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讓周歲內的寶寶吃手當心會變笨!

@ 2016-06-27

寶寶吸手指,是對,是錯?有家長視之為洪水猛獸,大傷腦筋;有家長認為這本是天性,無可厚非。

幫主叨一叨,其實吸手指這一行為,在正確的時間發生就是對,在錯誤的時間發生就是錯。

剛出生的寶寶對吸吮有一種天生的需要,如果吸吮沒有得到滿足,他就會想辦法自己滿足自己——吸吮手指,這是一種替代和安慰。

孩子吃手指通常是正常行為,也有許多正面價值,大人沒有必要神經過敏,而且粗暴制止可能引發嚴重後果。

寶寶大概在兩、三個月的時候,就會開始把手指當做自己的小夥伴,瘋狂地啃食起來。幫主家的寶寶也如是,寶寶喜歡咬手指,對於爸爸媽媽來說,自然會認為是個壞習慣。但是,你知道嗎?這是孩子變聰明的表現哦!

1、智力發育進入新領域

寶寶之所以會吃手,是因為他們發育到靈活運用手的動作了。他們開始明白可以用手指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而且吃手指也是手眼協調的顯著表現,是智力發育的明顯信號。當寶寶出現這一現象時,父母不妨在給寶寶做一些訓練,來促進他的智力發育。

2、穩定自我情緒

寶寶之所以喜歡吃手指,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為了尋求自我安慰,來穩定自己的情緒。當寶寶感到煩躁,難受,緊張時,他們往往會通過吃手指讓自己安靜下來。所以很多父母常會看到寶寶在睡覺時,會伴隨著吃手指來進入睡眠。寶寶有這種現象的,幫主建議還是使用安撫奶嘴哦。

3、鍛煉手口協調性

寶寶能否準確地把手放入嘴巴中,這對他們的雙手和嘴巴的協調性有很好的幫助。這個道理就如同寶寶能否將手邊的東西放入嘴巴一樣,因此也可以為他日後自己吃飯打下紮實的基礎呢。

4、促進神經發育

寶寶吃手的時候會加強他對嗅覺、觸覺以及味覺等三個感官的神經發育,而且對他的吸吮能力有很大的提高。經常吃手指的寶寶,在吸吮奶 頭時,會更加有力,對促進奶水的分泌有很大好處,因此媽媽也無需太過乾預這種行為。

通常,寶寶會在兩三個月大的時候開始吃手指,甚至會把各種能夠到手的東西放進嘴裡。寶寶吃手,表明其發育進入了新階段,是其智力發展的一個信號。新生兒尚不能指揮自己的小手。出生兩三個月後,隨著大腦的發育,寶寶開始出現手的動作,可以把手及其他物體放進嘴裡。吃手既是寶寶發育新階段的標誌,也是寶寶了解世界、感知世界的最初方式。一歲以後,孩子吮吸的慾望會逐漸減弱甚至消失。到了三歲的時候,大多數孩子都會自然而然地放棄吮吸手指的習慣。

◇ 1歲以內小寶寶不吸手指反而不正常

吸吮是每個寶貝成長過程中的一個正常現象,如果家中的寶貝到了6個月大還沒有任何吸吮手指的行為出現,那反而可能是異常行為。家長需要多多觀察,甚至可以試著牽寶貝的手,放到他的嘴邊,讓他嘗試自己吸吸看。

幫助3歲後寶寶解除「吮指依賴」

正面引導:不停嘮叨、笑話或者威脅孩子再吃手指就要怎樣等等,都不是正確的做法,這樣做的結果會讓孩子更想嘬手。不如這樣對他說:「你嘬手指的樣子就像一個小嬰兒,可是你已經這麼大了,我可不願意別人笑你還是個小寶寶。」

一起努力:告訴你孩子,很多小朋友小的時候都喜歡琢手指,甚至爸爸媽媽小時也會這樣做,但這只是一段時間,很少有人像你這麼大還喜歡吃手。同時爸爸媽媽也知道不讓吃手有時比較難受,而且改掉一種習慣對許多人來說都不容易,所以你們要一起努力,讓嘴和小手指說BYE-BYE。

照照鏡子:找一個比較合適的時間,低聲地用輕鬆的口吻問問孩子,當他吃手指時會有什麼感覺。和他一起站在鏡子前面,看看如果他邊嘬手指邊微笑和不嘬手指時的微笑有什麼不同,哪一個更漂亮?(很可能他會不好意思地笑了。)然後進一步向他解釋,如果他今後還總是把手指放進嘴裡用力嘬,牙齒可能就不好看了,想想上嘴唇突出會是什麼樣子?

轉移寶寶注意力:在寶寶吃手的時候,以某種出乎意料的事來轉移他的注意力,比如準備一些寶寶喜歡的小玩具,講起一個有趣的小故事,把寶寶的心思吸引到其他地方去。同時培養寶寶的多種興趣,如畫畫、彈琴、做遊戲、踢足球等,當寶寶投入到這些有趣的活動中時,吃手指的習慣會被逐漸淡忘。

幫主說

對於1 歲以內的小寶寶來說,吮手指是一種正常的行為,就讓他好好享受一下「蜜」手指的滋味吧,不用去阻止他。發現3歲的寶寶有吃手習慣,媽媽們一定要有耐心,給寶寶足夠的關愛。形成習慣難,改掉習慣更難,媽媽們要明白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