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人類千古謎題: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 2016-06-28

人類自從有語言以來,就開始了「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爭執。

幾千年過去了,這個謎題從市井小民的街頭巷尾一路攀延至擁有眾多金頭腦的研究機構,而最後破解這個千古謎題的正是這些精光靈光的科學家。

根據英國媒體報導,最近在英國的科學家們利用現代的電腦科技技術,終於找出這個謎題的答案。

先有雞,後有蛋。

科學家們發現,蛋殼的構成仰賴一種僅能在雞的卵巢中找到的蛋白質,也就是說,必須先有雞,蛋才可能存在。

這個被稱為ovocledidin-17(OC-17)的蛋白質是作為加速蛋殼發展的催化劑,硬殼保護蛋黃與蛋白,讓雞胚胎得以發育。科學家現在相信,在雞蛋能夠形成前,必須先有OC-17,而OC-17隻能在雞的卵巢中發現。

《每日郵報》報導說,英國雪菲爾與華威大學利用超級電腦放大了一枚雞蛋的構造,結果發現OC-17在啟動結晶化上至為關鍵,而結晶化是蛋殼形成的初步階段,OC-17將碳酸鈣轉化為方解石晶體,而該晶體構成了蛋殼。

方解石晶體可在許多骨骼與貝殼內發現,然而雞形成方解石晶體的速度較其他物種快速,每二十四小時形成六克的殼。

有趣的是在此之前科學家們偏信是先有蛋,再有雞。

因為大多數的學者是從「演化論」的角度來推斷,他們認為應該是有兩種類似雞的物種雜交,生出的蛋成為史上第一雞,因此是先有蛋,再有雞。

然而現在有科學證據,證明事實上是雞先於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