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下午,一場龍捲風襲擊了江蘇鹽城,截止現在(24日12點)已經有78人遇難,800多人受傷。為受難者祈福的同時,更多人在質疑為什麼沒有事先預警,為什麼未能很好的防護。
而龍捲風預測其實一直是氣象學的一大難題。在龍捲風高發的美國,有數千乃至上萬的人,為了收集龍捲風的數據,分析它的行走模式,每個夏季都奔走在追逐龍捲風的路上。
我們一般把他們稱為:追風者(Storm Chasers)。
而其中最早最出名的追風者,就是蒂姆·薩馬拉斯(Tim Samaras)。
讓我們從頭說起。
1957年11月12日,薩馬拉斯出生於科羅拉多州萊克伍德市。這個地區一面是落基山脈,一面是廣闊的平原。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一路北上,在春夏季形成強對流,往往形成龍捲風,每年都會造成房屋傾塌和人員傷亡。
但薩馬拉斯並不很畏懼。
6歲時,他看了電影《綠野仙蹤》。在電影里,主人公被龍捲風吹起帶到了另一個國度,這個場景給年幼的薩馬拉斯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自此他開始著迷於龍捲風——這種天地間最為嚴酷的氣象災害。成為著名的追風人後,他回憶說:「看完電影後,我被迷住了。我告訴自己,明天就要去看龍捲風。」
同時,他在機械方面也展現出了自己超強的天賦。
12歲時,他就已經成為一名無線電操作愛好者,並且能利用舊電視獨立製作信號發射器。
16歲的時候,他成了一個無線電技術員。17歲還在上高中的時候,則是一個維修工廠的頭。
20歲的時候,他得到了五角大樓的通行證,負責武器系統的建立與測試。
因為天資太強,在從高中輟學後,一份簡歷都沒有的情況下,他成為了丹佛大學研究生院的座上賓。他還辦過一個針對無線電愛好者的特別課程——在當時的美國,水平之高無人能出其右。在朋友看來,如果聰明絕頂的他把畢生所學用來開發汽車或者研究武器的話,早就變成土豪了。
但他並沒有。
事實上,他過得很拮据。
他20歲開始追逐龍捲風,立志投身科研後,研究天氣難以爭取到資金支持。薩馬拉斯靠著非常有限的政府和媒體資助才勉強得以謀生,大部分時間都不得不節衣縮食。
因為沒錢,買不起高昂的儀器和設備,他自己動手製作、設計儀器以便省錢。在他所有的裝備中,除了超高速相機外,都是他自己設計和製造的。
而追逐龍捲風這件事,本身就意味著危險。
在上個世紀,人們還對龍捲風的形成機制以及路線預測毫無經驗。追風,意味著要靠自己的氣象知識和經驗判斷龍捲風路徑的變化。一旦出錯,就有性命之憂。
外出追風的時候,駕車與龍捲風在大平原上生死競速,三四天的時間內時刻警覺,睡眠不足和缺少淋浴是家常便飯,但是他一往無前。他說追逐龍捲風:「並非為了刺激,僅僅是為了科學。」
從20歲開始,每年的春夏季節,薩馬拉斯都在大平原上度過,僅僅依靠氣象雲圖和自己的經驗避開或者追蹤龍捲風。但他依靠自己的智慧,一次又一次化險為夷。
《國家地理》跟拍薩馬拉斯12年之久的攝影師卡斯滕·彼得說:「他非常冷靜,在性命攸關的時刻,從來沒有犯過錯誤,或者有什麼驚慌失措的表現。他能夠細緻考慮周邊情況並作出決策。」
20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國家強風暴實驗室一直在嘗試將「龍捲風氣象台」放飛到龍捲風中。通過成千上萬的小探測器,收集風暴中心的資料,但是嘗試了好幾年,始終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2003年,薩馬拉斯在追逐南達科州曼徹斯特龍捲風時,憑藉經驗預測了龍捲風可能經過的路徑,先開車前往龍捲風前方,然後把自己做的探測器展開在地上,探測龍捲風的行進方向和破壞力。
接著就是與時間賽跑。
他開車逃離龍捲風前進路徑,並最終成功逃脫。82秒後,龍捲風中心通過了探測器。探測器測出了龍捲風內氣壓下降的最快速度(1分鐘內下降100百帕)以及龍捲風內部氣壓最低值(850百帕),這是人類測量到的龍捲風內部氣壓最低值。
這些一手數據有助於科學家理解龍捲風的動力學原理以及龍捲風的形成方式。通過這些數據,氣象學家可以作出更精確的預報,給公眾更及時的警報。
而在多年實地追蹤龍捲風的工作中,他帶著儀器,置身於龍捲風中心,測量壓力、風速以及其他大量一手數據。如果沒有他深入險境得到的這些一手資料,對龍捲風的研究絕對無法推進到今天的地步。
他觀察龍捲風的方向,傾聽龍捲風的動靜,嗅聞龍捲風的氣味。他畢生所熱愛的事業,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他在接受美國《國家地理》的採訪時說,龍捲風有時聞上去就像剛切割的新鮮青草;如果龍捲風毀壞了一座房屋後,空氣聞起來就像煤氣;有時候會在龍捲風現場聞到泥土新鮮氣息,好比開著一台推土機碾過田野。
龍捲風的聲音也經常發生變化——如果它襲擊了空曠地帶,聽上去就像瀑布轟鳴;如果它不幸出現在人口稠密的地方,聽上去更像是打雷。
他有深愛並且相伴一生的妻子,有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兒子保羅從小受他的影響,成為了一個非常出色的攝影師,也一直跟隨著父親外出追風。
父子二人一起在大平原上馳騁追風的情景,想想就熱血。
但是2013年的那場龍捲風改變了這一切。
2013年5月底,薩馬拉斯團隊到俄克拉荷馬州進行當年的第5次外出追風。就在這一次,他們在接近龍捲風後,風暴突然出乎意料地轉向。薩馬拉斯被風捲起甩出800米遠,當場死亡,兒子保羅和助手卡爾也不幸身故。
兒子保羅(左,24歲)和助手卡爾(右手,45歲)
在他離開的地方,有一個小小的紀念碑。
而他遇難前的一小段視頻資料也被保留了下來,這是一個追風者的最後時刻。為風暴而生,為風暴而死,向著龍捲風而去的時候,他是那麼平靜。
我們無法推測,被龍捲風帶走的那一刻,他是不是感到了面臨死亡的恐懼,也無法知曉他是在狂風之中直接窒息,還是被摔下後才痛苦的死去。
我們只知道,他為追逐龍捲風這個事業奉獻了包括生命在內的一切。
而因為薩馬拉斯多年來的精確測量以及許許多多氣象科學家的貢獻,我們終於得以知道龍捲風的大致形成原理。
我們知道龍捲風多發生在高溫高濕的不穩定高對流氣團中,常常雷暴的副產物,尤以下午至傍晚最為多見。
我們知道龍捲風雖然不能預測,但能通過氣象雲圖中單體對流的強度依然能在災難發生前大致預判情況。
這次的江蘇鹽城龍捲風,本質上是因為副熱帶高壓進一步北抬,東北地區有冷渦活動。蘇北(鹽城)位於高空槽前,急流入口南側,當地有個弱的冷中心,加上梅雨鋒的影響,形成了強對流,單體活動劇烈。
在事發前已經有氣象愛好者通過分析雲圖提出了發生龍捲風的可能。
而在薩馬拉斯的故鄉,龍捲風高發地美國,龍捲風預警大概能提前平均8-10分鐘,也就是在龍捲風快形成或剛形成時,根據地形情況,結合預報員的經驗來判斷其影響範圍和移動路徑,發出警報。
而這些數據和經驗,都凝聚著以薩馬拉斯為首的追風者們和氣象學家們的不懈努力。
為了能讓我們免於天災之苦,他曾經傾其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