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男童為了遊戲打怪離不開電腦,卻自插尿管、包尿布「解放」

@ 2016-06-19

這名國小學童因為害怕走開一下,網路遊戲的紀錄就會受到影響,長期憋尿的結果導致腎臟出問題,就醫接受插尿管治療,也包過尿布,出院後仍沒學乖,回家後竟有樣學樣竟學著自己插尿管或包尿布,直接在房間裡解尿,一步也不願離開電腦,只為爭取時間打怪。

無獨有偶,一名14歲國中生,打網路遊戲打到廢寢忘食,日前適逢端午連假,瘋迷遊戲更加毫無顧忌,結果收假後早上爬不起來、不想上學,被父母沒收手機後,竟暴走怒嗆父母髒話。

國內兒少3C網路成癮問題嚴重,醫師說,這類病例近年激增,患者的快樂完全來自3C世界,回到現實生活反而表情呆滯,有如「人工自閉」,各界再不重視這些「精神毒品」問題,後果堪慮。

馬偕醫院兒青少心智科主治醫師臧汝芬今表示,日前收治一名14歲國中生,沉迷於網路遊戲,端午連假更是廢寢忘食,收假後早上爬不起來,不想回學校,當父母沒收3C產品使用時,便出現脾氣暴躁、髒話連篇, 後來到她門診,確診為3C網路成癮。

不過臧汝芬說,這些年類似病例愈來愈多,日前也有兒科醫師提及,有國小學童太愛打網路遊戲,害怕只要走開一下,紀錄便會受到影響,\後來甚至連廁所都不敢去,結果腎臟出問題,就醫時曾接受插尿管治療,也包過尿布,出院回家後,為了節省更多時間玩遊戲,竟然有樣學樣,有時自插尿管,有時自包尿布,直接在房間裡解尿,讓父母憂心不已。此外,臧汝芬另舉一例,指她曾收治一名國中生,只要手機遊戲打不好便會暴走,有一次竟然氣到直接把手機丟出窗外,結果把手機摔壞、沒得玩了,又想拿媽媽的手機玩,媽媽不願意,個案立刻飆罵,情緒大失控。臧汝芬表示,其實有些孩子的成癮和父母習慣有關,例如該名14歲國中生,在問診過程中,也發現他的爸媽是手機重度使用者,但成人心智發育已成熟,大量使用3C產品,也許還可保有正常生活功能,但兒少仍在成長階段,過度聲光刺激,恐將波及正常發育。針對兒少的3C使用,臧汝芬建議,扣除在校時間,周一到周五每天回家後不宜使用超過1小時,周六、日則每天不宜超過3小時,以免提高3C網路成癮風險。

她指出,網路過度使用和網路成癮不但會導致注意力不集中,更合併了情緒障礙、干擾性情緒障礙、反社會人格形成等問題,若未及早就醫,長大後還可能出現邊緣性人格異常或憂鬱症。

門診中,見到不少網路成癮的極端病例,像是被父母強制帶往醫院,躺在地上哭鬧、打滾;因網路成癮作息日夜顛倒,半夜找東西吃,被父母責罵便暴力相向,父母只得報警處理。

臧汝芬指出,在上課就學和日常生活以外,每週使用網路超過20小時,且一旦沒有網路可用,就出現情緒低落等症狀,就是網路成癮。

常見網路成癮的兒少,其父母就是網路重度使用者,因此覺得「上網不至於害死小朋友」,縱容子女上網,沒有發揮家庭教育的功能。

▲3C產品功能多樣化,以致使用愈來愈普遍;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

臧汝芬強調,兒少自我控制力不佳,網路成癮會合併出現情緒障礙、人格異常,以及社會疏離,嚴重程度相當於自閉症、精神分裂症及長期精神病患者的情況。

臧汝芬呼籲衛福部和教育部共同合作,及早找出網路過度使用的兒少集中就醫治療,避免未來會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