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大帝已迫不及待,周六來華何以不同尋常?

@ 2016-06-21

思秦 今日,外交部發言人和俄羅斯新聞媒體幾乎同時發布消息,俄羅斯總統普京將於6月25日訪華進行國事訪。 媒體報道,今年四月,俄外長參加亞信會議時曾對習大大說:「我想向您轉達來自俄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的親切問候。他迫不及待地要訪問中國,與您再次會面。我的到訪主要是為此做準備。」 而今天,「迫不及待「地普京終於對外公布了其來華的具體時間,本周六。 中俄兩國近年來密切的雙邊關係和頻繁的雙方高層互動,普京訪華本不是什麼新鮮事,但作為今年普京首訪,大帝這次何以如此「迫不及待」?

首先,我們來看看目前的時間節點,也許能看出些端倪: 一,當前俄羅斯和歐洲關係前景不甚明朗; 二,南海仲裁案結果公布在即,而南海周邊局勢又是波譎雲詭; 三,俄羅斯四年一次的國家杜馬大選9月臨近,這是俄羅斯國內政治的大事,很大程度影響著2018年俄總統選舉的走勢。 從哪個角度看,普京「大帝」此次來訪都不會尋常—— ▋老朋友見面,加深信任 當下,俄羅斯面臨的各方面局面並不樂觀,美國和歐洲一方面利用外交和經濟手段打壓俄羅斯,同時在軍事上通過布置反導系統等方式直接擠壓俄羅斯戰略空間,而依賴能源出口的單一經濟模式也導致俄羅斯近年經濟形勢慘澹。

對中國來說,以南海問題為代表的外交、軍事壓力,背後是美國操縱的遏制、打壓中國的一系列精心設計的組合拳所產生的效果。而美國趁著中俄各自處理自家問題時,不時的還要搞搞挑撥離間。 在這個大環境下,中俄雙方加強合作,進一步推進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是必然的選擇。同時,恰逢今年是《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簽署15周年,正如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所說,「這是全面審視我們的計劃並為未來制定具體舉措的良好契機。」

▋不是錢的問題,是很多錢的問題 經濟上,油價一落千丈,俄羅斯市場持續萎縮,工資在減少,失業在增加,俄羅斯正處於20年來最嚴重的經濟蕭條,俄羅斯現在迫切需要錢,投資需要錢,發工資需要錢,生產石油也需要錢。這就是今年來普京這樣的外交硬漢開始和美西方關係緩和的根本原因。這個時候,中俄雙邊合作顯得尤為重要,雙方早前指定了在2020年前將雙邊貿易額提升至2000億美元的目標。因此,達成一些經濟領域的合作將是此次來訪的重頭戲,其中能源領域的合作又是重中之重。 能源戰略合作在中俄關係中起著非常重要的凝聚作用。尤其是西方對俄羅斯進行經濟制裁以後,中俄雙方在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能源聯盟」,改變了全球原油市場的局面。目前,俄羅斯已經替代沙特成為中國最大的石油供應國,相關數據顯示,過去5年里,俄羅斯對中國的石油出口量翻了一番。

與俄羅斯在中國的石油進口市場份額迅速提升直接相關的,是俄羅斯接受人民幣結算,這甚至開啟了「石油人民幣」對「石油美元」的衝擊之勢,因為與中國石油進口關係緊密的石油出口國(例如想要搶回市場份額的沙特)可能要考量接收人民幣結算這一事實。 隨著此次普京訪華,中俄兩國在能源合作領域將迎來更廣闊的空間,很可能會簽訂一系列進一步加深合作的協議。相關領域人士認為,目前中俄西線天然氣管道等項目可能會有重大進展,西線供氣協議甚至將帶來千億級別的投資。 高鐵項目合作,是中俄雙方務實合作的一項重要進展。此前俄羅斯方面有消息稱,中國同意為莫斯科喀山高速鐵路項目提供4000億盧布(約62億美元)貸款,無需俄方國家擔保。其中包括莫斯科至下諾夫哥羅德路段的2500億盧布(約38.8億美元),下諾夫哥羅德至喀山的1500億盧布(約23.3億美元)。

對鐵路項目而言,單方面融資並非最優選擇,中國在對外高鐵出口方面,一直提倡利用國際資本進行基礎設施建設。但考慮到俄羅斯目前的經濟狀況,中俄高鐵只能採用中國單方面融資的方案。 據稱,中俄雙方前期已經為此準備好政府間協議文件,相關文件有望在普京訪華期間簽署。 除了能源和高鐵項目合作,另一可能在普京來訪期間達成合作的領域則是跨境電商。當前經濟形勢下,俄羅斯迫切需要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而跨境電商已經成為中俄經貿發展的新模式與新引擎。因此,普京訪華期間雙方有望在跨境電商方面達成全面合作協議,並上升到兩國國家戰略高度,以提振低迷的俄羅斯經濟。 針對物流環節,中俄雙方在去年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鑒於去年普京訪華期間,中俄雙方簽署了關於物流合作方面的協議。因此普京此次來訪,雙方可能簽署跨境支付、電商平台建設方面的相關合作協議。 ▋南海問題,一個繞不開的必答題 在美國重返亞洲,美日加強合作情況下,中國在太平洋方向承受了美國相當大的壓力。而在歐洲方向,美國聯合歐洲對俄羅斯的戰略擠壓也是步步緊逼。在當前這個國際形勢下,中俄雙方都有加強合作互相扶持的需要,這種需要,更多是基於國家利益。 在中國當前最關切的南海問題上,俄羅斯的立場上一直很「曖昧」。俄羅斯的曖昧態度有其原因,但是俄羅斯在南海問題上「不站隊」,也並不意味著俄羅斯不支持中國。中俄雙方經過數十年的互相磨合與試探,早就形成了國際事務戰略協作的默契度和互相理解的基礎。比如在俄羅斯目前最為看重的烏克蘭克里米亞問題上,中國在聯合國安理會投票時也沒有公開「挺俄」,而是投了棄權票。但這並不代表中國反對俄羅斯的立場。 另一方面,俄羅斯以自己的方式來支持中國。5月底,中俄進行的反導聯合推演,顯示了中俄雙方在該領域合作關係的增強。

6月9日,中俄軍艦駛入釣魚島附近毗鄰海域,引起日本一陣慌亂,雖然沒有公開消息顯示此次航行是雙方軍艦的聯合行動,但仍被廣泛認為是中俄海軍高度默契的配合。 可以預見,進一步加強國際事務中中俄兩國的戰略協作,也將是普京此次來訪的「必選動作」。 ▋一波三折的軍售能否成行 除了經濟領域的合作,軍事技術合作在中俄務實合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俄方先進的防空飛彈和戰機技術,是近年中俄軍事技術合作的重點。 S-400防空飛彈是俄軍防空部隊現役最先進的主力裝備,其最大射程400公里。根據俄方相關消息,俄方與中方在2014年9月簽署了價值19億美元的S-400防空飛彈出口協議。 不過此項協議的落實似乎並不順利。最近,根據俄羅斯國家技術集團公司總裁謝爾蓋·切梅佐夫在一次採訪中的表述,俄羅斯不會在2018年前向中國供應S-400防空飛彈系統。 儘管表面給出的理由相當充分,但是相關分析認為俄方拖延交付的原因主要還是戰略方面的考慮。比如S-400的作戰範圍很大,俄方可能承受來自日本、韓國甚至越南、印度等方面的壓力;同時,俄羅斯雖然表面上態度強硬,但也迫切想和美歐和好,尤其不想在西方就要解除制裁前因S-400交付中國讓努力付諸東流。 雖然這則消息被認為是普京來訪前出現的一大尷尬,不過隨著美國在歐洲部署飛彈防禦系統帶來的壓力,此次普京來訪期間,是否可能出現轉機? 蘇-35戰鬥機是俄羅斯打造出的一種號稱第4++代的多用途戰鬥機。對於這款先進戰鬥機,中國從2006年開始,經過長達9年的談判,終於在去年11月與俄羅斯就蘇-35戰機採購達成合作協議。俄羅斯向中國供應24架蘇-35戰鬥機,總價值高達20億美元。 但是,蘇-35戰機的引進也並不那麼順利,今年上半年,一度還傳出過俄羅斯年內無法交付蘇-35戰鬥機的消息。除此之外,中方對飛機發動機領域的技術合作非常感興趣,尤其是蘇-35先進的117S發動機的技術轉讓與合作,想要達成這一目標可能也要經歷不少坎坷。 據悉,此次普京來訪,蘇-35及117S發動機的相關合作,有可能會經過雙方最高層的最終認可。 總之,無論從哪個層面而言,本周六的普京訪華對中俄兩國都是意義重大,影響著中美俄三國的大國均衡,究竟有何驚喜,我們拭目以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