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案金額2000萬!警方揭秘「中國好聲音」的詐騙團如何犯罪!
2016-06-19 14:54
又一特大電信詐騙案被偵破!
近期,四川、海南兩地公安機關聯合行動,偵破「12·30」特大電信網絡詐騙案,打掉一個以「中國好聲音」等娛樂節目中獎為幌子進行詐騙的特大電信詐騙團伙。這起詐騙案涉及全國20多個省(區、市)、涉案金額高達2000餘萬元。詐騙團伙如何分工?哪些人群成為詐騙分子的重點捕獲對象?我們又如何擦亮眼睛防範身邊的電信詐騙?
案件概述以「中國好聲音」娛樂節目中獎為誘餌案發 2015年12月25日,何某接到了通知自己「中了『中國好聲音』二等獎」的陌生QQ信息。他隨即打開中獎信息提供的網頁連結,填寫了個人資料並提交。「提交之後,系統通知我要交5000元保證金才能繼續兌獎,我覺得不靠譜,就沒有再管。」何某說。 5天後,一個號稱「北京法院工作人員」的來電讓何某有些亂了陣腳。據何某回憶,對方在電話中告知他因填寫了個人信息卻未領獎,占了中獎名額,如果再不領獎將被起訴,「我聽到他是法院的,而且我的個人信息又全都被他掌握,我就按照對方的要求把5000元的『保證金』匯到了指定帳號。」 「保證金」交完了,還有「個人所得稅」。何某在這名「法院工作人員」的威逼利誘下,再一次去銀行將16萬元「獎金」的「個人所得稅」3.2萬元匯入了對方的指定帳戶。不過,當對方聲稱何某因領獎時間過期,須再匯5萬元「解凍費」時,何某才確定自己上當受騙了。破案 在接到何某報案後,四川省廣元市公安局昭化分局迅速成立專案組和專案指揮部,投入案件偵辦。 在案件偵辦過程中,專案組共調取銀行開戶和轉帳、POS機洗錢及網銀轉帳數據單1.3萬餘份,調取1.1萬餘個涉案網絡帳戶和30餘萬條通話記錄,通過多方取證固定了犯罪證據。 今年3月30日至4月1日,在廣元市公安局的統一組織指揮下,「12·30」專案指揮部在海南省公安廳駐儋州市「拔釘子」專項行動工作組、儋州市公安局、海口市公安局的配合下,在海口、儋州、臨高等地展開集中收網,安徽、江蘇、重慶等地也同時行動,共抓獲犯罪嫌疑人35名,主要犯罪嫌疑人悉數落網。 除惡務盡,4月14日和22日,專案組又實施了第二輪、第三輪收網行動,將該犯罪團伙殘餘成員抓獲,偵破此案。進展 這次專案行動,端掉作案窩點5個,抓獲犯罪嫌疑人42名,繳獲贓款151萬元,查封凍結涉案贓款200餘萬元,串並「娛樂節目中獎」詐騙案件200餘起。這一涉及全國20多個省(區、市)、涉案金額高達2000餘萬元的系列電信詐騙案告破。目前,首批15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已經被批捕。探案 廣元市公安局昭化分局副局長楊紹鎧介紹,這個犯罪團伙整體上分成五個層級,由「幕後老闆」、技術組、客服組、開卡組、洗錢組組成,組織嚴密,分工明確。 該團伙基本通過六個步驟實施詐騙。 ●第一步:「幕後老闆」冼某通過網絡平台、日常社交等途徑拉攏各小組成員,為實施詐騙案搭建一個「流水線」; ●第二步:各小組為實施詐騙準備作案工具,比如開卡組事先要開大量銀行卡、電話卡,洗錢組要準備好用於洗錢的POS機,技術組要搭建起虛假網站等; ●第三步:技術組通過「暴力軟體」對被害人的QQ號碼進行篩選,再通過群發軟體推送詐騙消息; ●第四步:誘導受害人登錄推送消息中提供的網站填寫個人信息,其中違法犯罪分子最需要的是獲得受害人的真實姓名和電話; ●第五步:客服組按照劇本假扮「『中國好聲音』欄目組工作人員」或「公檢法人員」「公證處工作人員」等實施詐騙; ●第六步:洗錢組通過網銀、POS機等將錢多次轉帳、提現,最後轉至「幕後老闆」手中再進行分贓。案件分析年齡18歲至45歲成重點對象 四川省廣元市公安局昭化分局元壩派出所教導員毛慶華介紹,詐騙團伙在年齡上一般會選擇18歲至45歲、最近登錄過QQ的用戶,因為這類人群對當下的娛樂節目比較了解,較易相信中獎信息內容。而且,此類人群大多都有穩定的經濟來源。此外,還必須得是經常登錄QQ的用戶,以便其能第一時間看到詐騙信息。案件亮點以「非法經營罪」處理提供技術支持的犯罪嫌疑人 此次公安機關打掉了包括「提供技術支持」「提供租賃POS機」在內的犯罪嫌疑人,並已有部分犯罪嫌疑人被以「非法經營罪」批捕。
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教授宋英輝說,儘管電信詐騙的具體騙術五花八門,但萬變不離其宗,必須依靠兩方面的技術支持,即通信網絡和銀行網絡。這次公安機關以「非法經營罪」打擊並處理部分提供技術支持的犯罪嫌疑人,頗有釜底抽薪的意思,具有多重意義。
★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打擊電信詐騙活動。在電信詐騙集團化專業化的趨勢下,提供技術支持的人員在客觀上發揮了比撥打電話或者群發簡訊的行為人更為關鍵的作用。如果不處理這些人,就很難從根本上有效打擊電信詐騙。
★另一方面,可以從根本上遏制電信詐騙。通過打擊提供技術支持的人員,對這些行業的不法分子形成一定威懾,使得不敢再為了單純獲利而非法提供技術支持。在缺少技術支持後,整個電信詐騙機制將無法運轉,電信詐騙必然會大幅減少。
「 專家 解讀 」打擊和宣傳雙管齊下為何還有群眾被騙? 利用「通知中獎」或者「冒充公檢法」等方式實施詐騙的新聞屢見報端,公安機關也加大了打擊和防騙宣傳力度,但為何此類詐騙仍處在高發態勢,還是有那麼多群眾被騙?
宋英輝說,首先,電信詐騙是一種低成本、高回報、蔓延快、輻射廣的犯罪,而且詐騙的手法簡單,翻新速度快,容易傳播、仿效,在一個很短的時間內就可以波及很廣的範圍,犯罪分子在巨大非法利益的誘惑下往往鋌而走險。這是電信詐騙持續高發的根本原因。
其次,電信詐騙團伙作案居多,跨國跨境的趨勢明顯,採用集團化、專業化操作模式,隱蔽性強,打擊難度很大。加之由於缺乏完善的跨區域協作共享和部門快速聯動反應機制,往往造成「取證難、抓捕難、定性難、追贓難」。
此外,儘管國家一直在加大宣傳防騙,但是還是有部分死角或盲區。一些群眾防騙意識依然薄弱,在面對各種利益誘惑和不斷變換花樣的騙局時,貪圖便宜的心理或趨利避害的心理容易被利用,屢屢上當受騙。這是電信詐騙屢打不絕的重要原因。
警方提示
如何識別詐騙分子?一定要擦亮眼睛!要克服「貪利」思想,多了解和分析識別真偽,碰到所謂的「公檢法」人員打來的告知其涉嫌犯罪的電話,也不要慌張,更不能著急將錢轉入對方提供的私人銀行帳戶。在懷疑自己被騙後,應立即聯繫銀行,通過電話銀行或網上銀行對匯款進行緊急止付。在懷疑自己被騙時一定要第一時間固定證據,及時記下詐騙分子的電話號碼、QQ號碼、銀行卡號等,並記住詐騙分子的口音、語言特徵和詐騙經過,馬上報警,積極配合公安機關開展偵查破案和追繳被騙錢款等工作。
來源:中國警察網、法制日報
社會 政法 法律 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