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是我們家家戶戶餐桌上的主糧,特別是居住在南方的朋友,頓頓離不開米飯,做米飯第一步就是淘洗大米,說起淘米大家會覺得這有什麼好說的,搓一搓洗一洗就行了,看似簡單的一件事,其實大有學問,很多朋友喜歡三番五次的淘洗,其實這是錯誤的做法,只有合理的淘洗使其儘量的保持營養,而且不會給健康產生危害才是正確的。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大米加工的過程,從稻穗不會立刻變成晶瑩剔透、均勻飽滿的大米,而是先成為糙米,而糙米去除絕大部分皮層和一部分胚芽後才成為白米,白米表面會帶有少量的糠粉。為了大米的外觀保存方便和製作成米飯的口感,很多商家在通過拋光工序去掉部分糠粉,拋光可以使米粒表面光艷雜質變少,同時也會降低營養價值。由此可見,到我們手中的大米已經經過相關的處理,而淘米主要的作用是洗去白米表面殘留和粉層和少量谷粉和雜質。有實驗表明:淘洗一次大米,其蛋白質會損失4%、脂肪會損失10%左右,而淘洗兩到三次,蛋白質會損失10%,礦物質會損失15%、脂肪會損失50%,而維生素會損失40%。比如說維生素b1,被稱為抗腳氣病因子,是構成身體輔酶、維持身體正常代謝、以及心臟神經及消化系統正常功能所必須的維生素,而且它是水溶性的,淘洗的次數越多保留的越少,所以如果是新包裝的大米淘洗一次即可,散裝的最多不要超過三次,不要用熱水和流動的水淘洗,更不要用水用手相互對搓。
現在市場上有一種免淘米,也就是不經過淘洗就可以直接燉煮的大米,這種大米麵光潔、透明度高基本不含雜質。免淘米確實比正常大米加工過程複雜,對生產加工條件要求嚴格,所以可以避免在淘洗過程中營養成分的大量流失,如果是從正規渠道購買的合格產品,可以不用淘洗放心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