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信?地球曾經竟然擁有兩個月亮!
據國外媒體報道,近日,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在遠古時期,地球擁有兩個月亮,其中一個非常微小,另一個則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月球。而較小的那個月亮與較大的月亮發生了災難性的碰撞,科學家認為這個理論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探測器發現在月球背面與面朝地球的一面會有如此大的差異。計算機模擬圖像顯示在遠古時期,月球曾與一顆「小月亮」(質量較小)相撞,按這個觀點推測,可以用沉積效應來解釋月球背面的高地。埃里克和他的同事馬丁(Martin Jutzi)在瑞士伯爾尼大學詳細介紹了這個最新的研究成果。相關情況結論已經發表在8月4日得《自然》雜誌上。
這個僅僅存在於遠古時期的「小月亮」大約有750英里寬(1200公里),而其形成的原因,科學家認為是要形成這樣體積的天體,極有可能是一個行星與類似火星大小的天體相互碰撞產生的,然而,這是不是由於地球與一個未知天體相撞產生的,還不能確定,因為這牽涉到今天月球的形成之謎。如果是地球與一個巨大天體相撞,那麼我們今天的月亮很有可能也是這麼形成的。如今,我們的月亮總是保持一面朝向地球,另一面背向地球,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的另一面,科學家認為,這是由於地球和月球之間長期的引力拉鋸所產生的,月球的自轉逐漸緩慢下來。
在1959年之前,月球背面到底存在什麼,一直是個謎。直到蘇聯的月神3號探測器飛到月球背面,才揭開了神秘的面紗。如今的月球具有兩副神秘的面孔。在月球的背面與朝向地球的一面是截然不同的,比如,月球上一處被稱為「瑪麗亞」的火山岩平原覆蓋了月球大部分區域,但是在背面卻只能看到一小部分。而月球那神秘的背面卻是較高的山脈、懸崖,朝向地球的一面卻是較為低平,這也讓一些UFO研究者認為,陡峭的懸崖下面就是外星人的飛碟基地。據測量,月球背面的海拔高出平均水平1.9公里。
計算機模擬結果顯示,遠古時期地球的另一個小月亮與今天看到的月球相比,差距相當大。科學家認為,目前不能十分肯定今天的月球是在地球與一個火星大小的天體相撞產生的,但是這個觀點影響力是非常大的。從這個點出發,在太陽系的某一個歷史時期,地球與一個巨大天體相撞,產生了大量的碎片物質,這些物質在引力的作用下,逐漸形成了今天的月亮,而還有部分小碎片形成了那個「小月亮」,其只有今天月亮直徑的三分之一。
可以想像一下,地球存在兩個月亮的時期,三者間軌道運動形成一個三角形,並且這個三角形的邊是相等的。而這個小月亮應該存在於一個被稱為拉格郎日點上,也可以稱為特洛伊點。在這個點上,地球引力和月球引力基本上平衡,可以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在地球和月球之間,存在有L4和L5兩個平衡點。
根據研究人員計算,這第二個月亮在一個拉格郎日點上存在了大約數千萬年,而這個點為什麼會出現不穩定的情況呢。這是因為,一旦大月亮的軌道離地球足夠的遠,這個點就會變得不穩定。這種不穩定導致了小月亮最終撞上大月亮。當然,這種級別的碰撞速度還是相對較為「緩慢」的,速度大概在7200到1.8萬公里/小時之間,在大月亮表面上形成的大量的物質飛濺,覆蓋了數十英里厚的塵埃層。
據位於聖克魯斯的美國加州大學行星科學家埃里克(Erik Asphaug,)介紹:目前我們對這個小月亮的推測是十分符合邏輯的,其形成於一次巨大的撞擊中,並且在一個拉格郎日點上存在下來,時間大約有數千萬年,最後由於軌道穩定性問題導致與大月亮相撞,從而解釋出為什麼月亮一面比另一面顯得更為平坦。
根據這個理論,科學家也需要有證據進行支持。當小月亮撞上大月亮時,大部分的物質會留在其表面上,這些物質將構成了今天月球背面的高地。與此同時,巨大的碰撞還會壓扁位於月球表面之下的一處岩漿海洋,這也是為什麼在月球上檢測到大量的磷、稀土金屬、放射性鉀、鈾、釷如此集中於一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