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亮起這幾個燈一不注意就會毀車!

@ 2016-06-26

儀表亮起這幾個燈一不注意就會毀車!

聲明:本文由說客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汽車之家。文中部分圖片來自於網絡,感謝原作者。

[導讀]人要防暑降溫,汽車也得預防「中暑得病」。高溫的天氣中,汽車會通過儀錶板的這幾個圖案來給人提示「所患何疾」,要是這幾個「燈」要是亮了就千萬要注

知了還沒開始叫,全國各地的天氣已經熱得不要不要了,過了立夏,熱浪更有大舉進軍之勢。有的地區甚至出現了40度的高溫天。在廣州,每天的氣溫都在35度以上,出門約人在室外見面,赴約的都是生死之交。而在這麼高溫天氣,除了人要防暑降溫,汽車也得預防「中暑得病」。高溫的天氣中,汽車會通過儀錶板的這幾個圖案來給人提示「所患何疾」,要是這幾個「燈」要是亮了就千萬要注意!

「發燒」

發燒就是指身體發燙,體溫高於正常值。汽車也一樣會「發燒」,具體表現在發動機的工作溫度超出了標準值。監測發動機的工作溫度是否正產,主要看水溫表,留意水溫表就會發現指針上升至高溫「H」記號位置時,那就得多加留意了。

在高溫天行車,最容易遇到的就是水溫高的問題。水溫高俗稱「開鍋」,嚴重時發動機蓋內甚至會突然冒出白色的水蒸氣,就跟看電影電視劇里的常見一樣。

造成水溫高的原因有很多種,比如空調超負荷運作以及散熱元件故障,包括水箱滲漏、缺少冷卻液、冷卻液變質、節溫器故障、冷卻液循環系統堵塞等等。遇到「開鍋」的情況千萬不能馬上熄火,因為冷卻系統的水泵都是由發動機驅動的,一旦熄火,發動機各部件都維持著高溫狀態,更有可能加速發動機的損壞。

正確做法應該是打開雙閃,在把車緩慢地停在陰涼的地方,讓發動機保持在怠速的情況,下車後我們還可以把空調開至暖風,調到最大風擋幫助散熱。同時打開發動機艙蓋幫助散熱,等冷卻液溫度下降至正常值之後再熄火。切記千萬不要向發動機缸體、缸蓋澆冷水,很有可能造成缸體由於驟冷而炸裂。

停好車後,我們可以簡單自查一下是什麼原因導致水溫過高,檢查冷卻液是否過低,或者看一下車底是否有漏水。如果是冷卻液不足引起的水溫過高,我們可以添加冷卻液,或添加自來水及礦泉水作應急之用,如果是其他情況,就需要把車開到維修店作更詳細的檢查。警告:高溫狀態下千萬不要擰開水箱蓋,否則可能會被燙傷!

「喉嚨發炎」

高溫天氣也容易導致汽車患「咽喉炎」——發動機聲音沙啞、噪音更大。這是因為高溫時容易導致機油溫度過高,機油油壓降低,黏度下降,這時候機油的抗氧化性變差,也會造成潤滑不良。這種情況下,油溫表會提醒你汽車出現了「不適」的狀況。

因此,在夏季開車時,可以考慮換用高黏度的機油(比如5W-40、10W-40),並注意檢查油量油質,及時添加或更換。此外,還應該及時注意更換機油濾清器、機油散熱器,保證機油暢通、散熱良好。

「腳步輕浮」

夏季公路路面溫度常常在60℃以上,汽車輪胎在高溫中行駛容易造車胎壓過高,行駛起來就能明顯感覺到震動更多,車身更「跳」,像腳步輕浮了許多,舒適性也會有明顯下降。此外,胎壓過高還會導致輪胎與地面接觸面降低,抓地力也會一併降低。

如果長時間在高速上行駛,胎壓過高容易引起輪胎爆破,嚴重威脅生命安全。因此,在高溫條件下開車要經常檢查輪胎的溫度和氣壓,保證輪胎氣壓標準。若發現氣壓過高應及時調整。

值得注意的是,一旦發現汽車輪胎溫度過高,萬不能用冷水潑澆輪胎來「幫助」降溫,這樣會導致胎面和胎側膠層各部分收縮不均而發生裂紋。此外,夏天開車是也要及時清理胎體內如釘子、石塊、玻璃、鐵片等雜物,如果不及時進行清理,雜物也會引起脫層甚至爆胎。

以上幾點是經驗也是教訓,希望大家能及時發現愛車可能出現的「症狀」,把磚叔說的謹記心中,也希望大家夏季行車平平安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