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貓狗寵物的辯論從未休止,如今又有了新主題:狗和貓,到底誰更愛主人?科學研究說話了,狗派和貓派到底誰贏?
養狗和養貓的主人長年爭執不休,彼此爭論「狗狗更愛主人」、「不要看貓咪傲嬌,其實牠們更愛主人」。
但是多虧了克萊蒙研究大學教授、神經學家查克(Paul Zak),這個問題終於有了「有科學根基」的答案。
答案揭曉,科學證明,犬科動物對人類的愛,是貓科動物的5倍。
而且,這裡所謂的寵物之愛,可不是接收「不要動」、「坐下」和「趴下」等指令那麼簡單。
查克分別蒐集10隻貓和10隻狗在和主人玩耍前和玩耍後的血液檢體,然後觀察血液檢體裡的催產素成份。
查克告訴《哈芬登郵報》:「催產素是一種與愛慕有關的神經系統的化學物質或是神經遞質。當我們真的在乎某人的時候,腦部就會分泌出催產素。哺乳動物就是分泌這種物質,與自己的孩子產生連結。」
根據查克的說法,人類只要有正向的經驗,就會分泌催產素,而且,人類分泌催產素的量,會跟當下所處的環境壓力有關。如果是在極度高壓環境下,獲得正面的互動,催產素就會分泌的比較多。
如果真的要概括量化,查克說,人類跟陌生人互動時,大概會分泌15%至25%催產素,跟認識的人互動會增加到25%至50%,如果分泌50%以上,則大概就是與自己的孩子與配偶等真的很愛的人相處。
在查克的實驗中,狗狗平均分泌57.2%催產素。「所以狗狗真的很愛主人。而且更值得注意的是,狗狗是為了另一物種(人類)分泌這麼多的催產素,而非為了狗狗同伴們,這種跨物種的分泌反應,非常酷!」
另一方面,貓咪只分泌12%的催產素,而且這還是平均值,因為實驗中一半的貓咪,沒有分泌任何催產素。
但如果你是「貓派」,別灰心喪志。查克說,貓本來就比較不愛社交,且非常重視領域性。而且,既然是在實驗室裡完成試驗,貓咪對不熟悉的環境,自然會比較緊張。
查克說,或許改在貓咪感覺更自在的環境裡,「會有超過一半的貓,分泌更多催產素」。
查克本身則養了1隻領養來的狗狗。不過,他也說,如果不是這個研究,他大概不會放心讓撿來的狗狗立刻接近自己的女兒。
他說,「如果不是這個3年前著手展開的研究,我不會讓我家孩子在看到一隻狗狗幾分鐘內,就跟牠玩成一片。但我現在了解狗狗對人類的愛了,這真的太神奇了。」
- See more at: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4480#sthash.ALltvRmD.dpu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