎、尿路損傷、尿道畸形時尿色發紅。尿液渾濁,伴有發熱、尿痛、尿頻,可能為泌尿系統感染,出現這些情況時,應該及早帶寶貝去醫院做進一步的診查。寶貝飲水的多少及活動、出汗量:飲水多、出汗少的寶貝則尿量多而色淺;飲水少、出汗多,寶貝則尿量少而色深。

寶貝尿常規檢查的項目有哪些?

尿常規檢查內容包括尿的顏色、透明度、酸鹼度、紅細胞、白細胞、上皮細胞、管型、蛋白質、比重及尿糖定性。

尿色:正常尿液呈草黃色,異常的尿色可因食物、藥物、色素、血液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透明度:正常多是清晰透明的。若尿液長時間放置導致鹽類析出或細菌繁殖而出現渾濁。

酸鹼度:正常多偏弱酸性,pH 5.5~6.5,平均pH6.0。尿pH值受食物攝取、機體酸鹼平衡和電解質平衡情況、機體進餐後酸鹼狀態、生理活動和藥物的影響,是臨床上診斷呼吸性或代謝性酸/鹼中毒的重要指標。

細胞:正常尿中可偶見細胞。如果尿中出現大量白細胞是泌尿道感染的徵兆。

管型:正常尿液中無管型或偶見少數透明管型。

蛋白質:常規為陰性。當蛋白定性呈陽性時,稱為蛋白尿,是腎臟疾病的表現之一。

比重:提示腎臟濃縮稀釋功能。尿比重受飲水等因素影響較大,新生兒尿在1.012左右,小嬰兒為1.002~1.005,兒童可在1.001~1.035。一般隨機尿比重1.003~1.030。增高常見於高熱、脫水等。降低見於腎小管疾病、遺傳代謝病等。

尿糖:正常陰性。尿糖檢測時應同時檢測血糖,綜合評價血糖和尿糖,可區分由於內分泌激素分泌失常所致血糖增高性糖尿和腎糖閾減低所致的腎性糖尿。

酮體:正常陰性。陽性見於糖尿病酮症、長期營養不良、飢餓及劇烈運動後等。

膽紅素和尿膽原:這兩項檢測主要用於黃疸的診斷和鑑別診斷。

亞硝酸鹽(NIT):是尿路感染的快速篩檢。正常尿NIT檢測陰性。陽性結果常表示有細菌存在。由於NIT單一試驗影響因素較多,需與白細胞酯酶、尿沉渣鏡檢結果綜合分析。

白細胞酯酶:正常檢測陰性,用於診斷泌尿系統感染。增高主要見於泌尿系感染。

來源:媽咪寶貝傳媒

凡本號註明「來源:媽咪寶貝傳媒」的所有作品,均為我方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我方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我方授權使用的作品的,應在協議授權範圍內使用並署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我方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