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燈塔盤點:別具一番風味噢!

@ 2016-06-25

一般人最熟悉的台灣燈塔,應該是墾丁的鵝鑾鼻燈塔。

其實目前台灣的燈塔不僅僅只有鵝鑾鼻燈塔開放給大家遊玩哦!

如果來台灣自由行順便一訪台灣各地燈塔,也算是個挺有趣的體驗。而且通常燈塔的所在位置都視野遼闊,景色極佳,有興趣的人不彷親自一探究竟~

以下就來為大家介紹幾個台灣特色燈塔。

漁翁島燈塔

位於澎湖漁翁島西南端,漁翁島燈塔歷史可追溯至1778年,是台灣沿海最早設立的燈塔。原為七級石塔,現在的燈塔形式則是在1875年所建。

芳苑燈塔

有著八角塔身、黑白直線條塗裝的芳苑燈塔,位維護彰化沿海往來船隻安全而設,完工於1984年,也是台灣最晚興建、最年輕的燈塔。

三貂角燈塔

坐落在新北市貢寮區的三貂角燈塔,是台灣本島地理位置最東邊的燈塔,於1935年落成,也是全台最早開放的燈塔。

國聖燈塔

位於台南縣七股潟湖沙洲上,國聖燈塔是台灣本島位置最西邊的燈塔,原建於國聖港網仔寮汕,1970年移至現址。

富貴角燈塔

位在新北市石門富貴峽角,是日本人在台灣興建的第一座燈塔,最早建於西元1897年,在1962年改為現今八角形樣貌,也是台灣最北的燈塔。

鵝鑾鼻燈塔

台灣本島最南端的燈塔,鵝鑾鼻燈塔建於西元1881年,圍牆設有槍眼、四周築有壕溝,是台灣少有的武裝燈塔,曾有「東亞之光」的美譽。

蘇澳燈塔

建於1927年的蘇澳燈塔,位在宜蘭蘇澳的北方澳後山上,為少見的方形燈塔,也是全台塔身最低的燈塔。

蘭嶼燈塔

為花蓮港成為國際港口而興建、坐落在蘭嶼西北方的山頂,蘭嶼燈塔光源與海平面距離有216.5公尺高,也是全台海拔、燈高最高的燈塔。

高美燈塔

1967年建造的高美燈塔,當初設置考慮為船舶於桃園白沙岬燈塔與澎湖目斗嶼燈塔中間無顯著標示可供定位,故選擇距離這兩座燈塔中心點最近陸地─大甲溪口南岸建設高美燈塔。

高美燈塔為八角形鋼筋混凝土構造物,是唯一紅白橫紋相間顏色的燈塔,與大部分為白色或白黑條紋相間等顏色燈塔大不相同。園區內有座直徑6公尺,深度1.5公尺,水柱約丈高的噴水池,惜因1999年發生921大地震後,噴泉已不復見。

後因台中港建設之故,將其燈器完整移植至海拔更高的遠東倉儲的穀倉上,即為現今的台中港燈塔。獨留塔身於高美濕地旁,在夕陽的餘暉下,更增添落寞之情。

東引島燈塔

1902年興建的東引島燈塔,位於福州區東引島東坡,又稱為「東涌島燈塔」,東引島燈塔是大陸距台灣最遠的燈塔。為十八世紀英國式建築,塔身為圓形磚造,扇形地基由花崗石板鋪成,粗壯圓柱式塔身由紅磚砌成,漆成白色。由於東引島鄰近海域布滿險岩暗礁,1958年因軍事理由暫停使用,1989年6月又恢復發光。該塔為台灣古蹟。

東莒島燈塔

1872年建造的東莒島燈塔,位於福州區東莒島東北角上,塔身為圓形石造,由英國人設計建造,牆身構造分為塔頂與塔身兩部分,塔頂與塔身的比例約為2比3,塔身趨於直筒狀,入口為中國拱式門卷,牆身開設方形窗,塔頂與塔身間的修護平台,以挑檐石層層挑出,再用石灰漿抹出裝飾性的線腳。該塔為台灣古蹟。

綠島燈塔

1939年建造的綠島燈塔,位於台東縣綠島鄉之西北海岸高地,塔身為圓形鋼筋混泥土結構。綠島舊名火燒島,是台灣東南海面以及太平洋海域往來船隻的必經之地,由於綠島外海暗礁岩石密布、時有船隻觸礁失事,1938年更發生「胡佛總統號」郵輪觸礁沉沒一事。而在「胡佛總統號」船難發生時,1,000多名遊客被綠島居民奮勇救起,美國紅十字會為感謝島居民勇敢救人的義舉,乃於翌年的追悼紀念活動中捐款興建綠島燈塔。

白沙岬燈塔

1898年建造的白沙岬燈塔,位於桃園市觀音區白沙岬,為磚造圓塔。原先高度超過38公尺僅次於目斗嶼燈塔,唯二次大戰期間受損,重建後高度減為27.7公尺。白沙岬燈塔是日本人在台灣興建的第三座燈塔,其建造乃因其所在地形與地勢得天獨厚,不但位於地理要衝而能防守狹長海岸線,同時兼具軍事與經濟上的重要價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