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妙招 祛除體內之濕 、室內保持乾爽,防外濕,飲食調理,祛內濕

@ 2016-06-27

因於濕,首如裹。夏日祛濕要重視

2016-06-26 23:34

高溫炎熱的夏天,女性防曬補水成為熱門話題,討論「防濕」似乎不太合適,其實不然。夏天惹上濕氣並非少見,在夏季不可忽略。否則「濕邪」損害了女性的美貌和身體健康還不知所以然。

夏熱季節,濕從何來

暑是夏天的主氣,赤日炎炎似火燒。眾人納涼喝冷成為必不可少的降溫之作。殊不知,這正是最容易被濕邪侵襲的途徑。因為熱氣逼人汗出,人們自然喜歡到陰涼之地和空調室里乘涼,如果驟然汗止,和汗出衣里,都會使水濕之氣停在體內經絡、筋骨,肌肉等處,讓人感到周身困重,四肢酸沉怠惰,有些還會出現胸悶,頭暈等不適表現。另外,貪食生冷,影響了脾胃運化和氣機升降功能,水濕就會停在胃腸,引起食欲不振,嘔吐,腹瀉、腹痛等症狀。

暑季不僅氣候炎熱,且經常會下雨。熱蒸濕動,濕氣瀰漫空間,此時人體最易罹患「暑濕病」。暑濕病是夏季常見的外感病,會有發熱惡寒,汗出,頭暈頭痛,嘔惡泄瀉,舌苔白膩,脈濡數的症狀。

小妙招 祛除體內之濕

1、室內保持乾爽,防外濕

人體內產生濕氣,除了自身代謝的問題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環境有關。外界濕氣誘發內濕,經常在潮濕、陰冷的環境中容易導致濕氣入侵體內。所以,在陰雨綿綿的天氣,尤其是回南天裡,應該關窗關門,把濕氣拒於外面。

其次,別穿沒有干透的衣服,蓋潮濕的被子。洗完澡後要充分擦乾身體的水分,吹乾頭髮。還要避免淋雨,別讓水分濕氣包裹著身體。最好能夠買一台烘乾機,把家裡的毛巾、衣服等都烘乾後再穿著。

一旦天氣好轉,濕氣減少時,應該及時開窗通風,讓空氣流通,帶走室內的濕氣。如果外界濕氣仍然很重,建議使用空調、抽濕機等,使得室內空氣乾爽,免得濕氣滯留室內。

2、飲食調理,祛內濕

脾虛濕困是春困的基本病因,應健脾去濕,而溫補脾胃是解除春困的最好途徑。由於春季肝氣旺、脾氣弱,而脾胃主四肢,脾氣不旺,四肢酸軟無力,所以要補脾。對於內濕不重的人,在飲食上,健脾祛濕,多吃鯽魚、胡蘿蔔、蘋果、淮山等,能慢慢緩解。

脾虛:可用瘦肉、豬骨,任選北芪、黨參、白芍、茯苓等藥材一起煲湯飲用。

祛濕:昏昏欲睡、睏倦身重,可以用藿香、豆蔻、薏米、芡實、扁豆、赤小豆等煲湯飲用。

肝火旺:可食用冬瓜、大白菜、白蘿蔔、涼瓜等清肝瀉火。

喜歡養生加微信XTW119

健康 養生 投訴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