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連英國脫歐都不怕 但竟然害怕這個!?

@ 2016-06-29

中國連英國脫歐都不怕 但竟然害怕這個!?

6月24日,英國確定脫離歐盟,金融市場迎來巨震。儘管脫歐公投結果對全球金融市場影響很大,但是全球股市重挫預估僅是「一日效應」,當日全世界的股市都出現了大幅下滑,但中國的A股依然故我,閒庭信步,似乎完全沒有受到脫歐的影響。但是,在今年11月,中國可能接受一個巨大的考驗。今年11月的美國大選,不管是特朗普還是希拉蕊當選,對中國來說危機才剛剛開始。

美國大選影響中美關係

中國經濟已經深刻融入全球經濟之中,歐、美等經濟體的政治經濟變動往往會對中國的對外經濟產生顯著影響。例如當下的美國大選,英國脫歐等事件,都或多或少對中國有所影響。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現仍處在艱難的「進行時」中,在外貿、資本流動和匯率政策等方面,也仍然承壓。人們習慣用「好不到哪裡,但也壞不到哪裡」來形容中美關係的定勢。目前美國大選透露出的保守右傾和孤立主義的傾向,會對美中經濟關係產生怎樣的影響?

其實,不管是哪位候選人當選,遇到的首要問題都是如何重振美國經濟。儘管今年美國經濟走勢較好,但仍面臨增速低迷、勞動參與率較低等問題,並未真正復甦。因此美國與中國的貿易將會成為新總統施政的一個重點。

從目前情況來看,TPP能夠順利通過的機率只有50%左右。

如果特朗普當選,TPP可能從此夭折;

如果希拉蕊當選,她會推動TPP通過。

但由於美國大選之後,政策的變化以及各種不確定性的增加,會使得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並可能進一步影響到匯率波動。總體上看,全球化正在退潮。WTO談判步履維艱,區域性自由貿易協定也會出現頓挫,單邊貿易政策會更為常見。這對中國這樣的貿易大國會帶來負面影響,中國的出口有可能遇到更多的貿易保護政策。

中美貿易永遠是焦點

匯率問題一貫是較為敏感的政治話題。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中國出口的收入彈性大於價格彈性,這意味著影響中國出口的主要是國外的收入增加程度以及購買中國產品的意願程度,而由匯率影響的價格競爭力是相對次要的因素。

美國對人民幣匯率的態度處於一種兩難:既要求人民幣更加市場化,又不願讓人民幣大幅貶值。或許,未來的全球貨幣體系將逐漸向一種更為穩定的匯率安排轉變,但這需要重大的改革。

中美關係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我們可能需要準備好應對中美經濟關係的局部惡化。

如果希拉蕊當選,安全問題會在中美關係中變得更加突出;

如果特朗普當選,貿易問題很可能會成為矛盾焦點。

特朗普當選之後最大的風險在於,美國的政策會變得更加不確定,而這種不確定易於引發誤讀和衝突。中美之間的互信程度正在下降。處理中美關係應該更多地採用危機管理的思路,放過小的摩擦,集中防範重大的潛在衝突,增加雙方行為的可預測性,並對雙方利益、立場的分歧有更為客觀、清醒的認識。

中美貿易是否真的讓美國利益受損? 經濟學家怎麼說

在這些反自由貿易的輿論中,中國總是免不了中槍。自2000年以來中國便是美國最大的貿易逆差來源國。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美國每年自中國進口的產品總價值也從第四位逐步升至第一位。除此之外,眾所周知許多跨國公司為了追求更低廉的勞動成本,將勞動密集的工序從美國轉移到中國,尤其是紡織業和電子產品加工。中美貿易自然成為了美國貿易政策的焦點。

美國經濟學家卻不同意「中美貿易是否讓美國利益受損」的論斷。他們多數認為自由貿易不僅提高了世界經濟的運作效率,對各個參與國也是有利的。據經濟學家Robert Lawrence和Lawrence Edwards估算,直至2008年,中美貿易為美國消費者平均每年節省了250美元的開銷。因為中國進口的產品占低收入消費者日常消費的比例更高,所以他們也相對更加受益。

美國進口了中國製造 也進口了「藍領的憤怒」

美國藍領的憤怒並不是毫無由來。著名勞動經濟學家Autor,Dorn和Hanson的實證研究指出,儘管價廉物美的中國產品讓全體美國消費者受惠,但中國進口的衝擊卻集中於少數本地製造業面臨直接競爭的地區。但研究者發現,受衝擊地區的失業率顯著地增高,相應行業的工人收入顯著地減少。尤其是收入和教育水平較低的工人,中國商品所帶來的開支節減遠不足以解決他們的經濟困境。這樣的不均等衝擊一定程度上為全球化中藍領的困頓和憤懣提供了事實依據。

而這些「憤怒藍領」群體的擴大也逐漸影響了美國政壇,部分推動了兩黨政治極化,出現所謂的「否決政治」、「華府僵局」等問題,並為特朗普和桑德斯這樣的反建制派湧現準備了舞台。某種程度上來說,美國不僅從中國進口大量商品,還進口了「政治極化」這一問題。

不論今年11月大選的結果如何,中美關係都將接受真正的考驗。這一考驗或許是來自她,或許是來自他。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這絕對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