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E3結束了,可以說它奠定了未來一年的遊戲路線圖。作為玩家,這是令人興奮的時刻。不過,這屆E3總體來說是一屆比較平淡、混合了各種元素的一屆;所有的E3發布會中,恐怕只有索尼勉強算是打出了個全壘打,其他的展會則有好有壞,還有的甚至令人尷尬。
這些尷尬和不滿包括了某些產品無底線的炒作下,成品的質量難以令人滿意;遊戲發售日總是遮遮掩掩;以及某些作品在商業和創意角度上的弔詭決定。當然並非所有失望會最終會收穫失敗,但有些已經註定不了了之。無論如何,這些發布和未能發布的消息永遠不會讓我們心滿意足。
但以下22個E3的令人失望之處,應該能引起相當多玩家的共鳴。
22.《質量效應:仙女座》的實際遊戲演示在哪?
雖然EA發布了一段長達兩分半鐘的《質量效應:仙女座》預告片,但對這款傳聞開發數年的遊戲而言,完全是一次丟臉之舉。因為在這段僅有的遊戲內容演示後面,卻鮮有實際的遊戲操作內容。
預告片走的是電影風格,完全不代表遊戲本身,而且預告片的大部分更像是幕後花絮。當然,就我們看到的這一片段來說,遊戲圖像看起來相當驚艷,嶄新的Mako戰車也棒極了。但想到距離遊戲官方發布已經過去一年,離正式發售也只有不到九個月的時間,大家都在期待能看到一個加長的遊戲試玩也是合情合理的事。
可惜的是,它並沒有出現。
21.微軟的Xbox Play Anywhere只支持數字遊戲
微軟在E3上介紹了他們的Xbox Play Anywhere服務,玩家可以購買Xbox One或Windows 10上的指定遊戲,此後就可以在另一個平台上進行遊戲而不需要再多買一份。
這是個很棒的主意,但遺憾的是該服務目前只支持數字遊戲。許多為收藏、將來轉賣或因為數字版比零售版更貴而購買實體遊戲玩家的期望就此落空了。
從微軟的角度來說,這樣運作可以理解,畢竟管理實體遊戲會困難得多。但如果這麼做,微軟未來一定會受到熱烈歡呼,一方面,這是個有益消費者的舉動。此外,它將吸引玩家選擇微軟的平台。
20.《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不能選女主角
在E3開始前的幾個星期前,有傳聞便說任天堂會在新的《塞爾達傳說》中提供性別選擇選項。然而,傳聞終究也只是傳聞,讓許多希望能用更具包容性的方式來玩這款賣相討喜冒險遊戲的玩家失望了。
這當然不是世界末日,畢竟粉絲們已經和男性林克相安無事地打了這麼多年交道。但考慮到他的性別對劇情微乎其微的影響,《塞爾達傳說》也算是罕見的一款即使出現性別選項並不會搞砸什麼的作品了。
19.新版《掠食》跟原版一點關係都沒有
沒錯,新版的《掠食》遊戲看著讓人驚艷,但它和原版獨特的切羅基族人物以及光怪陸離的基調相差了十萬八千里,更不要提為了發布這個完全不同的重製而砍掉的直接續作了。
擁有同一IP的這個新版與原版的差異如此之大,以至於觀眾們不到標題打出的最後一刻還沒意識到這是同一部作品。因此,有人問為什麼它還要用一個模糊不清的2006年的遊戲名字呢。
或許Bethesda的想法很簡單:《掠食》是個很酷的遊戲名,原版的粉絲基礎也足夠小,我們完全可以拋下前作,用這個名字做一款新的射擊遊戲。
18.索尼的《古惑狼》PS4版預告
當《古惑狼》獨特的音樂在索尼發布會的中途響起時,全世界的玩家一瞬間便進入了狂熱的粉絲模式,索尼宣布宣布這是《古惑狼》三部曲的重製版。這原本是激動人心的消息,但聽到如下後續的粉絲們仍不禁感到自己被坑了:索尼高管接著宣布,「古惑狼將在10月於PS4上回歸……在《小恐龍斯派羅》的新作中。」
這聽著像是要發布一部新的PS4上的《古惑狼》遊戲了,之前的鋪墊就是為了接下來這堆有關《小恐龍斯派羅》的廢話,然而大多數原版古惑狼的粉絲一點也不在乎。
17.《核心重鑄》失望的遊戲演示
雖然去年的E3上,《核心重鑄》的預告片吸引了不少觀眾的眼球,但在今年E3上,更多的《核心重鑄》遊戲實際演示並沒有獲得熱烈的反響。
首先,跳躍和設計的動畫看起來尤為粗糙,簡直像來自早期測試版而不是一個還有三個月就要上市的遊戲。圖像也並沒有多麼引人入勝,考慮到12個月以前這還是個令人興奮的IP,這個讓人大倒胃口的揭幕讓人們的期望值一瀉千里。
恐怕它就是款你可能會打折時才會買回來的遊戲,但絕不會是讓人願意原價購買的一個。
16.《雷神之鎚》沒有主機版
沒錯,《雷神之鎚》回歸了!但如果你還執著於主機版本的消息,多半會為接下來的新聞失望的:為了遊戲的戰鬥表現和技術原因,《雷神之鎚》將只在PC上登陸。
考慮到它是如今僅有的只登陸PC平台的系列,Bethesda似乎假設這些遊戲機玩家會理所當然地接受這一切,然而事與願違,遊戲機玩家將不得不袖手旁觀這一切,恐怕這並不是一個好消息。
《雷神之鎚》可能首先是一個PC系列遊戲,但就像新《毀滅戰士》一樣,只要正確運作,它也能很輕易地變成一個多平台的熱門作品。
15.《龍鱗化身》完全不吸引人
在經歷過跳票後,《龍鱗化身》帶著更詳盡的多人聯機遊戲演示回來了。遺憾的是,它並不怎麼讓人激動:圖像、人物、劇本和遊戲機智要麼乏味,要麼就像是抄襲了之前的遊戲。
總的來說,除去大規模炫技式的BOSS戰場景,它看上去真的一點也不獨特或有趣。雖然沒有特別糟糕,但更沒有特別好,更不要說讓人過目不忘。
經歷了去年的跳票之後,這個遊戲急需展示一些令人更加印象深刻的東西。很顯然,開發組白金工作室沒能做到。
14.新作《Steep》情報不足
育碧公布的全新極限運動遊戲IP《Steep》看上去無疑引人矚目、前景大好,但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這到底是什麼遊戲?
沒錯,你可以探索阿爾卑斯山脈,與你的同伴們比賽,但還有什麼其他的東西值得我們全價購買這款遊戲?目前為止展示的所有東西從內容上來看並不像是會熱賣的樣子,尤其在育碧並沒能展現遊戲的規模也沒有好好解釋遊戲機制的情況下。
這仍不失為一個有趣的開始,但為了不遠的將來,尤其是已經定於12月的遊戲發售檔期,我們仍需要更多的情報。
13.《戰爭機器4》依然故我
《戰爭機器4》漫長的遊戲畫面顯擺了一把華麗而殘酷的戰爭場面……但就是沒有呈現出這個系列有什麼顯著的進步。
同名為GoW,《戰神》(God of War)邁出了大膽的一步。《戰爭機器》除了微小的變動(比如一些時髦的新裝備和更清晰的圖像)之外,基本上跟過去的系列沒什麼兩樣。這的確可能成為一款有趣的遊戲,但對那些期待著一個讓人瞠目結舌飛躍的玩家來說,他們將要失望了。
遊戲裡兇惡殘暴的對白可能也幫不上什麼忙,畢竟這個系列從來不是以智慧和老練的劇情出名的。
12.發布會上毫無意義的觀眾鏡頭
一件特別惱人的事就是,在微軟和育碧的發布會時,發布會的導播總是在播放遊戲畫面的途中將鏡頭切換到觀眾席上。
沒錯,所有人都知道他們在看E3:他們不需要鏡頭每分鐘提醒他們這點。這樣做的唯一作用就是將試圖融入遊戲畫面的觀眾們一舉拉出來,除此之外沒有任何的合理意義。
看到這些本應被我們忽視的觀眾對我們來說有什麼好處嗎?還是導播認為他們需要通過這樣來提醒所有人我們正在看E3?不管怎樣,這都糟透了。
11.PS4 Neo缺席
索尼的確在發布會前夕就確認了PS Neo的存在,但沒能在E3上看到PS4 Neo的相關消息還是令人大感失望。考慮到微軟同時發布了Xbox One S和性能更強的「天蠍計劃」,壓力現在全落在了索尼身上,他們必須拿出點什麼來與之抗衡。
等待的好處是,如果需要的話,索尼仍可以瘋狂地加速Neo的調整以和「天蠍計劃」同步甚至更早上線。
10.EA在體育遊戲上浪費太多口水
沒錯,這種抱怨已經快要破紀錄地多了,EA在發布會上少一點有關體育遊戲的內容如何?不可否認這些遊戲給公司帶來了滾滾財源,不展示這些內容很可能會讓投資者們坐立不安。但對玩家來說,對所有會買《FIFA》、《麥登橄欖球》或者其他體育遊戲的人來說,無論EA有沒有在E3上公布這些遊戲的更新,他們都會買的,年年如此。
EA需要在發布上專注的遊戲還有很多:比如《戰地1》、《泰坦隕落2)》或是我們都翹首以盼的《質量效應:仙女座》,又或者是一些來自EA獨立遊戲支持計劃上的小規模製作遊戲。
9.《雄鷹翱翔》索然無味
育碧在發布會上展示了他們的VR遊戲新作《雄鷹翱翔》的多人模式試玩,雖然舞台上的參與者們顯得興致盎然,但這份樂趣並沒能傳達給其他人。這款遊戲基本可以理解為「VR世界裡與鳥一起玩魁地奇」,但它遠沒有聽起來這麼有趣。畫面整體看上去平庸無奇,遊戲本身也像賣弄噱頭(哪怕只是以VR的標準來說),基本上它更像是個技術演示,而不是一個你會為之掏出錢包的真正的、成熟的遊戲。
也許這種激動只存在於玩的過程中,畢竟VR並不能通過視頻來完全呈現。但就目前的印象來看,這款遊戲仍顯得相當泛善可陳。
8.沒有史克威爾艾尼克斯的發布會
如果說還有公司急切地想要利用好這次E3,那應該就是史克威爾艾尼克斯了。粉絲們正迫切盼望著能聽到多一點有關《最終幻想7》重製版和《王國之心3》的消息,更不必說他們已經多次平息過粉絲對即將到來的《最終幻想15》的擔憂,這本應是屬於該公司的完美舞台。
或許史克威爾通過缺席默認了前兩個遊戲還需要更多時間的,而現在重新發布它們還顯得為時過早。至於《最終幻想15》,無論多糟,粉絲團都會照單全收,所以他們的市場部門在此時此刻仍按兵不動也似乎並不是什麼大問題。
話說回來,他們還有許多製作中的大項目,哪怕是僅僅一小時的遊戲片段也能成為一個非常賞心悅目的發布會的。
7.《FIFA17》的職業生涯模式強迫你成為Alex Hunter
EA的年貨體育遊戲終於冒了一個大膽的風險:《FIFA17》加入了全新的故事模式(「旅程模式」),但EA對此信心十足。不過,玩家們可以自由選擇加入任何一支頂級聯賽球隊,他們卻無法創造自己的人物外觀和名字,而不得不全程以主人公Alex Hunter的身份進行遊戲。
當然,從EA的角度來說,這也可以理解。因為這樣一來,角色們就能直接與主人公對話,而避免了對話過程中主人公全程沉默的尷尬。
儘管如此,無法定製角色外觀還是說明了EA的懶惰。或許直到遊戲真正到手之前,我們都應對其持有保留意見。
6.發布會後很少游戲馬上發售
過去幾年一個越來越流行的趨勢是,一些獨立遊戲選擇在E3發布會後馬上發售。因為通常都是些我們從未聽聞的遊戲,所以這變成了一個有趣的驚喜。今年,育碧的《特技摩托:血龍(Trials of the Blood Dragon)》在發布會後馬上就發售了,但總體來說,馬上到手即玩的遊戲僅限於《光環戰爭2(Halo Wars2)》的測試版,以及《生化危機7》的試玩。
當然,沒有人指望《最後的守護者(The Last Guardian)》會從天而降,但開發商們應該考慮到玩家們有多喜歡不需要等待和炒作的立即發售,這會讓E3變得更激動人心而又不可預測。
5.《恥辱2》的平庸揭幕
Bethesda展示了第一個《恥辱2》遊戲演示,雖然遊戲的可玩性大幅提高了,但老實說遊戲風格實在是極盡無聊乏味之能事。從關於遊戲的荒謬的20多分鐘演示到簡直是矇混過關的鏡頭,以及毫無必要地在發布會上給出有關遊戲結尾的劇透,它看起來就跟其所展示的一樣無聊。
這並不代表遊戲本身很糟糕或令人失望,但這場展示本應該是以充滿讓人激動的情節為首要目標的。
4.《鐵拳7》如今加入了QTE
沒錯,可能大家都覺得《鐵拳》在2016並不是多熱門的一個系列了,但它拋棄傳統、加入了QTE這件事還是挺讓人沮喪。
雖然我們對於QTE(Quick Time Events,快速反應事件)將多大程度影響到遊戲這件事沒有任何頭緒,但萬代南夢宮並不恥於在由豪鬼和三島平八出鏡的預告片裡將其展示出來這點顯示出這很可能成為一個成功的新機制。不然的話,為什麼要展示它呢?
3.沒有《死亡擱淺》更詳細情報
我們對小島秀夫為他的新作遊戲製作的預告片有一個典型的心理,那就是永不滿足。對於後者的新作《死亡擱淺》更是如此,玩家們希望能看到能看到這個遊戲最初的哪怕只是一點點內容。
考慮到距離小島完成《合金裝備5:幻痛》只過去了不到一年,尤其是在隨後傳出小島甚至還沒為遊戲選定一個引擎的情況下,粉絲們顯然期望過多了。當小島走向舞台時,大家都猜測他或許能展示一些真正的遊戲畫面,但最終粉絲們不得不接受一個老實說非常引人入勝的預告片。
2.任天堂沒有展示新主機NX
跟索尼的PS4 Neo一樣,任天堂之前便非常清楚表明NX平台將不會出現在E3上。與喜歡說出一些華麗的名字以吸引眼球的育碧不同,NX的確沒有出現。儘管如此,考慮到這款遊戲機將在E3過後的九個月內發售,不在這場盛大的展會上發布NX可能是任天堂犯下的一個巨大的錯誤。
歸根結底,在Wii U的失敗過後,任天堂急需重建自己的信譽。接下來長期的營銷活動都將以鞏固品牌知名度為目的。作為替代,這款遊戲機可能會在年底的任天堂直面會(Nintendo Dirent)上出現,聽起來挺沒勁的。它值得一個更大的舞台,不是嗎?
1.發售時間呢?
E3上沒有公布發售日期的遊戲竟有如此之多:《王國之心3》、《古墓麗影:崛起》(PS4)、《二之國2》、《質量效應:仙女座》、《鐵拳7》、《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盜賊之海》、《戰神》、《底特律:成為人類》、《雷神之鎚:冠軍》、《蜘蛛俠》等等等等。
當然,這其中有一些是長篇鉅作,但哪怕再多幾個遊戲能公布具體的發售日期也比讓玩家們撲了個空要好啊。畢竟,像《質量效應》、《塞爾達傳說》、《盜賊之海》和《底特律》這些遊戲都差不多確定要在接下來6-9個月裡發售,我們也該在E3上聽到些確切的日期了。另一方面來看,在完全確定之前,還是最好不要公開日期,不然萬一延遲發售,滿懷期待的粉絲們很可能將失去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