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寶出生後沒有什麼認知能力,唯一知道的大概就是去喝奶,呼吸,哭鬧等最基本的行為方式,但是這些最基本的行為方式如果媽媽們不去注意的話,可能會對寶寶照成一生的缺陷。
口呼吸造成頜骨畸形
我們正常的呼吸方式都是用鼻子去呼吸的,但是兒童卻習慣去用口呼吸,照成這種主要是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種是由於孩子的上呼吸道堵塞造成的,如大家比較常見的慢性鼻炎、鼻息肉等常見疾病都會造成上呼吸道堵塞的症狀。兒童因為鼻子吸氣不通暢,就改用嘴巴呼吸,時間一長自然就形成了習慣。
另一種並不存在上呼吸道疾病,純粹是不良習慣造成的。
從口腔醫學的角度來說,長期使用嘴巴呼吸,危害多多。口呼吸會引起牙齒排列異常和頜骨畸形,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矯正,還會出現骨性齙牙,雖然牙齒排列看似整齊,但整個牙槽骨會突出。
吮指、咬物易形成錯頜
嬰兒習慣了安撫奶嘴,稍微長大後沒有奶嘴,就喜歡吃手指、咬筆桿或將其他東西放進嘴巴咬。吮指使拇指含在上下牙弓之間,牙受壓力而呈局部圓形小開頜畸形。作吸吮動作時,兩頰收縮而使牙弓狹窄,齶蓋高拱,上前牙前突及開唇露齒等。拇指壓在齶蓋上,還可能使其造成凹陷,妨礙鼻腔向下發育。同時,又因吮指動作,給予下頜一個向後的壓力作用,以致形成錯頜。長久的吮指壓力會在口腔內造成上前牙前突、影響下前牙萌出。
躺著喝奶容易「兜齒」
很多寶貝到了3、4歲還是有喝夜奶的習慣,常常躺著喝,喝著喝著就睡著了。躺著喝奶會導致吞咽食的位置不對。
當我們正常吞咽時,上下牙弓咬合,上下唇閉合。舌與唇、頰各肌在牙弓的內外形成動力平衡。這一動力平衡,是兒童的頜、面正常生長發育的重要動力,推動牙、頜系統向正常方向發展。
當存在不良吞咽情況時,就會導致牙、肌肉、骨骼的動力平衡失常,進而導致頜面部生長發展的改變。在某些情況下,唇不能閉合,牙不能咬合,在吞咽動作中,舌對上下牙弓所施加的壓力,使上前牙向唇傾斜,並將下前牙壓低,而且逐漸形成上牙弓前突畸形及開頜畸形。由於上下牙未咬合,下頜被降肌群向後下牽引。
日久,可能發展成下頜後縮畸形。在另外一些情況時,因為吞咽時習慣下巴前伸才能吞咽,導致牙齒的錯位,進而形成所謂「兜齒」「地包天」的面容。
吃得太精細惹的禍
很多家長習慣了把食物弄小塊、細緻再給寶貝吃,殊不知這樣對寶貝的頜骨及牙齒髮育起到不良的影響。常常見到很多寶貝到換牙的時候總是雙排牙,或是長出來的牙齒歪七扭八的。這可能是因為食物太精細惹的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