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俏媽
媽媽們總是這樣,都希望能夠求得「育兒真經」,好讓自己在帶娃的路上少犯一些錯,孩子少遭一些罪。可去哪裡才能求得「真經」呢?有人說「找度娘啊」,也有人說「還是萬能的朋友圈最靠譜」。
毫無疑問,新手媽媽們都喜歡在網絡上扎堆聚在一起交流育兒心得,這本是件挺好的事情,可有時候如果你不注意甄別,也許取得的就不是「真經」了,而是「坑娃經」!
下面這些育兒經曾被無數媽媽們信奉並積極效仿,可真相是:它們都不!靠!譜!
一、孕婦和新生兒都要去胎毒
不少孕媽在孕晚期的時候,都會被長輩們逼著吃各種所謂「去胎毒」的東西,什麼艾葉水煮鵝蛋啊,每天喝綠豆湯啊,竟然還有要喝湯藥的……民間也一直有給新生兒「去胎毒」的習俗,比如出生第一口應該喝黃連水,甚至還有說喝葡萄糖水、薺菜水等各種「神水」的,這樣的事你干過嗎?
真相: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其實都沒有「胎毒」這一說法,讓准媽媽吃寒涼下瀉的東西,很容易導致孕婦拉肚子甚至引發早產。孕婦在孕期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膩辛辣的食物就比啥「靈丹妙藥」都強。新生兒的第一口當然是母乳了,寶寶的腸胃那麼嬌弱,真經不起咱們這麼折騰呢!
二、 坐月子喝米酒能下奶
這個說法算是普及得最廣的了,不少地區都有給產婦喝米酒下奶的習慣,甚至還不讓產婦喝水,渴了 全部用米酒代替。米酒里都有些啥?水、糖分、酒精還有胺基酸等。酒精進入到乳汁後再被寶寶吸吮,你覺得這樣靠譜嗎?
有人說,因為米酒都煮沸了所以酒精都揮發了,事實還真是這樣,但沒了酒精豈不剩下的就只是糖水混合物了?與其這樣大費周章,還不如多喝點水呢,而且還不容易發胖。
真相:沒煮過的米酒中的酒精不但抑制乳汁分泌,還會危害寶寶健康,煮過的米酒除了讓新媽多長肉,還真沒別的特殊功效。母乳媽媽多喝水、喝湯(切忌油膩),讓寶寶勤吸吮才是最有效的下奶良方。
三、寶寶「上火」喝清火寶、奶粉伴侶
寶寶有眼屎是上火嗎?寶寶有口氣是不是上火?孩子便秘了該不會是上火了吧……啥叫「上火」?寶寶出生後由於一些生理原因或喂養不當,可能會出現脹氣、放屁、排便費勁、便秘、舌苔白厚、長濕疹、眼屎等等問題,這些很多時候並不是「上火」導致的。
媽媽們怕孩子「上火」,於是商家們來幫忙了,各種宣稱能「去火」的輔助食品出來了。什麼上火就喝「清火寶」,寶寶喝奶粉易上火不消化要在奶粉里加「奶粉伴侶」,這些其實都不靠譜。
真相:母乳是嬰兒最好的食物,在不能母乳喂養的情況下,配方奶粉可以滿足嬰兒6個月前的所有營養需求。各種針對配方奶粉的奶粉伴侶,其成分只會加重孩子的腎臟負擔,可謂是因小失大。
四、給寶寶吃肉鬆
想當初給寶寶添加輔食的時候,家人就在超市買了一大包所謂「嬰幼兒肉鬆」,我先嘗了下,那個味道可不是一般的「重」啊!先不說這肉鬆原料是否新鮮可靠,但鮮肉製作成肉鬆後,營養不僅大大降低,而且還在製作過程中添加了大量的添加劑,你真的覺得這比鮮肉更適合寶寶嗎?
真相:不管是豬肉鬆還是牛肉鬆、魚肉鬆,不僅營養低而且質量無法保證,不如給孩子多吃點鮮肉、鮮魚,這才最靠譜!
五、寶寶喝米湯營養好
之前就曾遇到過一個媽媽,寶寶快7個月了,添加輔食後不但不長體重,反而還越來越瘦。了解情況後才知道,家人因為擔心寶寶吃別的消化不好,所以輔食一直是以喝米湯為主。不少家長尤其是老人都覺得米湯營養很豐富,甚至比米粉、配方奶更好,其實這種認識是很片面。
真相:寶寶開始添加輔食後首選含鐵米粉,米粥、米粉、配方奶的營養都比米湯更豐富。
六、小寶寶睡防側睡枕或定型枕防偏頭
不少准媽媽早早地就給即將出生的寶寶準備了好幾個枕頭,比如防側睡枕、定型枕、決明子枕等等。俏媽去某寶逛了下,發現這類新生兒枕頭賣的還挺火。比如防側睡枕,它是用固定在枕頭兩側的填充物來促使寶寶一直保持仰臥的睡覺姿勢,以此預防偏頭。
但是,防側睡枕很容易給寶寶造成危險,當寶寶不小心轉成側臥或者俯臥姿勢後,就極有可能發生窒息。還有,在給寶寶用這種枕頭的時候咱們考慮過孩子的感受麼?被這樣固定住失去「自由」,真的對孩子好嗎?
真相:寶寶在頭頸還無法豎立之前是不需要睡枕頭的。導致偏頭的最主要原因是斜頸,定型枕對治療斜頸並無多少作用。如果寶寶出生後頭型不對稱,不如調整孩子的睡覺姿勢來改善和預防。
七、小孩子要多吃雞蛋
「乖,早餐不吃,雞蛋得吃」、「蛋白不吃,蛋黃得吃」、「小孩子多吃雞蛋才能身體好」……,類似於這樣的話,是不是聽著很耳熟?雞蛋不貴,但卻是寶。
雞蛋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胺基酸以及各種微營養素,能滿足孩子身體發育的多種營養需要。誰家要是有小寶寶,家人總是費盡心思買來一大堆的土雞蛋給孩子吃。
但是,雞蛋也並非是吃得越多越好的。孩子吃太多的雞蛋不僅容易消化不良,加重腸胃負擔,而且還會增加過敏的風險。
真相:寶寶吃雞蛋一定要適時、適量。一般建議孩子8個月大後再添加蛋黃,1歲內儘量不吃蛋白;1歲以內建議每天最多吃一個蛋黃;1歲以後,普通大小的雞蛋一般1-1.5個就可以了;易過敏或者肥胖的寶寶更要少吃甚至停吃雞蛋。
八、寶寶發燒用退熱貼
退熱貼似乎早已成了不少家庭常見的藥箱必備品,寶寶發燒了不管三七二一先貼上一片降降溫。這玩意兒真的能退熱嗎?
不少兒科專家和醫生都曾指出,退熱貼對寶寶發燒並無多少作用,充其量也就是讓媽媽們安心一點罷了。而且我還遇到過好幾個因為貼了退熱貼額頭長滿一片紅疹子的寶寶,有些退熱貼不僅氣味重,成分也不明,我曾經試著自己貼上一片,真沒覺得有啥舒服的感覺,反倒被那氣味熏得直噁心。
真相:寶寶發燒後體溫如果低於38.5℃,可以採取溫水擦浴或者洗浴的方法進行物理降溫;體溫超過38.5℃,服用退熱藥才是降溫的最好辦法。
九、寶寶要多補鈣、鋅、DHA等
「寶寶睡覺愛搖頭是不是缺鈣」,「寶寶八個月了還沒長牙,是缺鈣嗎」,「孩子半夜哭鬧、睡眠不好這是缺鈣嗎」……不僅如此,寶寶睡覺愛出汗、枕禿、走路晚等等現象都讓媽媽們再次懷疑孩子是不是「缺鈣」了。
上面這些問題其實都和缺鈣沒多大關係,有些是嬰幼兒特殊生理現象,有些完全是其它原因所致,咱能別啥事都扯到「鈣」上面好麼?除了補鈣,媽媽們還熱衷給孩子補鋅、補DHA等,這些東西真的需要給寶寶補嗎?只能說商家的宣傳太深入人心了。
真相:母乳喂養的寶寶出生滿2周開始,每天只需額外補充400IU的維生素D就可以了;喝配方奶的寶寶在添加輔食前不需要額外補充任何營養素。寶寶4-6個月大後,只需開始添加含鐵豐富的輔食(含鐵米粉、肉類、綠色蔬菜等)就能保證寶寶的身體發育需要了。沒有特殊原因,只要做到合理飲食,孩子是不需要額外補鈣、鋅、DHA的。
十、喝奶粉的寶寶一定要喝水
似乎這已經成了不少人的共識,「喝奶粉容易上火」。所以,年輕爸媽們為了防止寶寶喝配方奶後「上火」,每次都要額外再給寶寶喂一些水,有時候孩子不愛喝,媽媽們還得想盡辦法喂進去。
知道寶寶為什麼不愛喝水嗎?大部分情況下是因為他壓根不缺水!不渴的時候誰愛喝水呢?
真相:配方奶並不會導致「上火」。而且6個月內的寶寶不管是喝母乳還是喝奶粉,只要奶量正常都是不需要額外補水的,因為母乳或配方奶中大部分成分都是水,已經足夠滿足孩子的需要了,額外補充只會加重腎臟負擔。
俏媽說:
新手媽媽們在帶娃的路上難免會一不小心辦了「坑娃」的事兒,這其實也沒啥,哪個媽不是一路跌跌撞撞摸爬滾打過來的呢?
帶娃雖然要講究科學,但有時候也不能純粹「照書」養孩子。理論結合實際才是硬道理哦!個人覺得,一次兩次的「違規操作」還不至於造成多大傷害,只要別干出一些極端低智商的傻事就行了。
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