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發展心理學中嬰兒的心理發展理論,此問題屬於嬰兒情緒、社會性發展的研究範圍。
簡要來說,嬰兒出生後即有情緒表現,如新生兒或哭或靜或四肢蹬動,同時,初生嬰兒的情緒反應就已是初步分化的。在成熟和後天環境的作用下,一般研究認為,嬰兒在5~6周時,出現對人的特別的興趣和微笑,即社會性微笑;3~4個月是地,嬰兒出現憤怒、悲傷;6~8個月時,嬰兒出現對最熟悉、親近者的依戀,並隨之產生對陌生人的焦慮及分離焦慮等。
要回答問題本身,這裡就必須提到一個概念:社會性微笑。社會性微笑的出現是嬰兒情緒社會化的開端,是嬰兒發展中一件極其重要的事件。雖然嬰兒生來就有笑的反應,但最初的笑是自發性的,它與中樞神經系統皮質下的神經衝動自發發放有關,與腦幹或邊緣系統的興奮狀態變化有直接聯繫。
約5周始,嬰兒能區分人和其他非社會性刺激,對人的聲音、面孔開始有特別的反應,大人的聲音、面孔特別容易引起嬰兒的微笑,社會性微笑開始出現。但是,從5周至3.5個月時,嬰兒對人的社會性微笑是不加區分的,他們對主要撫養者或家庭其他成員、陌生人的微笑是一樣的。嬰兒還不能區分不同人,對人的微笑都是無差別的。
從3.5個月尤其從4個月開始,隨著嬰兒處理刺激內容能力的增加,能夠分辨熟悉的臉和其他人的臉,嬰兒開始對不同的人報以不同的微笑,出現有差別、有選擇性的社會性微笑。他們對熟悉的人比不熟悉的人笑得列多;對熟悉的人會無拘無束地微笑,而對陌生人則帶有一種警惕的注意。這是社會性微笑的進一步發展,也是真正意義上的社會性微笑。許多研究表明,4個月以後,嬰兒對主要撫養者母親笑得最多、最頻繁,其實是對家庭其他成員和熟人,最後是對陌生人,對陌生人笑得最少。
隨著嬰兒逐漸能分清陌生人和熟人,隨著母嬰關係的日益親密,嬰兒能很好地把主要撫養者母親和陌生人區分開來,陌生人的出現便會引起嬰兒的恐懼、焦慮。研究表明,陌生人焦慮一般在嬰兒6~8個月時發生。嬰兒4個月前,連陌生人和熟人都不能區分;4個月左右,嬰兒開始區分陌生人和熟人了,但這時並不害怕陌生人,對陌生人還笑,但明顯比對母親笑得少了,對陌生人的態度還是比較友好的;5~6個月時,嬰兒見到陌生人往往會表現出一種嚴肅的表情,笑得更少,但仍然不害怕;而到6~7個月時,嬰兒見到陌生人就開始感到害怕;8個月時,嬰兒明顯怕生。
有人認為,陌生人的出現引起陌生人焦慮,是因為嬰兒在頭腦中建立了母親的表象,把陌生人與母親的表象相比較,敏銳地感覺到了陌生人與母親的區別。還有一些研究表明,嬰兒是否產生陌生人焦慮和嬰兒是否能對當時情境作出某些反應有關。