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史上第一扣將,懷念"半人半神"在空中飛行的日子!
時間倒回到2002年2月12日,奧克蘭球館,23歲的卡特用5記驚世駭俗的扣籃,將這個夜晚徹底定格在流光溢彩的歷史長河裡。
無與倫比的想像力,近乎變態的執行力,暴力與美學的完美結合,卡特在籃球世界裡恣意揮灑著藝術氣息,重新定義了扣籃。
也許2003年理察森的難度係數更高一籌,但時至今日,卡特主演的金州夢幻夜,仍是無數球迷心中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絕世聖典。
如果說J博士,喬丹,威爾金斯開創了扣籃藝術的先河,那麼卡特的橫空出世則更具有顯而易見的斷代意義。
毫不誇張的說,就是為扣籃而生的。馬布里曾說過,「你可以用任何詞彙來形容他,任何你能夠想到的詞彙,你都可以寫。在比賽中,卡特是我見過的最為偉大的扣籃手。」
世紀之初的NBA在經歷了喬丹退役,停擺封館的雙重打擊,急需新生代偶像重振球市,球風極具觀賞性的卡特無疑是天賜良藥。
雪梨奧運會慘絕人寰的死亡之扣,也將卡特推之北美乃至世界範圍內的全民偶像
扣籃給了卡特一切,卻也在每次起跳,落地之間摧殘著他的雙膝,腳踝,直到卸掉他的翅膀。
歲月放任多年後,終於將他拽回地面。而一切都有如這個並未成功的扣籃,在略有缺憾的完美中悄然落幕,卻不妨礙它成就一代人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