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功夫升級,代言人「逆齡生長」,不做直營做眾籌?

@ 2016-06-21

真功夫要升級了。

6月18日,真功夫在廣州開了新聞發布會。這個標準的90後品牌,鐵了心要向90後們靠攏:放棄了李小龍形象,取而代之的是更卡通的造型。

而且,真功夫也放棄了一直堅持的直營模式,要做眾籌店,而且一下子還拿出了三家店。

▲真功夫新的LOGO,能看出更年輕的感覺嗎?

中式快餐的輝煌和撕逼大戰

真功夫是標準的「90後」。

1990年6月18日,17歲的潘宇海在東莞市長安鎮107國道邊上開辦「168甜品屋」(「真功夫」前身),經營甜品及快餐生意。

如果翻開真功夫的履歷,必然是光彩奪目,並且充滿遺憾的。

四年後,潘宇海的姐姐潘敏峰與姐夫蔡達標一道參與經營。潘宇海負責全面管理、蔡達標負責前廳待客、潘敏峰負責財務和採購。

之後,168甜品屋改成了雙種子,再之後才是真功夫,之後真功夫就進入快車道,2005年,直營店就開出了100家,是中餐品牌中第一個直營過百的。

▲李小龍以及「kungfu」,是真功夫品牌最顯著的標誌

26年時間,真功夫在全國開出超過600 家直營店。2010年4月, 由中國烹飪協會首次發布的中國快餐50強榜單中,「真功夫」成為唯一入圍快餐前五強的中式快餐品牌。

當然,一場我們更為關注的變故在真功夫發生,這便是潘宇海與蔡達標之間的股權之爭。種種細節已經被各種報導披露,我們在意的是這場沒有贏家的結局:蔡達標被判入獄,而真功夫在相當長時間裡幾乎原地踏步。

年輕化的真功夫,能否吸引90後?

2011 年,潘宇海重新掌舵真功夫,但這一年也是中國快餐業「由盛到衰」 的轉折點。潘宇海在現場給出一組數據:2011 年,餐飲百強之中快餐企業的盈利率大約是8.52%,而去年這個數據已經跌到了2.80%。

「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中式餐飲這麼難做呢?我覺得是時,人群變了,這是主要的原因。真功夫作為行業內最大規模的中式快餐連鎖企業,同樣面臨著以上壓力。」潘宇海如此分析。

轉型不可避免,快餐巨頭最終將目光轉向「80後」「90後」的年輕群體。今年1月27日,麥當勞與微信合作,在北京開出內地首家麥當勞智慧概念餐廳;5月,肯德基與百度聯合,推除了首家智能概念店「Original+」……

▲潘宇海腳踩雙輪平衡車出場,時尚要從創始人開始

真功夫也要年輕化。

在6月18日的發布會上,真功夫公布了新LOGO,還宣布從品牌價值理念與顧客就餐體驗兩方面入手,來俘獲年輕消費者的芳心。

「引入了'貓熊茶布',增加了飲品品種,填補非用餐時段的產品需求,還有更舒服的座椅,更多小食產品,提供wifi、充電等電子服務等。」潘宇海稱升級效果非常明顯,旗下一家老店在升級改造後,銷售額重新獲得了兩位數的增長。

據媒體報導,今年真功夫計劃開50家品牌升級體驗店。

錯過上市,用眾籌融資

當天的發布會上,真功夫另外一個動作,是啟動了眾籌模式,上市不再是真功夫最為看重的融資渠道。

曾經,真功夫為上市準備了挺長時間,潘宇海也承認當年一場關於股權的「內訌」 讓真功夫錯失了最佳的上市時機。

早在2007年1月,投資機構今日資本投資曾聯合中山聯動向真功夫注資,獲得後者3%的股權。當時已經擁有超過400家門店的真功夫隨即將上市作為發展目標。2009年,時任真功夫董事長的蔡達標對外表示,會在未來三年時間開到800-1000家門店,以符合上市的最佳定位。

▲真功夫新的店面,少了簡潔明快多了份神秘小資

但最終,一場「內訌」讓這個計劃泡了湯。潘宇海說:「2007年左右,資本市場青睞餐飲行業,真功夫確實是因股東問題錯過上市。但2011年後,整個資本市場都不看好餐飲行業,上市的風口過了。在那個時間段,許多餐飲企業上市都沒有成功。」

如今,融資的渠道更為多樣,真功夫也啟動了眾籌。真功夫旗下三家店鋪通過股權眾籌金融服務公司第五創網站上線,分別融資80-104萬元不等。投資人只要支付0.8萬-1.04萬元不等,便可以成為該店舖的股東,享受店鋪未來紅利。

潘宇海說,在網際網路時代,每個企業都有無限的可能布局資本市場,我們做的眾籌項目就是我們的一個試點。

小編有話說:

大多數人走進真功夫,不是在高鐵站,就是在飛機場。因為這兩個地方的餐飲品類最為局限,和油膩的油炸食物相比,花50 塊錢就能吃好的真功夫算是既健康、性價比又高的選擇。

真功夫自己可能也發現了這點,因此他們在火車站和飛機場的鋪點做的很好。在大多數的一、二線城市機場裡都能找到真功夫。

不過放在城區中,真功夫的優勢就被大幅弱化了。且不論同價位的選擇更多,真功夫所推出的餐品SKU 多年來都未發生較大變化。甚至在湯點和配菜上,真功夫也沒做過多調整。

▲車站、機場之外,真功夫要做的還有很多

有限的SKU 在後端的確能讓真功夫保證標準化和生產效率,但十年如一日,消費者多少會膩。

餐飲行業隨著時代的發展,帶來的是多元消費需求的爆發,而非單純的年輕消費群體的更迭,品牌核心價值是未來消費者的選擇核心要素,重塑自有產品價值和品牌文化,才是突破快餐行業發展瓶頸的長遠之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