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經常有朋友留言,內容大抵是孩子不聽話,情緒反常,心情不好的時候經常哭鬧……一邊是孩子莫名其妙的哭鬧,另一邊是父母不知所措的無奈。家長各種哄,各種騙,只要孩子不哭不鬧,就萬事好商量。
如何正確解決孩子哭鬧,而又不失威嚴?這是我們每一位父母都要做的功課。先來看看我們平時面對孩子的哭鬧,一般會採用哪些方式去解決?
(1)常用的語言:閉嘴,再哭就不要你了!再哭,打!
孩子潛意識:不哭不鬧我怎麼表達?我不會說啊,我很委屈。嗚嗚。
後果:我不應該哭鬧,不應該有情緒,有情緒就會挨揍!
(2)常用的語言:來,寶貝,不要哭了,我們去買好吃的吧,去公園玩吧,去……
孩子潛意識:哦,哭鬧是不對的,可是我想哭,我自己的感受是錯的嗎?
後果:以後有不好的情緒,就去買買買,吃吃吃,實際問題不解決,去暫時轉移。
(3)常用語言:回房間去吧,想明白再出來,好好給我想想!
孩子潛意識:父母是接納我的,問題在我這邊,可是我究竟該怎麼辦?
後果:讓我靜靜,讓我出去躲躲,讓我看看世界,可是我還是不好。
(4)常用語言:過來,寶貝,我給你談談。這件事這樣做是不對的……
孩子潛意識:你們只會告訴我不對,怎麼做才對,卻沒有告訴我。
後果:遇事以後講講大道理就好了,怎麼做,你自己去想吧。
這四種方式幾乎涵蓋了家長在面對一個哭鬧不止的孩子時常用的方法,看似很有威嚴或者是很有道理,其實都是在掩飾家長一顆不知道怎麼去做的心。
作為一名父母,正確處理孩子哭鬧的方式應該是這樣的:
一、先處理好家長自己的情緒,再處理孩子的情緒,最後處理事情。
在孩子有情緒,開始哭鬧的時候,首先父母應該很清楚自己的情緒,可能是下班後很累,也可能是生意沒有談成,所以在看到孩子開始哭鬧的時候,自己的火先上來了。所以,第一步就是,父母先處理自己的情緒,然後再試著處理孩子的情緒。
二、接納孩子的情緒,和孩子站在一起。
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問題,和孩子起到一個共情的節奏,讓孩子感受到,你是他的強大的支柱,父母理解他、愛護他、愛他。同時,要詢問孩子的感受,然後父母在心裡確認一下,自己所理解的孩子的情緒和自己所感知的是否一樣,做出一個判斷。
三、在弄清孩子的情緒後,接受孩子的情緒
了解到孩子情緒是悲傷,生氣,還是其他,接下來,和孩子進行溝通,疏導孩子情緒。在疏導好孩子的情緒後,指出孩子的情緒可以接受,但是行為是不正確的,告訴孩子正確的行為應該是怎麼做,引導孩子做出正確的決定。
在實際的過程中,孩子也許真正需要的只是你的傾聽,至於方法他可能有自己的行為方式,作為父母,我們要做的就是做好溝通,多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多考慮孩子的感受,疏導好孩子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