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向中國求取真經:對美發起兇狠一招
普京一面向未來美國總統「示好」拋橄欖枝,一邊發招對付美國,這就是現在普京的狀態,也是當今世界格局下的政治生態。
這就像中國一邊是軍隊和外交與美國在南海問題上進行較量,一邊中國元首在塞爾維亞憑弔被美國炸死的三位中國烈士,同時中美之間經濟合作依然在深化······這就是世界當前的格局,俄羅斯如是,中國如是,美國也如是。
據俄羅斯《觀點報》網站6月18日刊發題為《大歐亞夥伴關係將與美國的計劃形成競爭》的文章稱,俄羅斯總統普京宣布了有關歐亞經濟聯盟成員國與中國等建立大歐亞夥伴關係的計劃。
普京為何要搞一個這樣的計劃,《觀點報》解釋說,這是對《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和《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係協定》(TTIP)的回應。文章還稱,普京在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全體會議上宣布,俄計劃6月就與中國啟動建立大歐亞夥伴關係的磋商。
他說:「我們提議建立大歐亞夥伴關係,其參與者可以包括歐亞經濟聯盟成員國,以及中國、印度、巴基斯坦、伊朗等與俄羅斯關係密切的國家和組織。」
從普京表態上看,他是想立足於俄羅斯控制的歐亞經濟聯盟(歐亞經濟聯盟是一個由白俄羅斯、哈薩克、俄羅斯、亞美尼亞、塔吉克、吉爾吉斯6個前蘇聯國家為加深經濟、政治合作與融入而計劃組建的一個超國家聯盟),藉助與中國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的關係,利用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把中國、印度、巴基斯坦、伊朗以及其他中亞國家連起來。
如此,俄羅斯就能在美國為首的西方圍堵下,拓展出一個經濟發展和生存空間,這會對衝掉美國的遏制戰略。在占豪看來,普京之所以要構建這一戰略主要有如下五方面原因:
一、西方對俄羅斯的制裁讓俄羅斯不得不更加靠近中國,更加自力更生。
美國自烏克蘭危機之後開始聯合歐盟對俄羅斯進行經濟制裁,這一制裁讓俄羅斯陷入了持續的經濟危機,至今依然未能走出來。迫於壓力,普京在過去兩年多加速靠近中國,同時也不得不自立更生謀求新出路。
俄羅斯經濟實力很弱,普京搞的「歐亞經濟聯盟」戰略構想不小,叫的名字也挺大,但總體效果並不怎麼樣,原因是俄羅斯及盟友的經濟實力太弱了,大家也都不太善於發展經濟。在美國為首的西方制裁下,俄羅斯不得不另謀思路。西方的壓力,應是普京開闢新戰略思路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TTP計劃和TTIP計劃就是要對中俄經濟釜底抽薪,是圍堵中俄的戰略計劃,普京的這一招是學習中國的主動應對之策。
美國針對亞太推TPP計劃,核心目標是為了將中國排除在亞太經濟圈之外,是要重新讓美國在亞太擁有說一不二的經濟話語權。與此同時,與歐盟搞的TTIP則是要將俄羅斯及其它盟友隔離。
一旦這兩個經濟戰略計劃實現,美國就會和其軍事力量融合在一起,然後用政治力量為引導,以軍事和經濟力量互為補充,對其它非美控國家進行分化瓦解,逐一擊破,這些計劃當中首要目標一定是俄羅斯和中國。
針對美國的戰略,中國的反制戰略是「一帶一路」戰略,你對我釜底抽薪,我走融合之路對沖你的釜底抽薪計劃同時對你也釜底抽薪。俄羅斯在經濟領域一直都比較弱,哪怕在蘇聯的鼎盛時期的1980年,其GDP也還沒有日本高。
在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濟更是遭到重創。就是到了普京時代,也只是在拿到能源權力後藉助能源價格暴漲而恢復了實力,然而俄羅斯的經濟結構和基礎建設並未很好開展,俄羅斯經濟結構單一是俄羅斯經濟的死穴,美國就是抓住了其這一點才對其下狠手。
客觀地說,俄羅斯人在經濟上一貫不太在行,所以過去些年,俄的經濟戰略基本沒什麼建樹。
這一點,當中國推動上合組織的合作建設讓俄羅斯看到了中國在這方面的能力,2013年10月中國元首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更是讓俄羅斯看到了新的戰略契機。所以,俄羅斯的這一戰略,是結合自身情況所做的經濟戰略應對,這也說明普京的經濟戰略能力比過去有所提高。
三、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給了俄羅斯借中國東風起航的契機。
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是俄羅斯的戰略契機。我們知道,中國是2013年10月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俄羅斯當時第一時間就予以積極響應。同年的12月烏克蘭危機爆發,2014年開始美國及其西方盟友開始全面制裁俄羅斯,這更加讓俄羅斯開始在戰略上與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捆綁。
對俄羅斯來說,中國只要打通「絲綢之路經濟帶」,就必然會過中亞和俄羅斯,這就必然會有俄羅斯的巨大發展利益預期在裡邊。以俄羅斯的國家能力,在其中分較大的利益是完全可能和可以的,中國歡迎俄羅斯出功出力分利益。
這麼大的利益預期,以俄羅斯的經濟能力是可能得到的。所以,俄羅斯的一些戰略這幾年都在圍繞如何與「一帶一路」戰略對接展開,在占豪(微信號:占豪)看來,這一策劃應該是俄羅斯對接戰略計劃的重頭戲。
所以,我們看到,普京將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全體會議放在上合組織峰會之前召開,然後大家在開完俄羅斯的國際經濟論壇後立刻到上合組織峰會上繼續談,在上合組織峰會上談完接著就訪華與習總接著談。上合峰會是6月23日和24日舉行,普京6月25日訪華。
四、俄羅斯只有借中國之力才能拓展這樣的戰略空間,中國只有借俄羅斯之力才能有力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建設。
如果仔細觀察一下俄羅斯的戰略形勢,你會發現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已經被嚴重擠壓。北約已經東擴到了家門口,連二毛弟弟烏克蘭現在都離俄而去,再這麼下去俄羅斯就得直面西方的軍事和經濟等戰略壓力了,俄羅斯的戰略空間幾無迴旋餘地。
至於其所推動的歐亞經濟聯盟,幾個窮兄弟在經濟上都不能太好地互補,怎麼可能獲得大的發展?所以,某種意義上說,俄羅斯要想在經濟上有大的拓展空間,必須依靠中國,必須藉助中國的力量,否則就是死路一條。
中俄之間的關係歷史上雖然也波折不少,但相比俄羅斯與西方國家的猜忌與不信任,中俄打交道彼此要放心得多,中蘇畢竟有過親密合作的歷史,中國和俄羅斯現在也沒有戰略衝突及核心利益方面的爭端,所以大家看得都是國際形勢和自己的處境,並由此做出的定位判斷。
對中國來說,國家能力和戰略形勢比俄羅斯還是要好很多,但美國已經把中國當成了頭號潛在威脅,中國必須依靠俄羅斯、與俄羅斯背靠背才能更快地推動中國對沖美國遏制的大國戰略。
在占豪看來,如果沒有俄羅斯的配合,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很難有效通過中亞線,向中東歐推進也會遇到麻煩。
相反,如果中俄聯手,直接就拉出一片很大的空間,中國根本不必考慮中亞這塊,很容易就推過去了,現在習總正在訪問中東歐的塞爾維亞和波蘭,就是因為有俄羅斯中亞根本不必費神,直接就推進去了。
事實上,「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習總就是在哈薩克提出的,中國向西推進第一站就是哈薩克,這必然需要俄羅斯的點頭和支持。
而中國和中東歐國家搞得16+1論壇也必須在俄羅斯支持「一帶一路」戰略的基礎上才好繼續向這16個國家推進。有了這個基礎,再去和西歐的那些國家談判就好談多了,相應戰略推進的速度和效果就會快很多、好很多。
中俄這種戰略上的互相支撐,使得俄羅斯願意與中國一起推動「一帶一路」戰略,而作為俄羅斯利益的一部分,中國也會在俄羅斯的經濟戰略上進行配合。根據最新消息,6月25日普京將訪華,預計中俄兩國元首將會就該戰略構想進行溝通,中俄必然會取得更大的深化合作成效。
五、為在「一帶一路」戰略中分更多利益進行戰略布局。
在「一帶一路」戰略中,俄羅斯能夠分得較多利益的只能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部分,俄羅斯要利用自己在中亞、中東歐一些國家的影響力,利用俄羅斯在地緣上、軍事上、政治上的能力,從「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的經濟發展中獲益。
但是,獲益的多少,其實很大程度上還需要俄羅斯自己創造,需要俄羅斯藉機打造各種平台,藉機利用自己的資源去推動更多發展成果的實現。
由於俄羅斯在經濟方面的能力有限,所以在經濟戰略和政策上都玩得不是那麼轉,更何況過去兩年被西方制裁的滿頭包。
普京不擅長經濟,梅德韋傑夫也不擅長,俄羅斯政府之內實際上擅長掌控經濟大戰略的人根本就沒有,這和中國政府有一大堆各個領域的經濟專家完全不同。也正是因為如此,俄羅斯一些經濟戰略才搞那麼久都見成效很小。
不過,俄羅斯這次搞得思路要說還是可圈可點,中俄有彼此互助的戰略支點。對中國來說,俄羅斯從「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中分一杯羹並且主動推動建設符合中國的戰略利益。所以,對於普京這樣的戰略布局,中國應該是歡迎的和支持的,重點是合作細節問題。
綜上所述,對俄羅斯來說,這一戰略非常重要。一旦俄羅斯能在這一經濟整合戰略中唱個主角,那麼美國對俄羅斯的遏制戰略就會大打折扣,中俄聯手推動的這一「經濟圈」至少對上合繼續拓展空間是有利的,對推動「一帶一路」戰略也是有利的,當然對美國的TPP和TTIP是不利的,這就是大國的較量。
某種意義上說,俄羅斯這一戰略只要能夠獲得實際推動,那麼俄羅斯經濟無疑會更加安全,能夠對衝掉西方的部分經濟制裁壓力,甚至可能由此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
這張圖基本代表現在中俄的關係狀態和節奏。
因為,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當俄羅斯經濟與「一帶一路」戰略國家的經濟進行了比較緊密的捆綁後,俄羅斯經濟自然就獲得了發展機會,西方的所謂制裁影響力自然就會被削弱,當西方制裁無效後,他們也就不再制裁了,俄羅斯的發展機會也就來了。
接下來,我們的看點是,俄羅斯總統普京訪華會和習總談哪些內容,中俄會達成哪些新的合作協議。對中國來說,這應該是最重要的元首外交事件之一;對俄羅斯來說,其意義將更加重要!對此,我們拭目以待。占豪:普京又發一招對付美國,他到底想幹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