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決定退歐,在英國下了重注的李嘉誠怎麼樣了?
英國退歐公投在6月24日塵埃落定,引發當天全球股市暴跌,其中,香港恒生指數重挫2.92%,創下1月20日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6月27日,港股市場繼續下行,好在跌幅不斷縮窄,至下午收盤時恆指微跌0.16%,收報20227.3點。
但李嘉誠旗下的長和系股票依然遭遇重挫。6月24日和6月27日兩個交易日,長和(0001.HK)分別下跌5.07%及4.02%,最新收報83.50港元,刷新重組之後的股價新低;長實地產(1113.HK)分別跌去3.21%及1.60%,股價收報46.00港元;長江基建集團(1038.HK)也接連重挫5.48%及4.86%,收報66.50港元,創下10個月以來最低價;電能實業(0006.HK)則在這兩個交易日內分別下行4.76%及2.64%,現報68.15港元。
根據李嘉誠名下長和系重組時公布的股權結構資料顯示,李氏家族及其名下信託直接持有長和、長地30.15%的股份,以及赫斯基29.33%的股份。
按照長和、長地的股價變動情況計算,從6月24日開市,到6月27日收盤,這兩家公司的市值總計縮水403.0億港元,相應的,李氏家族及名下信託所損失的財富就達到121.5億港元。
再加上,多倫多聯交所上市的赫斯基能源(HSE.TO)在6月24日股價下挫了2.96%。也就是說,從英國退歐公投開始以來,短短兩個交易日之內,香港首富李嘉誠的身家已經消失了135.2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15.7億元。
「英鎊對美元每變動1%,長和系的利潤就會在同方向變動0.5%」
據彭博公布的全球富豪資產變動情況,全球400大富豪因為英國退歐公投,在6月24日當天總共損失了1274億美元的財富,其中,李嘉誠的資產縮水了11億美元,其財富全球排名則仍然保持在第24位。
而且,這種縮水狀況短期內可能還不會結束。6月27日,多家國際大行紛紛發表研究報告,下調了對長和系股票的評級或目標價。
花旗把長和的評級從「買入」下調至「中性」,大手筆調低目標價,從124港元跳水到94港元,相當於縮水了24%。該行還預測,英鎊對美元每下跌10%,長江基建和電能實業的2016年凈利潤將分別下降6.7%和5.4%;摩根史坦利對長和的最新目標價為95港元,評價下調至「與大市同步」;里昂和瑞信雙雙下調對長江基建及電能實業的目標價;野村則表示,英鎊對美元每變動1%,長和系的利潤就會在同方向變動0.5%。
6月24日,英鎊對美元下跌8.85%;截至6月27日發稿,英鎊對美元繼續下挫,跌幅逾3%。自1985年以來,英鎊對美元首次跌破1.32。
李嘉誠的英國生意
為什麼英國退歐會對李嘉誠的公司影響這麼大?
翻閱長和系公司的資料就可以發現,儘管李嘉誠在中國香港起家,也在中國內地市場叱吒風雲了多年,但是,長和、長江基建和電能實業的最大收入來源地早已經不再是內地和香港,而是英國。
長和2015年業績報告顯示,公司2015年總收益為3960.87億港元,其中,有46%來自歐洲。年報中明確顯示,歐洲業務中,英國占據了21%的份額,也就是說,2015年度長和在英國獲取的收益額為382.62億港元。
電能實業的2015年年報則顯示,當年股東應占溢利為77.32億港元,其中,63%來自英國,即英國貢獻了48.71億港元。長江基建的2015年收入來源中,英國的占比更大,達到了71%。
李嘉誠進軍英國市場的歷程,可以追溯到2000年,他名下的和黃公司以36億英鎊的巨額代價買下了英國Three電信商的電信運營牌照。
2010年,李嘉誠在英國買買買的步伐明顯加速。當年10月,長江基建與香港電燈聯合收購英國電網,代價為58億英鎊。2011年,李嘉誠又億24億英鎊買下了英國主要的供應水和污水處理公司——Northumbrian自來水公司。2012年,英國管道燃氣業務和英國曼徹斯特機場集團也被李嘉誠收入囊中。2015年,英國Eversholt鐵路集團以10.27億英鎊被長江實業及長江基建聯合收購,同一年,英國第二大移動電信運營商O2 UK出價102.5億英鎊獲得和記黃埔收購;長和與長建聯合收購的Eversholt Rail則是英國三大鐵路車輛租賃公司之一。
有香港媒體統計,李嘉誠對英國的投資總額已經超過4000億港元,產業布局覆蓋英國的電力、煤氣、通信、用水、港口、能源、機場等多個領域。目前,英國天然氣的30%市場、電力分銷的25%市場和供水的約5%市場,都在李嘉誠的控制之下。難怪有人說,李嘉誠已經買下了半個英國。
首富發聲:退歐並非末日
3月17日,李嘉誠在出席業績新聞發布會上曾表示,一旦英國退歐,他一定會收縮在英國的投資規模。
6月21日,在英國退歐公投之前,李嘉誠非常罕見地接受了媒體採訪,明確指出:「我不希望英國退歐。」他在採訪中表示,英國退歐對英國和歐洲的的損害都很大,不過,即使真的退歐也不是世界末日。
一語成讖,但李嘉誠也已經表示,會繼續在歐洲和英國的業務。
「全球52個國家都有我們的生意,過去幾年,我們對於歐洲的投資一直在增加,涉及的領域也在不斷擴大,我覺得這並不存在問題,我們也遵守當地的法律和秩序。」他這樣說道。
長和發言人也對港媒表示,集團在英國的業務及資產主要覆蓋零售、電訊及公用事業,為當地市民提供產品及服務,所以退歐並不會造成太大影響,相信當地業務會繼續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