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司令部官網6月18日發表消息稱「斯坦尼斯」號和「里根」號航空母艦打擊大隊當天在菲律賓海上組成了雙航母編隊並展開作戰演習。官網受,來自兩個打擊大隊的飛機和艦艇已經開始在國際海域展開聯合行動,這展示了美利堅合眾國在可見的未來仍獨步天下的多航母聯合打擊大隊的實力。
這並不是美國第一次劍指黃岩島。今年4月22日在美菲「肩並肩」聯合演習結束後,美軍留在菲律賓的6架戰機參與這次行動,飛越黃岩島附近空域。這是它們首次在南海爭議地區進行「空海態勢感知飛行」。美防長卡特4月28日在聯邦參議院軍事委員會出席聽證時指出,黃岩島如同南海區域內的其他領土爭議,可能引發軍事衝突,美方對此特別關切。
5月上旬,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日裔海軍上將哈里斯在被記者問及是否會為黃岩島開戰時,他輕輕地笑了。按照《紐約時報》的描述,哈里斯稱「軍人觀察事情要陰暗一些,這是職責」,他的部隊必須做好「今夜開戰」的準備。
哈里斯在對華態度上以強硬著稱(圖源:中央社)
此前6月初卡特在新加坡的香格里拉安全對話上警告說,如果中國擴建在爭議海域的黃岩島,將面對嚴重後果。他說:「希望不會發生這種事,因為這會導致美國和地區其他國家採取行動。」
一艘意在警戒,兩艘意味著戰備,美國同時在南海地區派出兩艘航母實屬罕見,這暗示了美國絕不手軟的決心。
黃岩島近年來走進人們的視野是2012年中菲黃岩島對峙,最終以菲律賓撤船宣告終結。今年5月菲律賓總統阿基諾公開表示,當年與中國在黃岩島對峙,最終撤離的原因是美國調停介入;美方的態度意在降低衝突,挽留雙方顏面。這尤可見當年美國的克制。
但是如今在黃岩島問題上,美國下達的最後通牒式警告則意味深長。聯繫近兩年來,美國越來越頻繁的危險抵近偵察,以及闖南海島礁12海里事件,可以發現,如果說此前美國在南海的戰略更多是推盟友上陣,目前美國在南海的行動儼然變成了親自危險上陣。這是美國在南海問題上的策略的關鍵轉變。
如果說此前2008年美國挑起南海爭議熱點為了是布局重返亞太,那麼現如今,美國親自上陣就不僅僅是布局重返亞太。
一方面,中國的填海造陸改變了地區實力均衡,中國逐漸擁有隨時能夠管控整個南海的能力。尤其是黃岩島,有著無可代替的重要性。在美國和菲律賓看來,該島礁位置處於艦艇進出蘇比克灣的交通要塞。一旦中國在黃岩島上採取建設行動,對美菲來說絕不是好消息。
印度洋和太平洋的貿易90%經過南海,只有10%繞路經澳大利亞的南部航線。美國認為中國反過來可以鉗制他們。美國及其盟國的利益會受損。中國主張南海島嶼歸屬中國,航行自由沒有問題。但美國認為這是因為中國尚未控制,控制了可能就這樣做。盎格魯薩克遜民族是非常務實的民族,很現實主義,他們不看中國今天說什麼,而看中國能力的增長。
美國認為,南海被中國控制,美國西太平洋軍事據點關島,和美國印度洋軍事據點迪戈加西亞島之間的聯繫就被中斷了,迪戈加西亞就孤懸海外。這弄不好,美國就得撤退,放棄印度洋。美國的全球戰略布局就破了。
如果說2014年之前美國在南海重點是鼓動盟友對抗中國,以攪亂南海作為重返該地區的聲勢,那麼2014年中國填海造陸以來美國在南海面臨的則是直接的生存危機,和主導權的漸失。親自上陣是美國對中國的應激阻嚇。
另一方面,原來美國認為中國是美國的好學生,在美國體系內崛起。現在無論是填海造陸,還是一帶一路、亞投行、金磚銀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中國在經濟上開始自建朋友圈。英法德等西方盟友對中國的經濟主張的歡迎和配合,讓美國認識到中國以越來越強勢的存在,對美國影響力產生衝擊。美國對中國戰略崛起的忍耐正在消散。在南海阻止中國被賦予了更大的戰略價值,既代表中國是否遵守美國秩序,更被認為是中美老大老二定輸贏的關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