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剛剛生了二胎,是個女寶寶,長得活潑可愛,哥哥剛好3歲。哥哥也很喜歡剛出生的小妹妹,經常逗弄妹妹玩。一天,爸爸上班了,奶奶也去逛親戚,家裡只有媽媽和兩個孩子。中午時間到了,媽媽去做飯,讓哥哥照看妹妹,飯還沒熟,媽媽在廚房突然聽到女兒驚心動魄的一聲大哭。
趕緊跑到房間,兒子站在嬰兒床旁邊手足無措,緊張得一言不發。女兒躺在床上,哭得臉色發紫,仔細一看,女兒的左邊耳朵只看到一根棉花棒頭,其餘部分已經塞了進去,媽媽趕緊把棉花棒拔出來,鮮血隨著拔出的棉花棒流了出來。緊張的媽媽趕緊抱著女兒到醫院,醫生說寶寶左耳為鼓膜穿孔!這個媽媽後悔得捶胸,她說之前已經發現過兒子往女兒鼻子、耳朵塞小紙團,只是沒想到會釀成大錯。
很多悲劇的背後,都是父母的粗心大意造成的。如果生了二胎,父母要如何避免此類悲劇?
1、不要讓大孩子單獨照顧小寶寶
家有兩個孩子的父母,如果讓大孩子照顧小孩子,尤其需要注意,因為即使是大孩子,他們始終還是孩子,對很多事情都沒有安全意識,有時候是因為覺得好玩,有時候是模仿,有時候只是不知道會有危險。曾有一個悲劇是一個6歲的姐姐單獨帶2歲的弟弟乘坐手扶梯,弟弟摔倒胸部被夾住身亡,而姐姐站在一邊不知道怎麼辦,只是一個勁兒地哭。
2、平時告訴大孩子,哪些事情會對寶寶造成傷害
從二寶出生,父母就要有意識地告訴大孩子,哪些事情不能對二寶寶做。比如不能用毛巾蒙住寶寶的臉,不能用手指戳寶寶的眼睛,不能捏寶寶的鼻子,不能往寶寶的鼻子耳朵塞任何東西,不能讓小寶寶趴著,不能給寶寶吃零食,尤其不能摸小寶寶的鹵門等,避免意外的發生。
3、家裡有危險隱患的東西都要放好
電吹風、電熨斗、剪刀、清潔劑、棉花棒等這些存在安全隱患的東西都要收起來,孩子的好奇心強,凡是大人做過用過的東西,都要做一遍、摸一下。曾有一名三歲大的姐姐早上起床後,用電吹風學爸爸在床上烘烤襪子,沒想到電吹風點燃了被子,將還在被子裡的三個月大弟弟燒傷。
4、大人掏耳朵別讓孩子看見
掏耳朵其實不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情,因為耳朵的耳垢是外耳道軟骨部皮膚內腺體的分泌物,扮演著清潔劑的角色,同時也起到保護和潤滑耳道的作用,經常掏耳朵會帶來安全隱患。如果大人需要用棉花棒擦乾外耳的水分,也最好別在孩子面前進行,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強。
根據統計,一歲以上的兒童,死亡的原因主要為意外事故,每10位死亡者就有1人因意外傷害死去,死亡率為每十萬人有15.5人,相較歐美國家為高,其實,有許多意外是可以預防的。大致上兒童的意外可分為,在家裡發生的、在戶外發生的。
【家中處處暗藏危機】
以兒童而言,家中是最危險的地方,因為有80%意外傷害是在家中。首先,任何情況之下,都不能留孩子一個人在家,或留大小孩照顧小小孩。兒童及少年福利法也規定,六歲以下兒童,不得使其獨處或由不適當之人代為照顧。
●常見的意外,如在地上或浴室裡跌倒,地板有水漬、太滑,地上堆太多雜物、家中有樓梯……這些都會使孩童容易跌倒撞傷,應保持地板乾爽,維持居家清潔、妥善收納雜物,樓梯護欄間隙不可過大,欄杆空隙不要超過10公分。
●熱水燙傷:熱水瓶應放置穩妥,不要放在桌布上,以免孩童拉扯桌布而使容器翻倒。洗澡也是容易燙傷的地點之一,應先放冷水,再注入熱水,以避免未達適當溫度,小孩就跳入洗澡盆中燙傷,洗澡時家長應避免將孩子單獨留在浴室內。
●幼童窒息的案例也是常常出現,三歲以下的孩童因為口腔咀嚼控制還不是很穩定,若在吞嚥時出現咳嗽,或小的圓形堅硬食物彈入氣管中,而發生窒息,所以應該盡量避免餵食堅果類食物(如花生、腰果)。原則上,直徑小於3.2公分或長度小於5.2公分的玩具都應避免,也要教導孩子不可邊玩邊跑邊吃東西。
●此外,吹氣球一直以來是兒童玩耍的一部分,也是個很有趣的經驗,不過孩童將氣球不小心吞下而噎住喉嚨,是時有所聞,為了防止意外,歐盟宣布禁止八歲以下兒童,在沒有大人陪伴的情況下吹氣球,臺灣雖然沒有這個嚴格的規定,但照顧者也要多加留意。
●陽臺或窗戶是個很危險的地方,盡量避免孩子靠近,或是加裝防止孩童可自行推開的裝置,陽臺邊不要有孩子可攀爬的家具,避免因為跌落而導致嚴重摔傷,甚至死亡。
●化妝品、有毒物品,如清潔劑、殺蟲劑、各式各樣的藥品,應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或是放在櫥櫃內上鎖。若不慎吃了,要保留容器,立即送醫,也可馬上撥打政府所設立24小時服務的毒物諮詢專線(02)2871-7121。
父母不要一廂情願的認為, 只要呆在家裡, 孩子就會很安全, 不需要格外保護看管, 往往就容易麻痹大意。 兒童醫院專家表示, 其實即使在自己熟悉的家中, 也處處暗藏危機, 一旦發生意外, 可能讓那些粗心的家長後悔莫及。
窗臺
危險系數:★★★★★
很多家庭臥室窗戶很矮, 而且長期不鎖。 一旦孩子淘氣或無意識爬過這些危險窗口, 就可能發生悲劇。
正確做法:有孩子的家庭, 應該檢查窗戶情況,
最好能上鎖, 或撞上防護網。 需要特別留意的是, 一定不能在陽臺放凳子。 因為很多孩子喜歡攀爬凳子, 如果爬上凳子, 重心不穩, 就可能摔下高樓。
插線板
危險系數:★★★★
孩子對看不見摸不著的電缺乏防範知識, 容易因好奇心觸碰。 電擊傷十分厲害, 輕則讓人麻木失去知覺, 重則可能嚴重燒傷肢體, 致殘或死亡。
正確做法:大人應加強教育, 別讓孩子接觸電器, 尤其是類似吹風、電磁爐。 家長最好把插線板上的孔封住, 避免淘氣的小孩用手指、金屬物探插, 誘發觸電。
飲水機開水瓶
危險系數:★★★★
很多小孩沒有危險意識, 且熱敏感程度低, 在危險因素發生後, 躲避的速度也不夠快。
正確做法:尤其是對於2歲左右的幼兒, 請不要離開監護人的視野。 家中盛放熱湯、開水的容器, 千萬不要放在幼兒能接觸的地方。 最好是將這些容器圍擋起來, 不讓幼兒接觸到。
凳子沙發床
危險系數:★★★★
專家表示, 尤其對還不會走路的幼兒來說, 在有高度的家具上坐或躺, 時刻都有危險。
正確做法:1歲半以下的幼兒最好別離開大人的眼和手。 睡覺時, 床邊應加被蓋等遮擋物, 或在地上鋪地毯等, 防止孩子跌落受傷。 茶幾、電視櫃的四個角, 最好用布等包住, 以防孩子摔倒時額頭、眼睛碰上去。
豌豆花生
危險系數:★★★
小孩吞咽功能不發達, 花生豌豆等食物如果沒嚼碎, 很可能誤入氣管引起窒息。 桂圓、果凍、大湯圓等, 最容易導致意外。
正確做法:盡量少讓5歲以下孩子自己剝殼吃堅果類食品, 更不要讓他們接觸表面圓滑的桂圓、果凍等。 即使要吃, 也應大人先幫忙弄碎。 此外, 不要讓孩子吃飯時說話、嬉戲, 否則容易引起食物進入氣管等風險。
筷子叉子
危險系數:★★
很多小孩吃飯時, 喜歡拿著筷子、叉子、勺子跑, 他們不一定注意得到腳下。
萬一不小心摔倒, 很有可能插到自己的嘴巴等部位, 造成傷害。
正確做法:家長應教育孩子吃飯時別亂走, 更不能含著筷子、叉子等。 此外, 家長從小就要培養孩子上桌子吃飯的好習慣, 千萬別將就孩子滿屋追著喂。
洗滌劑洗衣液
危險系數:★★★
很多孩子對家中的瓶瓶罐罐感興趣, 愛用嘴去嘗。 尤其多個小朋友一起耍的時候, 更可能大膽的去喝上一口。
正確做法:家長應將洗滌劑等物品藏在小孩夠不著的地方。 家長應告訴孩子, 嘗試洗滌劑等物品可能引發的嚴重後果。
床頭櫃藥品
危險系數:★
孩子們對五顏六色的藥品很好奇, 比如父母床頭櫃里的避孕藥什麼的。 有些孩子看到父母吃, 自己可能也會偷偷吃上幾顆。
正確做法:應將家中藥品分類管理, 不讓孩子接觸。 同時, 告訴孩子亂吃藥的風險, 規定孩子凡吃藥都必須經過父母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