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中正、林語堂、錢穆、梁實秋... 台北12處名人故居地址簿

@ 2016-06-18

台北是座百年古城,有許多歷史悠久的名人故居,近年來多處陸續對外開放或是改建為紀念館,供民眾參觀、遊覽。到他人住所拜訪,可以更了解當時歷史背景,也可一窺名人生活模式及風格,親身體會某種典範。今天推介台北12處名人故居/宅邸,讓你享受古蹟之美,一起跟著名人的腳步,體驗當年風華歲月!

1.士林官邸

士林官邸曾被選為蔣中正、宋美齡的官邸,包括官邸正館、招待所、慈雲亭、凱歌堂四處古蹟本體。官邸正館為簡便、實用的兩層樓斜頂建築,結構上融合木構造及鋼筋混凝土,此外還有多處生態園所,成為目前台北市第一座生態公園。露天音樂座提供市民一個音樂表演及欣賞的場所。每年2月中旬至3月舉行玫瑰花展,展示超過300多種玫瑰。每年11月中旬至12月初舉行台灣最大規模菊展。

台北市士林區福林路60號

9:30-12:00、13:30-17:00,周一休館

正館全票NT100;其餘免費參觀

2.草山行館

陽 明山上的草山行館原為台灣製糖株式會社招待所,1949年12月中華民國政府遷台之後,此行館變成為了當時的中華民國總統官邸,並成為蔣中正統治台灣的第 一個總統官邸。草山行館占地面積為4275平方公尺。主行館為典型的日式建築,建築面積為584平方公尺。主行館門前兩棵年齡逾百的相思樹與楓香,寧謐的 訴說著歲月悠悠。

台北市北投區湖山里湖底路89號;捷運石牌站轉小8公車至陽明山立體停車場(草山行館)站步行約5分鐘

10:00-17:00,周一休館

全票NT30,可抵餐飲消費

3.梅庭

梅 庭遊客中心是處環境幽雅的木造民宅建築,大約建於1930年代末期,曾是于右任先生的避暑別館,經整建修復後開放讓民眾參觀,也被台北市政府評定為市定歷 史建築,主要以檜木建構而成,上層灰色屋瓦與石砌底座,呈現古樸懷舊的氣息,基礎及地下室是鋼筋混凝土構造的防空避難室,為戰爭時代的建築發展留下歷史見 證。館內也展示于右任先生不同時期的書法作品,讓參觀的民眾欣賞。

台北市北投區中山路6號;捷運新北投站下車步行抵達

9:00-17:00,周一及國定假日休館

免費參觀

4. 林語堂故居

「林 語堂故居」座落陽明山腰,興建於民國五十五年,由語堂先生親自設計,是其生前最後十年定居台灣的住所。他愛竹、愛石,所以刻意在中庭一角,由翠竹、楓香、 蒼蕨、藤籮等植物,與造型奇特的石頭,營造出可愛的小魚池,享受「持竿觀魚」之樂。此建築是以中國四合院的架構模式,結合西班牙式的設計取向,兼具東、西 方風格,融合了現代感與古典美,目前已規劃為結合展示參觀、藝文講座、餐飲休憩的多元化空間。

台北市仰德大道二段141號;捷運劍潭站轉乘260、紅5至永福(林語堂故居)站

9:00-17:00,周一休館

全票NT30

5.錢穆故居

「素書樓」為國學大師錢穆先生生前居所,在台其間講學著述不斷,因此素書樓的講堂每每座無虛席。為紀念母親生養之恩,錢先生以無錫七房橋五世同堂故居里,母親居所之「素書堂」作為隱居終老處所之名,素書樓庭院內的一磚一石、一草一木都是主人多年的心血,夾步道而迎的楓樹、房舍後方挺立的竹子,庭園裡的茶花等是夫人親手植栽。目前由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台北市立大學經營管理。

台北市士林區臨溪路72號 ;捷運士林站1號出口轉公車304、紅30、255等至東吳大學站步行抵達

9:00-17:00,周一休館

免費參觀;館內未經許可請勿攝錄影;每周三下午14:00-17:00有文化志工導覽

6.梁實秋故居

此故居為梁實秋先生一生眾多居住空間之一,亦為來台後安住的第一間職務宿舍,梁實秋教授作育英才無數,尤其主編英漢辭典與中學英文課本,引進KK音標,影響深大。其故居於民國92年正式歸列於台北市文化資產,極具歷史價值與意義。故居的建築面積建坪為30坪,為典型的中央走廊型住宅類型,其特色之一即是具有洋式的接待空間,獨具風味,具保存價值。

台北市大安區雲和街11號;近捷運台電大樓站

11:00-17:30,周二與國定假日不開放

全票NT50;為保護日式建築木頭地板,需著襪入內

7.胡適故居

胡適故居設立於民國51年12月10日,為紀念其對於文學以及學術上的貢獻;胡適紀念館也時常推廣許多的相關活動,例如舉辦巡迴展覽或是胡適先生文章的介紹等等。紀念館包含3部分,一為台北胡適故居。故居格局大致上仍保持先生生前生活起居的原有風貌。二為陳列室,展示胡適先生的著作、手稿、照片、遺物與紀念物等。三為胡適墓園,墓園內矗立著由藝術大師楊英風所雕塑的胡適銅像。

台北市南港區研究院路二段130號;捷運昆陽站或南港站轉公車212、270、藍25、小 12

周二至周六 9:00-17:00

免費參觀;展覽場全面禁止攝影

8.少帥禪園

禪園建於1984年,是依山勢而建的日式建築,擁有絕佳的視野,在日據時代曾是軍官將領的招待所;在光復後,也曾是少帥張學良被軟禁的居所。現在以「少帥」為主題,改建成景觀餐廳「少帥禪園」,因其地勢較高,可眺望整個北投溫泉區和觀音山,到了傍晚時分更可以看到美麗的日落景色,園內供應當時張學良夫婦經典的菜譜,成為兼具生態、歷史、景觀、美食的好場所。

台北市北投區幽雅路34號 ;捷運北投站或新北投站轉230公車到北投文物館站下車

少帥展館10:00-21:00;漢卿美饌12:00-14:00、18:00-21:00;雙喜湯屋11:00-22:00(平日)、11:00-22:00(4-9月假日,其餘月份延長至23:00);小六茶鋪13:00-18:00(平日)、1:00-18:00(假日)

9.馬廷英故居

位於台北市青田街七巷六號,故又名「青田七六」,為1931年由足立仁教授所興建的居所,整棟建築主要用檜木建成,整棟建築融合了日式及洋式建築優點。1945年由其好友台大地質系教授馬廷英日入住,2006年正式列為市定古蹟,並在2011年正式對外開放。現在除了開放免費導覽和科普活動之外,屋內客廳、飯廳、書房等也開放販售餐點及文創商品。

台北市大安區青田街7巷6號;捷運東門站5號出口步行約15分鐘

11:30-21:00,每月第一個周一休館

預約導覽(02) 8978-7499;餐飲訂位(02) 2391-6676 (每日上午11:00開放訂位,每月1日開始接受下月訂位)

為保護古蹟檜木地板,需著襪入內

10.殷海光故居

殷海光先生1949年到台灣,同年8月進入台灣大學哲學系任教,對台灣後來的民主政治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殷海光故居於公元1945年所建,此區日據時代為台大教授的宿舍群,植物濃綠青翠,充滿濃厚的文藝學術氣息。此棟屋舍為一層樓之日式木造房屋,基地呈現一三角形,與周遭其他宿舍相連。台北市政府於2003年5月正式指定此故居為市定古蹟,內保存了殷海光先生重要的文化資產。

台北市大安區溫州街18巷16弄1-1號;近捷運台電大樓站

周二、四、六11:00-17:00;周三、五13:00-17:00

免費參觀

11.李國鼎故居

李國鼎先生為當代台灣經濟發展史推動過程之主要關鍵人物,故其故居深具歷史意義。此故居約建於1930年代內,建物為典型的日式宿舍,李國鼎先生晚年在此居住,房屋保存狀況完好,屋內客廳擺飾、書房陳設以及庭院花草,仍是生前模樣。古蹟日式建築,素雅內裝不見奢華,加建書房內則滿是經濟、企管與人生經營的叢書,顯示其退休後仍不斷汲取新知,好學務實的勤奮態度,與高瞻遠矚的經濟視野。

台北市中正區泰安街2巷3號;近捷運忠孝新生站

周二至周六10:00-16:00

全票NT50

12.蒲添生故居

蒲添生有「台灣雕塑第一人」美譽,「蒲添生故居」位於林森北路的巷弄中,是一座超過八十年歷史的日式木造建築,為蒲添生後代為紀念其一生對藝術奉獻之成就,特別將其住所及工作室整建規劃而成,其中工作室部分為蒲添生親自設計監工,採用上等檜木建造而成。故居現分為戶外雕塑展示區、作品陳列廳、藝術走廊、紀念工作室和文物展示室等空間,現對外開放,以引導性教育的參觀路線,提供市民一個欣賞藝術的空間。

台北市中正區林森北路9巷16號 ;近捷運善導寺站3/6出口

(02)2321-3539

免費參觀;采預約方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