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低儲蓄率是一個謎,熱衷於消費。不存錢哪來錢買房子呢?美國的年輕人一般不太願意買房,而更青睞於租房,又不存錢又愛租房,跟中國截然相反,讓我們來看看這是為什麼?
美國人為什麼愛租房?
自經濟大蕭條以後,美國人就傾向於租屋,而非買房,2015年舊金山的置業率目前只有63.7%,快接近 48年來的新低!主要是因為:
1.美國人對於租房還是買房居住,向來是十分務實與理性的,美國人流動性比較強,沒有故鄉的概念,也不存在著葉落歸根的想法,租房子,隨租隨走,方便快捷。。美國的城市之間在教育、醫療、環境以及居住方面的差距很小,美國人就業,基本上是全國跑透透,如果選擇租房,移動起來更方便,不需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去賣房,當然也不需要交1%至2%的房地產稅。
2.美國的房屋租賃市場非常發達,提供的各項服務也十分到位,租房居住與購房居住在舒適性和方便性方面沒有較大的差異,由於美國住商分離,租房的地方往往是居於市中心或較熱鬧的地方,食衣住行較方便;而住宅區多半位於郊區或小鎮,無論是購物或看病,都必須開車前往。當然,這些對年輕人來說,根本沒有辦法負擔。
3.美國人婚前同居和離婚現象十分普遍,租房居住在財產分割方面更為容易,有一些老年人為了生活的更好一些,把原來居住的別墅賣掉,去租房住。
4.美國租屋和買房享有的權益,是一樣的。如果想要就近入學好學區,只要在該區租屋就可以,而且法規上也非常保障租屋者的權益,不必擔心有太多變數。
那麼美國人為什麼又熱愛消費,不存錢呢?
相較於台灣,美國的低儲蓄率可以說是一個謎,從1980年開始,美國的儲蓄率就低於20%,在2010年甚至只有10%,而同時期,中國大陸卻超過50%。而中新社最近則報導指出,一旦發生緊急狀況,美國有2/3的人拿不出1千美元應急。除此之外,有更多的美國人更喜愛選擇租屋,根據美國媒體調查,有超過三分之一的美國人更願意租房。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美國人雖然人均 GDP 都很高,但儲蓄率卻顯著低於法德瑞等國家,更遠低於日本、新加坡等國家。曾有說法認為,美國有良好的社會福利制度,滿足溫飽很容易,有些人甚至靠著失業救濟金就能過活,不過,事實上,美國的社會福利不一定好於日本和新加坡,和歐洲許多國家相比,差得非常多。真正的原因很複雜,不過可以有以下原因:
(1)鼓勵消費,拉動內需,所以大多數地已開發國家都面臨著儲蓄不足的情況,他們的經濟學家相信技術的更新變化是決定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實際上美國曾經多次出台有利於促進儲蓄增長的政策,但是很難起到實際作用,這與人民的生活習慣和歷史傳承有關。
(2) 美國人不愛存錢的原因,就是他們豐厚的福利保障,美國有很多失業的黑人,完全只靠政府救濟生活,這已經成為了美國政府長期飽受爭議的詬病。經濟發達。不存錢的另一個原因是,滿足溫飽實在是太容易的事情。社會穩定。美國社會從經濟、社會結構、政治體制上幾十年沒有大的變動了,工作穩定、保險體系、文化傳統,也是不存錢的原因。
(3) 美國人借錢很容易:碰不到流動性約束,因此也沒有對較短期的未來進行預防性儲蓄的動機。
(4) 美國人沒有為老年時期存錢的動機:一方面是因為高額遺產稅讓他們沒必要留錢給子女;另一方面,隨著美國年輕人的政治參與率下降,政客更加傾向於討好老年人,因此整個社會的財富總體在通過醫保、養老保險等方式,從年輕人向老年人轉移,於是老年人的消費傾向近來也節節升高。那麼,年輕的工作人口就更加沒必要存錢了,既然年老後政府會從更年輕的一代那裡收稅交給自己花,自己又何必存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