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黃,又名西黃、犀黃、丑寶。來自牛科動物黃牛、水牛、耗牛、野牛以及犀牛的膽囊、膽管或肝管中的結石。
這種結石多呈卵圓形、橢圓形、類球形等,大小不一,表面黃紅色或棕黃色,有的表面有一層黑色光亮的薄膜,稱「烏金文」,如取少量用水稀釋可染黃指甲,稱「掛甲」。
牛黃性味甘、涼,歸心、肝經,具有清心、豁痰、開竅、涼肝、息風、解毒之功效。可用於熱病神昏、中風痰厥、驚癇抽搐、癲癇發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癰腫疔瘡等治療。
天然牛黃價格高於同等重量的黃金,據報道,2008年3月3日下午,雲南省曲靖市沾益縣花山發現一個重約3公斤的天然牛黃,被稱為「史上最大天然牛黃」,估價約近百萬元。
為了保護動物,犀牛角和麝香被禁售,所以現在牛黃是最貴的中藥。
因天然牛黃珍貴稀少,目前製藥多採用藥效較差的人工牛黃。
目前,牛黃相關中成藥有: 安宮牛黃丸、牛黃解毒丸、牛黃上清丸、牛黃清心丸、千金散、紫雪丹、至寶丹、六神丸等200多種。
記得小時候經歷的一件真事,村裡有個中年人勞累後,突然昏迷,伴口中痰鳴,因距離醫院太遠,
我們村裡的老中醫便拿出了自己珍藏的天然牛黃,僅僅刮取了十分之一,兌水灌下後,這個人片刻便清醒過來,至今未再犯病。
現在想來,此人多為中風痰厥之證,應用豁痰開竅的牛黃後治癒。下面具體介紹一下牛黃相關藥物的一些用法。
熱病神昏:溫病邪入心包,神昏譫語,兼治卒厥,五癇,中惡,大人小兒痙厥之因於熱者,予安宮牛黃丸。—— 《溫病條辨》
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癰腫疔瘡:為上焦火盛及心火上炎所致,用牛黃上清丸;為內熱引起的熱毒壅塞,用牛黃解毒丸。
乳岩(乳癌)、肺癰、小腸癰、瘰癧等:牛黃與麝香、乳香、沒藥等合用,以清熱解毒、活血散結,如犀黃丸。——《外科全生集》
小兒鵝口瘡,不能飲乳:牛黃一分,為末。上一味,用竹瀝調勻,瀝在兒口中。——《聖濟總錄》牛黃散
需要注意的是「是藥三分毒」,牛黃過量使用確實可導致中毒,表現為腹瀉,搐搦、血壓下降、心律失常、紅細胞及血紅蛋白減少,甚至昏迷死亡。
早期應催吐、洗胃,如血壓下降可給予升壓藥,如腹瀉嚴重可口服顛茄片或皮下注射硫酸阿托品,如心律失常可給予抗心律失常藥物。
本文旨在科普,並供同行參考。患者請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杏花島作者高晉生,北京大學醫學博士,山西省中醫院腫瘤科副主任醫師)
微信搜索公眾號「杏花島」,遇見更有趣的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