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兩岸處於隔絕狀態,台灣詩人余光中的一首《鄉愁》,感動了無數兩岸民眾,不過如今,在台灣說出"我是中國人",卻會遭到白眼,甚至背上所謂"叛徒"的指責。看似尊重多元化與包容價值的台灣社會,其實在政治人物的不斷操弄下,成了更為民粹、更為狹隘、更容不下異己之見的"圍城",這讓很多島內年輕人感到困惑與不安。繼續來看今天的《我是中國人》。 台灣藝人 劉樂妍 台灣年輕人現在 我覺得困惑特別多 我還是釐清了好幾天 才寫了那篇文章你信不信 因為後來我想了很久 我是中國人 只是我是台灣人 今年1月,這名台灣藝人劉樂妍,在網上發表了一篇《我是台灣人,我當然也是中國人》的長文,引發了兩岸網民的熱議。文中她提到,自己的爺爺奶奶是來自大陸,所以她當然也是中國人,還反問為什麼現在台灣社會非得只能選一種?比起台灣地區立法機構內外的"兵戈相向",劉樂妍的困惑可能說出更多台灣同胞的心聲,她當時的這篇文章,更贏得了不少台灣網友的點贊。
此後,劉樂妍的這篇文章很快淹沒在各種雜聲之中,反而是洪素珠辱罵國民黨退伍老兵的視頻,又讓台灣所謂的"本省人"和"外省人"之爭矛盾越發尖銳。 事實上,像劉樂妍這樣敢於發聲,表達"我是中國人"的島內民眾並不多,然而不發聲並不意味著不承認,很多台灣年輕人讀著"去中國化"課綱長大,造成歷史觀扭曲與混亂,對歷史認知產生迷惘,在是台灣人還是中國人的自我定位中不斷徘徊。
在廈台胞 黃瑛芳 我們本身以前就有讀過中華傳統五千年的文化 我們的歷史朝代講得非常鮮明 目前的(台灣)小孩子已經不了解整個歷史過程 他們只了解台灣短暫的這幾年歷史文化背景而已 還是有不足感 在台灣島內,政治人物為了選票,有關本土認同,被操作成了狹隘的民粹,所有涉及大陸的符號,都失去了正當性,甚至被硬生生地烙上了所謂"叛徒"的印記。
一個洪素珠雖然引來島內民眾的集體撻伐,但在其背後,還隱藏了很多虛偽政客,比如台灣"時代力量"的黃國昌,就被爆料說,一邊賺著大陸的錢,另外一邊卻喊著"台獨",如此虛偽的表現,在島內卻鮮有人提。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教授 張文生 實際上他們平時的言論 平時的行為也是非常極端 他們不僅沒有遭到譴責 甚至還得到台灣一些選民的支持 一些觀眾的叫好 這說明台灣社會在某些時候 對個別極端人士有是非判斷 對帶有"台獨"意識的文化發展 實際上是缺乏一個理性客觀批判的態度
反觀大陸的民眾和網友,面對台灣那些醜陋政客的新聞、或是台灣攻擊大陸的言論,都有比較理性、清醒的認識和批判,本周《我是中國人》系列報道推出後,也引起大陸網友的熱烈反響。有網友評論:真正的中國人說要"台獨",這分明是自欺欺人,忘親棄祖。是中國人應該時刻清醒,不容他人挑撥,要敢對"台獨"份子說不。還有評論說,台灣就要多出現像侯漢廷、張瑋珊這樣的青年人,國民黨政要人物也要大膽地喊出來"我們是中國人",大陸有近十四億人支持你們。然而這樣的聲音,台灣島內一些人卻視而不見。台灣該何去何從?一些在大陸打拚創業的台灣青年,不無擔憂,他們擔心,島內某些政黨偏激、狹隘的政治理念只會把台灣引上絕路。
台灣創業青年 呂紹團 雖然現在很多台灣人意識是台灣人 台灣人 但血脈仍然離不開中國 她(洪素珠)今天做了這件事情 也會讓我們覺得之後如果我們回去 會不會一樣會受到島內一些人的想法 多少有一些憂慮 然後還有會不會影響到我們這邊的工作環境 也是有考量
廈門衛視記者 梁智凱 一直以來,兩岸民眾用共同的文字,說一樣的話,過共同的節日,這些都是那些所謂"去中國化""台獨"政客所無法改變的基本事實,在是中國人這個話題上,島內民眾如果不發聲,只會讓更多的"台獨"政客越來越囂張,不管是台灣島內的民眾,還是在大陸打拚創業的台胞,如果因為作為一名中國人而感到驕傲的話,就不要再沉默,請大聲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