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稱安倍經濟學已經失敗 投資者別再押注日本
資料圖:安倍晉三(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 )
參考消息網 6月29日報道 外媒稱,對許多國家的央行人員來說,過去幾周並不愉快——並且沒有比不幸的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更不愉快的了。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6月29日報道,這是因為,他所威脅的將利率推入更深的負值區間和買入更多資產,並未像他設想的那樣,對壓低日元匯率起到任何作用。而英國脫歐則是個新的不利因素。24日,英國脫歐的消息曾使日元升至短暫突破1美元兌100日元大關。
報道稱,隨著日元進一步升值,安倍經濟學(Abenomics)以及日本央行政策想要收到的效果將會出現逆轉。諷刺的是,這些政策的用意原本不是為了改變傳統的日本而是為了復活它,結果卻可能會傷害它——而這種傷害可能是不可修復的。
安倍經濟學從來就與真正的改革無關。相反,它的目的只是讓日元貶值,削弱韓國和中國等競爭對手的優勢,讓日本企業更容易將其汽車和其他製造品出口至全球其他地區。
報道稱,這就是為什麼安倍經濟學所謂的重啟,除了呼籲少數外國護士在小心劃定的地區照看其老齡化的人口以外,甚至都沒有提及移民方面的舉措。移民可以抵消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減少導致的生產率下滑,這正是其鄰國韓國一直在竭盡全力鼓勵移民的原因。
摩根大通駐東京的正道安達(Masamichi Adachi)指出:「一億總活躍國民計劃這個名字本身,就暗示日本不會依賴外來移民。」
報道稱,由於過去三年的企業利潤完全是貨幣折算收益,如今這些利潤也將出現逆轉,並拖累相應的工業股票。
由於股價下滑,今年6月日本家庭金融資產出現了2010年以來的首次下滑。(不過,由於逾半數家庭資產仍然是現金或存款,這一下滑的幅度很小。)
調查顯示,計劃開展投資的企業未能付諸行動:資本支出的最佳替代指標核心機械訂單在今年4月同比下滑8.2%,而5月份日本出口也出現了下滑,貿易順差環比降低32%。
此外,對許多大投資者來說,還可能出現更糟糕的情況。它們此前被日本央行推向了海外。然而,在這個一直以規避風險為主的世界,隨著日元的升值,它們以外幣持有的資產將出現巨額虧損——尤其是根據摩根大通的數據,它們的敞口中只有一小部分得到對沖。
報道稱,現在不是重啟安倍經濟學的時候,而是把它替換掉的時候。投資者不應該再把賭注押在日本身上。
【延伸閱讀】日媒:「安倍經濟學」透支未來有風險
參考消息網 6月13日報道 日本《朝日新聞》6月12日刊登題為《透支型經濟將帶來危險》一文。文章稱,安倍經濟學將快速向前推進還是發生後退?決定延遲提高消費稅的安倍首相把上述問題作為參議院選舉的爭論點,呼籲民眾給予支持。安倍提出「要把安倍經濟學馬力開到最大」。這對日本未來是一個好的選擇嗎?
總而言之,安倍經濟學是一種「透支型」經濟政策,通過空前規模的貨幣寬鬆措施來刺激消費和投資,利用財政來提振需求。這即便有強心針的效果,卻不能激發新需求進而使經濟更加強勁。就是說,它預支了未來的需求。
「透支未來」在經濟向好的時候不會引發問題。不過,在人口減少的社會和經濟低速增長的時期,情況又當別論。如果透支,將來的經濟活力很可能喪失。
現在需要做的不是加快推進安倍經濟學,而是加以改變。嚴重的財政問題和失常的貨幣政策,如果不儘早使其步入正軌,民眾將來不得不承受更大的負擔。
如何從政治上開闢現實性道路?這正是參議院選舉應該直面的課題。
三年半前啟動的第二屆安倍政府,提出了安倍經濟學的「三支箭」政策:大膽的貨幣寬鬆政策、靈活的財政刺激措施、經濟增長戰略。但這「三支箭」並非一開始就全部射出。在政府啟動前的大選中,安倍強調的是旨在強國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為實現這一目標,「而讓日本銀行開動印鈔機大肆印鈔」。
接著用第一支箭支持第二支箭,即讓日本銀行使用財政資金。第三支箭的增長戰略則與歷屆政府的政策異曲同工,實際上是後來再添加的。
依賴日本銀行的情況愈演愈烈。在安倍起用的黑田東彥行長領導下,日本銀行採取了空前的貨幣寬鬆政策,把長期利率降低至歷史低位,實行負利率。日本銀行大量購買國債,支持政府借貸。
日本的財政中,存在超過1000萬億日元的負債,是已開發國家中情況最嚴重的。日本政府本來會為償還貸款和支付利息而一籌莫展,但在日本銀行的支持下,利息負擔變小,還輕鬆得到了新的貸款。
文章稱,問題在於,這種財政運作明明不可能一直持續下去,但財政狀況就是在這種運作下形成了。
在自民黨有關參議院選舉的承諾中,安倍首相自我表揚說,「雖然還在實施當中,但安倍經濟學已經產生了成果」。
第二屆政府開始運作後,日元貶值,股價上漲,以出口產業為中心,許多企業的業績好轉。正趕上與美歐經濟恢復期相重合,安倍經濟學確實也得到了助力。
但是,最為關鍵的日本實際經濟增長率仍然停留在極低水平。安倍經濟學將讓人們產生通脹預期,形成物價、工資上升的良性循環——政府描繪的這一藍圖並沒有實現。
現在的日本存在種種問題,非正式雇用增多,收入差距拉大,將來的社會保障令人不安。這些問題得不到解決,經濟就不會好轉。而解決這些問題的財源,必須通過財政健全化才能獲得。
文章稱,日本政府與日本銀行如此揮霍日本國債和日元,說不定有一天,日本國債和日元就會暴跌。現在專家都無法預測將來會有什麼麻煩出現。
三菱東京日聯銀行宣布,打算放棄持續購買國債的資格。在負利率下,不斷持有國債將成為負擔,而且國債行情還有可能暴跌。可以認為,該銀行的舉措是基於上述考慮。這提醒人們,那種認為購買國債的是國內投資者、不會有危險的看法是多麼站不住腳。
文章稱,安倍經濟學靠「透支」明天贏得的「時間」,本來應該被用於增稅、實施社會保障改革、重返可持續財政。日本政府不僅白白浪費了時間,還進一步扭曲了財政規律。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就是一再延期提高消費稅。
增稅、控制和削減歲入確實是不受歡迎的政策。但是,讓子孫後代繼承健全的財政,不正是所有國會議員肩負的工作嗎?在參議院選舉戰中,朝野黨派都主張延期或放棄提高消費稅,這是極其令人遺憾的。安倍政府責任非常重大。提前耗費掉子孫後代的財富是絕對不會被允許的。
【延伸閱讀】世行下調全球經濟增長預期 質疑「安倍經濟學」無用
參考消息網 6月8日報道 日媒稱, 世界銀行7日發布數據稱,預計全球2016年實際經濟增長率與去年持平,僅為2.4%。該數字與1月的預期相比下調了0.5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全球性貿易低迷和投資減少。有關日本,世行對安倍政府經濟刺激政策「安倍經濟學」的效果提出質疑。
據共同社6月7日報道, 世行將2017年經濟增長率預期也下調0.3個百分點至2.8%,預計全球經濟自2011年起連續七年處於經濟增速低於3%的危險區域。世行加強警惕,稱「經濟進一步下行的風險比1月時更為明顯」。
世行預計日本2016年和2017年經濟增長率均為0.5%。世行方面基於日元升值導致出口低迷和熊本地震的影響斤進行了下調,但消費稅增稅推遲施行一事並未反映其中。
同時指出,雖然日本央行1月決定實行負利率政策,但日元匯率仍急速走高,物價漲幅也仍處於低迷狀態。世行稱,對大膽推行量化寬鬆政策的「安倍經濟學的有效性提出質疑」。
受一季度經濟增速放緩拖累,世行還將美國2016年經濟增長率大幅下調至1.9%,但預測2017年將恢復至2%以上。世行預測歐元區2016年和2017年均將保證1.6%的增長率。
世行維持對中國的經濟增長率預期,2016年和2017年分別為6.7%和6.5%。但對失業率上升和政治混亂持續的巴西,世行則大幅下調預期數據,預計2017年仍維持負增長。
資料圖:安倍經濟學
下一頁:「安倍經濟學失敗」 安倍內閣遭遇不信任案
【延伸閱讀】「安倍經濟學失敗」 安倍內閣遭遇不信任案
安倍
日本4個在野黨5月31日聯合向議會眾院提交針對安倍內閣的不信任決議案,以「安倍經濟學失敗」為由,要求安倍下台。
專家解讀,由於執政黨占據議會多數席位,這一不信任案獲得通過可能性不大。在野黨這一舉措更多意在挑起輿論對安倍內閣的不滿,著眼於即將舉行的參議院選舉。
【不滿「安倍經濟學」】
這項不信任案由日本最大在野黨民進黨聯合日本共產黨、社會民主黨和生活黨聯合提交眾議院,作為對安倍即將宣布再次推遲增稅計劃的回應。
決議案提出,安倍內閣再次推遲實施增稅計劃,標誌著「安倍經濟學」財政政策的失敗。安倍內閣「對經濟政策錯誤負有嚴重責任,不再有資格執政」。
據共同社報道,安倍預計6月1日宣布把上調消費稅率的計劃再推遲兩年半。
外交學院外交系副教授牛仲君告訴新華社記者,安倍所屬自民黨先前一度要求增稅,而安倍上台後兩次推遲增稅計劃,「有打臉和食言的意味」。
牛仲君說,這項增稅計劃在日本的影響「不僅限於普通民眾的生活」,也關係到政府執政成果、各黨派角力等方面。從經濟角度來說,「稅收不增加將導致日本財政赤字進一步提高,以大規模投入為特點的『安倍經濟學』也可能難以為繼」。
安倍2012年上台以來力推「安倍經濟學」,但這一政策對日本經濟的推動作用至今飽受質疑。決議案指出,「安倍經濟學的失敗使日本承受社會不平等和貧困擴大的重壓」。
在野黨還質疑,安倍在七國集團伊勢志摩峰會上關於世界經濟形勢「類似2008年金融危機前夕」的發言意在為自身經濟政策失敗「開脫」。按照民進黨代理代表長妻昭30日的說法,安倍內閣「把『安倍經濟學』的成效歸功於首相,失敗了便歸罪全球經濟局勢」。
決議案還提及安倍內閣強推新安保法、前經濟大臣甘利明受賄醜聞,以及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談判過程信息不公開等引發在野黨不滿的問題。
【著眼參議院選舉】
這份內閣不信任決議案定於當晚在眾議院全體會議上進行表決。如果決議案獲得通過,首相須在10天內解散眾議院或內閣總辭職。
不過,由於自民黨和公明黨組成的執政聯盟目前掌握眾議院三分之二以上議席,這一決議案獲得通過的可能性不大。
牛仲君說,鑒於執政聯盟在議席數上的優勢,在野黨這一舉措主要目的在於「向安倍內閣施加壓力」,實質上著眼的是定於今年夏季舉行的參議院選舉。「在參院選舉前,通過提出不信任案,在野黨向民眾表現對安倍內閣的不滿和對『安倍經濟學』的不信任,為自身『刷存在感』。」
對外經貿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王海濱認為,在野黨提交不信任案更多是製造「輿論壓力」,以便在參議院選舉中提升選情,拿下更多席位,「達到在參議院制衡執政黨的目標」。
共同社預計,即將舉行的參議院選舉中,民眾對「安倍經濟學」的評價將成為主要競選議題之一。
執政黨這邊,自民黨副總裁高村正彥31日在一次黨內會議上表達了「低調投票否決(這一不信任案),立即著手準備奪取參議院選舉勝利」的意願。(郜婕)(專特稿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