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韓信轉世,劉備是彭越轉世,孫權是英布轉世,誰是劉邦轉世
2016年6月21日 作者:歷史挖掘機
《三國演義》的藍本公認為《三國志平話》。《三國志平話》是元代元代講史話本,也就是當時說書用的故事
底本,是以三國歷史為題材的現存最早的小說。
《三國演義》雖然本於《三國志平話》,但是二者還是有很大差別的,尤其在開頭和結尾更是有著雲泥之別。
先說開頭。《三國志平話》以漢朝三位被劉邦打壓迫害的開國功臣韓信、彭越、英布分別轉生為曹操、劉備、孫權為背景,然後讓劉邦轉世為獻帝。漢天子獻帝的天下被曹、孫、劉三家瓜分,原來是劉邦向韓信、彭越、英布三人贖罪,這個安排很有意思。
曹操精通兵法,可比韓信;彭越本是一個打漁的,劉備本是一個賣鞋的,二人有得一比;英布盤踞江淮,孫權立足江東,二人在地理位置上相近。而劉邦的天下本是韓信、彭越、英布三人打下來的,但是劉邦缺殺了他們,因此最後需要還給他們應得的一切。《三國志平話》對轉世角色的安排,契合三國君主的經歷。
《三國志平話》這樣安排人物關係,與當時興起的佛教輪迴轉世、因果報應思想有關。而《三國演義》以儒教思想為基調,則宣揚劉備為漢室正統,強調他的皇叔身份和曹操的奸臣身份。
(《三國演義》里的皇叔劉備)
(世人眼中的奸臣曹操)
再說結尾。《三國演義》以晉滅吳統一三國為結尾,符合歷史事實;《三國志平話》結尾則虛構歷史,安排了蜀滅亡後,漢帝外孫劉淵逃亡,最後成為漢王,然後消滅晉朝,為漢復仇的情節。這裡出現的劉淵的確趁晉朝內亂,於304年稱漢王,後又自立為漢光文帝,最後他的族子劉曜殺了西晉皇帝愍帝,西晉就此滅亡。但是,劉淵並非漢人,而是匈奴人,他借用漢的名號,是為了獲得內地人的認同。而漢代常有公主去匈奴和親,例如王昭君,因此說劉淵為漢帝外孫。《三國志平話》這樣安排情節,是說書藝人為迎合當時市民趣味,滿足漢族的復興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