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發燒可大可小,很多家長遭遇孩子發燒問題都焦慮不已,又不敢輕易用藥,只能「曲線救國」。例如市面上兜售的小兒退燒貼,就成為了家長們的救命稻草。可是小兒退燒貼真的靠譜嗎?貼了之後就能夠幫助退燒嗎?幼兒發燒會對腦部造成損害嗎?
實際上,不是每一種發燒都會給幼兒的腦部造成損害。從醫學角度看,除非是超過41°的超高熱或顱內感染引起的發燒,其他類型的發燒並不會燒壞腦子。
從另一個角度看,小兒退燒貼之所以能夠起到一定的降溫效果,是由於其中添加了冰片、薄荷、桉葉油等物質,貼在額頭上,會出現局部皮膚的清涼感,但無法進入身體內部進行調節。因此,退燒貼的作用是有限的,它雖然能夠發揮一定的「降溫」作用,卻無法解決誘發體溫升高的根源問題,只「治標」,不「治本」,使用小兒退燒貼退燒並不靠譜!
除了放大小兒退燒貼的作用外,很多家長對幼兒發燒普遍存在這樣的誤區:發燒一定是有害的,務必及時降溫。嚴格來說,發燒並不能歸結為一種病症,它只是人體的一種防禦反應。當孩子處於低燒狀態下(39攝氏度),孩子精神頹靡不振,就應當採取退熱措施,以免高燒持續發酵,傷及寶貝肝臟。
另外,寶貝出現持續高燒時,既不能放任不管,也不能盲目吃退燒藥。很多時候,造成孩子腦部、腎臟受損的,往往不是發燒本身,而是父母誤用了不適合幼兒的藥物。小兒發燒,最靠譜的方法是,採取正確的退燒措施!
一、減少衣物
汗液的排出有助於體溫的降低,但卻不能通過多穿衣服進行「捂汗」。很多媽媽害怕孩子體溫過高,受寒感冒,於是不斷地孩子增添衣物,最終導致熱量無法散出,誘發了高熱驚厥。正確的方法是,確保室內沒有冷風直吹,為孩子脫去多餘衣物,保持身體舒爽,幫助散熱、退熱。
二、多喝涼開水
高燒時寶貝常常會張口呼吸,致使經肺排出的水分增多,加快心率和呼吸速度,在這一時期,孩子需要更多水分。但卻往往被高溫所影響,出現食欲不振,進食飲水少,皮膚不顯性失水增多,病程中可伴有嘔吐和腹瀉。這時,家長應當頻頻給孩子喂涼開水,每天至少達到400毫升左右,避免脫水症所導致的高燒持續難退。
三、飲食注意清淡
寶寶發燒時的飲食應以流質、半流質、清淡、易消化為主,如牛奶、米湯、綠豆湯、少油的葷湯等,少量多餐。發燒時禁吃雞蛋,繼續喂食和多喂水可以提供部分熱量,通過出汗,增加尿量,促進毒素排泄,有利於退燒。
四、維持適宜的室內溫度
小兒發燒,家長要儘量將室內溫度維持在21℃~24℃之間,可以通過空調製冷調節,或是開窗進行通風換氣,將渾濁的空氣置換出去,保持每天兩次的頻率和每次一刻鐘的時長。如果房間通風不佳,也可以打開電風扇,促進空氣的流動,但要注意不要吹到寶寶。
五、時刻觀察寶寶情況
幼兒發燒可大可小,家長一定要時刻陪伴左右,並且實時觀察寶寶情況。最好每隔1~2小時監測一次體溫,並且將孩子的熱型、熱度、出現的不適症狀一一記錄一下。如果寶寶精神狀態較好,體溫不到39℃,沒有出現明顯的不適症狀,不必急著前往醫院,在家進行觀察即可。
六、高燒不退要及時就醫
發燒本身雖然不是病,但卻是許多疾病的先兆。當寶寶體溫超過39.5℃,情緒不穩一直哭鬧,甚至出現反應緩慢、高燒不退、驚厥、嘔吐、意識不清等症狀,就千萬不能耽擱,一定要及時前往醫院進行診治。
總言之,小兒發燒的原因有很多,單一依靠退燒貼退燒並不靠譜,盲目服用退燒藥,也只能起到一時的退熱降溫。作為家長,一定要細心觀察、謹慎護理,根據寶貝精神狀態做出準確判斷,並及時採取相應退燒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